脱贫攻坚战略的长期性与村级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以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新合村调研情况为例
2021-12-31陈兴燕莫玉萍
陈兴燕,莫玉萍,汪 洁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
1 脱贫攻坚战略的长期性
如果要追溯“脱贫攻坚”这一理念的起源,也许要回到199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工作之一,“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战略指导思想。因此不难看出,脱贫攻坚是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一大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但要关心当前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要关心将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目前,贫困人口识别的依据是现行标准,将来必然有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脱贫攻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脱贫攻坚看成一项具体时期的具体任务,而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称其为脱贫攻坚战略可能比较恰当,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目前,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以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新合村为例,全村人口751户3 1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9户99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76户767人,低保贫困户68户210人,五保贫困户15户21人。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230户93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5.99%降至目前的1.9%,剩余未脱贫户29户65人,2019年计划全部脱贫。从逐户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贫困户家庭精神状态良好、对脱贫充满了信心。然而当问及脱贫之后有何打算时,都表示目前没有考虑。由于大多数贫困户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其他技能,所以对未来走上致富之路没有信心,甚至担心因病返贫、政策变化等情况的出现。村干部也表示资金不足、精力有限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2 村级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要打好这场攻坚战,完成共同富裕的总目标,光靠政策支持、干部努力这些外在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全民总动员”,调动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在农村建立社区,把城市社区包括为老年人服务在内的功能推广到农村。强调社区建设要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与群众自治相结合,重在开发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达到在提升居民素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之目的[3]。徐静春等人在《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中指出:……小农经营模式下的乡村民众,其自私和分散似乎比人民公社时期更加严重。在分户经营条件下,如何解决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托幼、养孤问题,如何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知识信息武装广大村民的头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如何培养广大村民的集体观念、社区凝聚力等问题已刻不容缓。农村社区建设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即要更多地担当起教育农民爱国家、爱集体、爱社区、爱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4]。本次调研中分析贫困原因时,“懒惰”的成分占有很高的比重,说明思想问题是贫困发生的根源之一,而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脱贫攻坚的重心将转到精神文明扶贫工作上,村级社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村级社区的建设刻不容缓。
社区理论研究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指出:“社区”和“社会”是任何群体组织中都必不可少的两个结构要素。世界各国为解决越来越多的贫穷、疾病、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认识到仅仅依靠政府力量去解决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社区组织,合理利用民间资源,发挥社区自助互助功能,组织人民去共同解决[5]。1948年10月费孝通将西方的社区概念引入中国[6],他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二十年来之中国社区研究》的论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公共服务领域,城市社区建设延伸到了文化、体育、教育、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多个方面,在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的人文素质、精神面貌对幸福生活的体验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农村的社区建设相对滞后,尤其在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还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要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居民。
3 调研结果与启示
贵州省平塘县共有121个村,按计划每个村都要设立社区,但目前社区建制完善的只有6个,包括掌布镇浪马社区、大塘镇云上社区、牙舟镇富民社区、通州镇荷花社区、塘边镇塘缘社区和克度镇马鞍社区,这些社区基本上都是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新设的。在对平塘县克度镇新合村的调研中,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走访了28户农户,询问了以下6个问题:①您家的经济情况和困难是什么?②您曾经做过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曾经参加过的培训?③空闲时间您一般从事什么活动?您希望农闲时怎么过?④您愿意参加义务劳动吗?您希望村里有怎样的义务活动?⑤脱贫后您认为有能力过得更好吗?您最担忧和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⑥您了解“社区”吗?您认为村民能否进行自我管理并实行互助吗?这些问题主要想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情况、对社区的了解情况以及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些农户有的属于特困户、有的未脱贫、有的刚脱贫、有的比较富裕,虽然家庭经济情况和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①不了解“社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在走访的28户农户中,只有9户认为知道社区,19户不知道。再进一步交谈时,发现这9户只是听说过社区,并没有真正了解社区的概念和意义。②业余文化生活贫瘠。他们平时的业余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由于该村处于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范围,网络只有2G信号,电视信号也不好,有些家庭电视也不看。③多数没有经过劳动技能培训。28户中有18户没有接受过任何劳动技能培训,对学习新技能没有兴趣。④愿意从事义务劳动。被调研的农户都认为村里至少50%以上的人愿意从事村里组织的义务劳动,甚至有些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村里维护道路、打扫卫生。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贫困地区的农民们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他们仍然缺少底气,缺少脱贫致富的专业技能、缺少奋发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缺少协同作战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而且应该在村里的土地上扎根成长,这也是文中反复提及“村级社区建设”的目的所在。我们应该结合贵州贫困山区的现实情况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建设理念。以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新合村为例,村民性格朴实、乐于助人,具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群众基础。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村民不了解社区的概念和意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家园的意识,只能依靠政策“过一天算一天”,缺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正如上文所述,只有调动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村级社区建设要坚持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村级社区建设在贵州贫困山区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社区建设方式和布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吸取其他省市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步伐。在破解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难题方面,各地进行了积极尝试,采取了加大政府投入、强化资金整合、创新金融借贷等方式。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也是各地的建设经验之一。③村级社区建设要改革管理体制,避免职权不清、“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出现。很多地方的农村虽然成立了社区,但村民们认为只是在原来村委会的牌子旁边又挂了一个社区的牌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区建设要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其中实现群众自治是关键。这是因为社区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国家管理要依靠社区组织,合理利用民间资源,发挥社区自助互助功能,组织人民去共同解决贫穷、疾病、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要将村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除了政策引导和推动外,只有靠村民自己。目前由于村民,尤其是贫困地区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政府主导和行政推动是当前的主线,其目的是在条件成熟时实现体制完善的村级社区体系。④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大文化与劳动技能培训,夯实文化公共设施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内在要素,也是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定因素。在调研的28户新合村村民中,没有一个村民表示想学习甚至爱学习的,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匮乏。这不能怪他们,只能怪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没做到位。丰富的文化资源、便捷的娱乐设施、充足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教育环境都是丰富村民文化精神生活的必备条件。即使没有这些条件,我们也可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