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2021-12-31曹创建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水平

曹创建

(昆山市周市华城美地小学 江苏昆山 215316)

如今,信息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而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其运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日渐强大的作用。当前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教育扶贫,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实践还处在水平较低的阶段。所以,将信息化作为手段和技术依托,找出科学、高效、适用的教育精准扶贫方案就被赋予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路径机制探析

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早已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点。要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促进资源的平等配置,切实实现精准扶贫,就一定要提升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发达地区,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就缺乏深入、科学的运用。在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教育资源城乡均等化配置的必要手段[1]。

(一)促进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化

在精准扶贫实践当中,扶贫对象贫困的缘由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相对应的,每一个扶贫对象都有着不同的脱贫方法。而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依托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收集贫困学生的相关数据,归档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进而建设大数据体系。保障对贫困生的建档立卡能够精确到具体的学校、家庭乃至个人。在国家、省级、市级乃至各个等级的扶贫数据库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对于贫困生,按照其致贫原因等进行细化的分类,例如经济情况、智力问题、大病危病等。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归档和整理,并促进国家级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二)促进扶贫方案制订的精确化

将国家级的大数据系统作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精准制订扶贫方案。以充足的数据资源为依托,充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甄选科学的扶贫方案,避免大炮打苍蝇或者粗放的一刀切型的错误扶贫模式[2]。

(三)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精准化

如今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形势,过去的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实际。而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就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配置,落实到学校、家庭乃至学生个人。教育扶贫基金以及优质的教师资源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精准的配置。

(四)保障对扶贫工作的建设

建设针对贫困生的数据系统,有许多积极的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贫困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关注,提升工作水平。其次,可以为保存贫困学生的长期数据提供可能性,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来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数据层面的支持。再次,大数据系统的建立能够促进扶贫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为社会各界的监督以及问责提供了方便,切实提升扶贫工作的水平。

(五)促进扶贫效果考评的精准化

在过去陈旧的扶贫成效考核工作中,往往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唯结果论倾向,评价标准体重不够多元化,评价方法存在偏颇,因此对于工作的借鉴与调节作用十分有限。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扶贫工作中所建立的大数据系统能够储存较为长期的,多元化的数据,为过程考核、方案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提供了数据基础。

(六)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因此,在推进教育扶贫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更要面向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首先要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教育扶贫的信息化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其次,也要针对教师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以互联网作为依托,针对性地展开对教师的培训,以提升其教学能力。

二、实践路径分析

(一)聚焦两个目标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而不同的方法在实行过程中的预期目的也不同。本文中实践策略的目标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是要从生活上对贫困地区的受教育者提供帮助。包括生活物资、学习物品等的捐赠。其次是提升这部分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习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隔绝贫困的延续。这一举措能够从根源层面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3]。

(二)建立三个平台

我们要在贫困地区建立起三个信息化平台来促进脱贫工作的发展。

1.校级信息化平台

要将移动通信终端作为基础,建设功能较为完善的校内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首先要能够胜任其信息收录、接收、储存、整理和调用的职能,同时还要负责不同平台之间的联系和管理。这种联系要体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纵向维度,指校级的信息化平台与教育体系内各级数据库的联通;横向维度,则指的是学校内的信息化平台与行政扶贫体系中的其他部门,以及社会上的扶贫组织之间的联系。其次,该平台在建立过程中以移动通信终端,也就是手机为基础,在贫困地区推广相较于以其他设备为基础的平台较为容易,能够保证各级主体的充分参与。再次,校级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提升管理、服务以及帮扶政策的精准度,更容易被接受。

2.教学平台

要建立起内涵丰富多样、资源优质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对于教学领域的缺陷的弥补有着极大的裨益。同时,这一平台还应能够集成并反映受帮扶的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而为针对性的方案实施提供依据[4]。

3.教研平台

要在教研平台的内部实现资源的传递和共享,进而帮助教师进行教研。满足贫困地区教师教学研究发展的需要,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三)利用信息反馈,对平台的建设进行调节

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和时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上一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教育扶贫在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确保该体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促进师资力量的雄厚,保证永续发展

在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居于较为核心的地位,在保证扶贫工作永续进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想要利用信息化开展扶贫工作,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其次,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教育水平。所以,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三、结束语

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脱贫之路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积极转变思路,利用信息化推进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在实践中促进两者的融合,切实提升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水平
张水平作品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家葛水平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