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环节美术幼儿

宋 松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045)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欣赏环节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上,并没有达到欣赏的效果[1],幼儿对于活动主题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容易出现幼儿创作阶段无从下手、不会画、不会做的情况,因此欣赏环节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在实际的美术欣赏环节中容易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根据活动主题随意选择作品,缺乏目标性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想达成活动目的必须要为幼儿提供如实物、照片、图片等直观形象的素材。而欣赏环节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但老师们在寻找素材的时候常常没有考虑到教育活动的主题价值,随意选择欣赏素材。造成了欣赏环节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没有内容。如中班的剪纸活动《春天的花园》,教师在欣赏环节中选择什么样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让孩子了解三瓣花、四瓣花等折剪的技能。有的教师在此欣赏环节就随意地找了一些花,花瓣数量繁多,花纹凌乱,且照片角度能以看出花朵的整体造型。整个欣赏活动结束后幼儿毫无收获,在创作环节不断有幼儿举手询问老师画什么花纹等问题。

二、欣赏活动中互动随意,缺乏教育价值

欣赏如果是砖的话,抛砖的目的一定是引出活动目标这块玉,而砖和玉之间核心的属性一定是相同的。如果他们之间毫无联系随意抛出一块棉花、一块面团,是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欣赏环节就是这样流于形式,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缺少目标性,提问空洞,甚至毫无意义。如大班集体活动《星空》,活动目标是能通过油水分离特殊肌理效果表现星空。老师在欣赏的过程中围绕梵高的作品《星月夜》进行大量的提问和讲解,将欣赏的重点放到了线条的旋转和动感方面,反而弱化了活动目标中油水分离的部分,且星空真正的美感也没有让幼儿体会到。

(一)幼儿欣赏活动中缺乏有意义的互动,忽视幼儿主体性

美育的核心目标一定是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才会有进一步的创造。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教师急于向幼儿传授知识,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大段大段的讲解或者一上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又或者在幼儿发表观点后直接或间接予以否定。缺乏信任、理解和宽容,在欣赏过程中缺乏互动或者互动很片面,让幼儿在整个欣赏活动中看起来更像是观众而非参与者。

(二)幼儿缺乏相关经验的支持,看不明白

幼儿由于年龄的关系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停留在粗浅的阶段或者对很多东西一无所知,如果在这时我们的老师就带领幼儿来欣赏,那么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很难参与进去,导致后面的创作环节无从下手。

(三)教师自身艺术修养不足,不会欣赏

很多老师在看到一幅艺术作品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欣赏,他又如何能引导孩子去欣赏、发现其中的美。比如在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作品时老师如果仅仅停留在用了什么颜色、画了什么内容等这样肤浅的基础上,而对于画家的生平、所处的时代特点、作品传达的内容和情感、构图和颜色的饱和度这样基本的艺术理论概念一概不知的话是很难去欣赏到其中的美感的。如果老师都欣赏不到其中的美感又怎能带领孩子去欣赏,当孩子抛出个人观点后老师也是接不住的。

我们既然了解了艺术欣赏方面的不足,那么在艺术欣赏的素材选择和欣赏过程互动方面我们要慎之又慎,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作品,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欣赏,要注意以下的几条原则:

1.针对能力和技能目标有目的地选择欣赏素材

虽然美术活动中技能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不能给孩子渗透相关的美术技能。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将美术技能融入活动中,通过幼儿的探索尝试,在创作的过程中自然习得某些技能。而非一味地机械训练。如在学习剪纸《双喜》时我们引导幼儿欣赏的作品可以是带有各种各样不同图案的喜字,但一定要保证其中两个喜字是明显的,切不可喧宾夺主盲目地混入团花、三瓣花、六瓣花等多种繁杂的剪纸作品。因为我们的欣赏活动是为接下来的探索、学习、制作环节服务的。所以在此环节一定要精简准确,切忌宽泛笼统。

我们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美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和绘画方法,更应该关注到作品所呈现和表达的情感内核。如在进行绘画《我们的舞蹈》教育活动中我选取了马蒂斯的作品《舞蹈》,通过音乐、游戏引导幼儿体验作品中表达的强烈而欢快的情绪,幼儿在有了直接体验后,更能感受到作品中浓烈的色彩、夸张的线条所传递的热烈的情感。接下来幼儿创作大幅作品时,表现的更加大胆,用色更加强烈,对作品的情绪理解更加深刻。

2.尊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的主体性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整个欣赏活动的主体。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感受,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如在进行欣赏活动时,我不会先来介绍作品,会先引导幼儿来说说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喜不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幼儿在前,老师作为倾听者不对幼儿的发言做评价,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如果教师一上来先抛出自己的观点,幼儿就不会再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在欣赏活动过程中幼儿就陷入了被动接受,自然也就没有想要创作的激情。

3.丰富和提升教师自身艺术修养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要有一桶水,最好是有一湾活泉。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呢?阅读无疑是最快捷也最经济的提升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外美术史、对名画的解读等多种相关类别的图书中了解各种艺术作品的相关知识,此外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要学习的,有关于色彩的、构图的、造型艺术的。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的支撑,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艺术形式,不论是水彩画、素描、动漫、中国画、雕塑、编制等各种类别都可以,不给自己设限,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大胆创造。还可以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让自己拥有一湾艺术的活泉。

仅仅只有选材而没有有效的方法,同样不能激发幼儿主动的欣赏行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欣赏环境和氛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如在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时为让幼儿体验螺旋排列的短线条营造的动感,活动一开始便在地上撒上了彩色的短皱纹纸,引导幼儿迅速跑过,或用扇子用力扇几下,观察纸条的变化,让流动的空气看得见。

情景体验法:教师创设一个作品中的情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体验美术作品背后蕴藏的情感。如欣赏马蒂斯的作品《舞蹈》,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热烈欢快的音乐中跳圆圈舞,感受舞蹈的欢乐,带给内心的释放。因为幼儿在有了直接体验,在创作环节中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情绪与欣赏作品中的色彩技巧和线条感觉结合,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绘本欣赏法:通过选取适宜的绘本,引导幼儿了解绘画的方法。如在引导幼儿尝试一笔画的方法时,我选取了绘本故事《跟着线走》,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更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一笔画的具体方法和呈现效果。

解构作品法: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美术作品分解成不同的图层,通过分层欣赏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作者的绘画方法。如在欣赏米罗的作品《星空》时,将原作品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图层,引导幼儿分别欣赏点的构成、线的变化,以及色彩形状的组合。通过分层欣赏幼儿对于作品中点、线、面的关系和变化方法有了更直观和清晰的了解,在绘画表达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创作热情更高。

通感欣赏法: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知作品,特别适合抽象的作品或点、线构成的作品。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时,通过结合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旋律的走向等,激发幼儿对于抽象作品背后情绪的感受,为幼儿了解点、线、面的多种组合方式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多媒体欣赏法:利用视频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传统的皮影戏、水墨动画、黏土动画等作品,激发幼儿对传统或民间艺术的热爱。如在《西游记》绘画活动中我们就欣赏了经典皮影戏。在看戏的过程中讨论、观察戏中人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传统图案和人物动态的探索和兴趣。

美术活动中的欣赏环节虽然短暂,却对整个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当我们用对了方法,选对了素材,美术欣赏的意义才能发挥出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创作,提升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环节美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美术篇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幼儿画刊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