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民间故事《愚公移山》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

2021-12-31陈贤武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愚公移山愚公民间故事

陈贤武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民间故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十分丰富。表演游戏是以故事情节为依托幼儿自主表演的创造性游戏。近些年来,我们强调幼儿教育要“从幼儿出发”[1],因此,以表演游戏为载体来开展幼儿园民间故事教育活动,符合幼儿喜欢游戏的学习特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本文选取民间故事《愚公移山》来设计表演游戏,归纳实践经验来发现问题,提出表演游戏开展的切实有效的策略。

一、以表演游戏开展民间故事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民间故事符合幼儿从兴趣出发、爱幻想和喜欢游戏的学习特点[2-5],其蕴含的价值应当使其作为教育资源进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运用语言积极交往的“小乐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展现自我、表达自我,获得其语言领域的发展。以表演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教育,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二、民间故事教育活动中表演游戏开展的问题

(一)开展条件:场地局限时间较短,游戏材料投入不当

一般来说游戏场地都设在活动室内,因此可供幼儿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很多教师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的材料有限制甚至没有表演材料,幼儿难以融入角色。

(二)内容选择:主题单一类型较少,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游戏主题时往往离不开教师用书中的故事和主题活动的延伸,这就违背了“从幼儿出发”的原则。民间故事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而被留存下来的,因此存在较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搜集和整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民间故事在表演时也大多是照搬故事情节,对于剧本的改编没有创新,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忽视幼儿参与剧本创编的重要性。

(三)幼儿参与:角色意识薄弱,参与程度较低

表演游戏开展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存在参与程度低的现象。表演游戏中,老师常常一手包办分配角色或者放任不管,于是幼儿们存在争抢头饰、拒绝角色等现象,个别幼儿对某个角色的偏好不愿意更换角色,都会导致幼儿活动参与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材料准备和环境创设教师也是一手包办,没有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这也削弱了幼儿的活动参与程度。

(四)教师层面:指导方式不当,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价与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评价,评价的重点不能局限于游戏的完成程度,应该关注幼儿个体的进步。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忽视了幼儿的情绪体验和幼儿的进步程度,而很多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反思或是反思不够深入。

三、民间故事《愚公移山》表演游戏的开展策略

(一)开放场地空间,创设互动情境

一个开放自由的游戏环境是表演游戏开展的基础。表演游戏开展前,教师邀请幼儿参与道具的准备和场景的布置,加深对故事情节和内容的理解。在民间故事《愚公移山》开展前,在选择活动场地时绝不仅仅局限于活动室,而是将场地选择在“音乐功能室”,空间更大,更具有表演性且更能吸引幼儿兴趣。让幼儿参与到活动前的布置,请幼儿一起制作道具,帮忙粘贴表演用的头饰,参与到“山”的涂色活动中,创设一个师幼互动的情境。

(二)丰富活动主题,创编表演内容

表演游戏具有表演含义,所以幼儿表演行为要以故事情节作为依托,教师不能选择篇幅过长的故事。在开展表演游戏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案和故事内容本身,可以加入幼儿的想法来进行民间故事的改编和再创作。在民间故事《愚公移山》表演游戏的开展之前,观察到有几个幼儿,便在午饭后的自由讨论时间内进行了《愚公移山》的自主简单表演。这引起了教师的注意,于是教师组织了一次“故事大王”的比赛,请幼儿到台上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愚公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样做?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样去写呢?……教师记录下幼儿的想法,并进行认真的整理,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进行适当有创意的改编和扩充。

(三)适时有效的教师指导

1.善于观察,捕捉儿童兴趣点

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和经验出发,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来引发幼儿游戏。午饭后是孩子们在走廊上的自由放松时间,这时候,浩宇小朋友一边晃动着椅子一边说到:“我要请你们帮我一起铲平大山”,雅婷小朋友立马回答:“就凭你,怎么可能铲平大山!”……通过这段简短的对话,我们可以得知,幼儿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但是其表演游戏只停留在复述简单对话上,这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于是老师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展开以《愚公移山》为主题的表演游戏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剧本的创编,制作表演道具,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激发幼儿的表演游戏动机,师幼共同创设一个适合表演游戏的环境。

2.关注问题,有效互动和指导

幼儿是活泼的灵动的,富有自己的创造力,表演游戏的开展也应当是随着幼儿的参与程度而不断地生成。

(1)老师充分运用动作和表情来引导幼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第一轮表演游戏中,教师自己扮演主要人物“愚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生动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师幼间地互动更有趣。

(2)充分利用道具和材料,增强幼儿游戏参与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表演游戏一定离不开环境的布置和道具的支撑,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表演道具都是幼儿进行故事情节再现的媒介,而这些表演道具和材料也应该是生成性的,并且要被充分使用。在第一轮游戏开展时,我们有准备“小山”,但是由于时间限制等原因我们制作成了一个整体的山,在游戏开展中我们发现扮演“愚公”的修平小朋友只是很“敷衍”的“挖”了两下。第一轮游戏结束之后,我有跟他讨论为什么似乎不太愿意参与的样子?他告诉我:“因为这个山我知道是假的,不能挖开啊。”可以看到,由于道具不够逼真,没有被充分利用,导致幼儿游戏参与性不强。于是老师在第一轮游戏结束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道具改造比赛”,每个小朋友都有发言的机会,而老师在经过仔细斟酌筛选之后,对部分道具进行改良完善。例如,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山”道具的改良,有的小朋友提出希望“山”可以再大一点;有的小朋友说“山”要真的能挖开就更好玩了;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有山洞还可以藏起来……结合小朋友的建议,最后老师请幼儿帮忙一起制作被挖下来的“小石块”,又利用午休的时间,用了十几个凳子制作了可以组合拼接的“山”,体现了道具和材料的生成性,增强幼儿的游戏参与程度。

(3)结合幼儿讨论,适时生成课程。在表演游戏开展前、游戏开展中和游戏开展后,这三个阶段都会产生一些问题。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幼儿通常自己发现不了,于是教师就要运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幼儿,及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到想要进行游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促发表演游戏活动的不断生成。在第一轮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发起了交流活动,请幼儿说说表演的感受。梓涵小朋友看上去似乎有点不太开心,于是老师请她起来说一说,她说道:“我是扮演愚公的妻子,我对他要搬山感到很生气,我是一边叉腰一边说话的,我觉得自己演得很好,可是他们都笑我。”这时候,紫嫣小朋友说:“因为我觉得你叉腰很好笑啊”。老师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让梓涵小朋友情境重现,而这次梓涵的表演赢得了掌声,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梓涵表现得十分形象,生气的时候双手叉腰十分生动。不仅如此,很多小朋友开始学这个动作,老师抓住时机,立马展开讨论“表情动作大开发”探究生气的肢体语言,除了叉腰还有跺脚、交叉抱胸和手指指人等等……而这次讨论又生成了第二轮《愚公移山》表演游戏活动。

3.挖掘游戏价值,开拓幼儿思维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主题探究性表演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同,挖掘活动的价值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活动不断地生成,因地制宜地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第二轮《愚公移山》表演游戏开展过程中,“愚公”带领着他的儿子和孙子们一起挖山,扮演他妻子的雨婷小朋友一出场就说:“停停!吵死了!!!……”表情生气地先打断他们,然后才开始说原来的台词。结束后,教师和幼儿进行讨论,并对她提问到:“为什么会说吵死了?”原来是因为她觉得挖山时的背景音乐十分吵闹,和挖山的动作一样。教师觉得这样的表演非常好,嘈杂热闹而响亮的音乐配上挖山的动作,加上这句“停!停!吵死了!吵死了!”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愚公妻子的心情。不仅如此,讨论之后,将“妻子”的台词改成了快板词“吹牛皮、吹牛皮,大山哪能随便移……”,说起台词朗朗顺口而且更加生动形象,开拓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挖掘故事情节和环境更深层次的价值。

四、正确评价与反思

在每一轮游戏之后,教师都要重视活动评价与活动反思,通过多种方法及时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以便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

1.鼓励幼儿自我评价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幼儿围坐一圈,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鼓励每个幼儿自主发言、分享、交流成功的经验。幼儿在与同伴分享时,能够再次体验到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愉悦,这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断提高游戏水平。

2.表演过程中注意及时全面的评价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各种表现,以支持鼓励为主,运用身体语言,比如“点赞”、点头、鼓掌。

3.多渠道记录评价

让幼儿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通过照相机或者摄影机等将幼儿的表演记录下来,在活动结束后再次展现给幼儿并给出相应的评价,也可以在游戏进行现场直接组织幼儿就表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猜你喜欢

愚公移山愚公民间故事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现代愚公
时代需要“愚公”精神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魔法糖的故事(三)
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与劳斯莱斯汽车合作艺术短片《愚公移山》上海全球首映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新展
《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