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探析

2021-12-31

关键词:幸福观培育价值观

李 靖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人类发展的光辉历史,也是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历史。无论从党史还是从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我们都可以认识到,党和国家奋斗的动力,就是要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在新时代,他们能否具备正确幸福观,不仅关乎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弘扬。因此,在新时代,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进行幸福观培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内涵

在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要以新时代幸福观为指导,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根本目标,以奋斗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确立立德树人的实践原则,实现人与社会自由全面发展。[1]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的培育,既能推动大学生通过努力奋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能提升他们自觉地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目标主体:人民幸福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人民幸福不仅是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根本主旨,也是中国梦的终极归宿。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福祉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奋斗观念。

新时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是建立在追求人民幸福、实现美好生活、增强人民福祉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息息相关的幸福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根本教学目标要以人民幸福为根本,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和看待幸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动力,唤醒他们的奋斗思想,并最终树立正确幸福观的价值理念。

(二)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实现途径:奋斗

《国际歌》中写道: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认为,实现幸福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奋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如果没有劳动与实践的奋斗观念,就不能真正造福人民,更不可能实现覆盖全民福祉的伟大目标。

新时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先锋力量,理应在青春舞台上彰显青春力量,在奋斗中追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群本着无欲无求、不争不抢为原则,持消极悲观态度对待自己人生幸福的所谓“佛系大学生”。 通过确立科学的幸福观,大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并积极创造自己的幸福,踊跃地努力争取实现幸福目标,从而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在思想成长中获取幸福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从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实现路径看,实现全民幸福的根本途径必须是奋斗。

(三)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实践原则: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要注重自我的德行修养,引导大学生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知行合一,真正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最终实现人民与社会共同福祉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幸福观,使大学生摆脱所谓的低层次幸福,进而追求更高档次的幸福,使他们在追求高水平幸福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得到更全面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持。培养科学的幸福观,有利于鼓舞大学生的志气,磨练他们的心志,使他们更好地投入社会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贡献。

二、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对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是推动和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中国梦是百年来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美好夙愿。其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归宿是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人的梦,体现了国家梦和个人梦的辩证统一,中国梦与大学生幸福观在内涵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的幸福观必须符合时代内涵,要践行的幸福梦想也必须要符合时代精神。

1.中国梦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科学的幸福观。当前一些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欠缺明辨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形成错误的幸福观。而人民幸福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理解幸福的真实内涵,引导学生从国家、民族大局出发,树立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幸福观。

2.中国梦对践行大学生幸福观具有指导作用。中国梦激发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有意识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科学的幸福观。

3.中国梦丰富了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内容。受“佛系文化”、“丧文化”等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幸福观认知出现了误区和偏差,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培育力度。高校思政治教育是培育幸福观的主阵地,为了增强幸福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要紧密结合中国梦时代内涵,以中国梦作为衡量科学幸福观的标准,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理性的幸福观。

(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价值观与幸福观是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是幸福观的基础,价值观决定幸福观;幸福观是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什么价值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个人价值准则相统一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必然形成以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观。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在大学生中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且要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切实开展大学生幸福观培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必须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致力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培育,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真正的幸福,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心,尤其是对文化的自信。[3]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形成奋斗幸福观,是大学生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培育时代新人、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要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奋斗幸福观培育。

1.加强大学生奋斗幸福观培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时代新人就是“梦之队”的一员,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承担民族复兴重任,是能够为社会发展创造无限可能的新生代奋斗者。新时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情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幸福目标选择和践行。如果新时代大学生对幸福有认知偏差、不能领悟幸福的真实要义,会导致大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更难以把个人对幸福追求融入促进实现社会幸福的过程之中,这既不利于培养时代新人,也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把握好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促使他们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开展青年大学生奋斗幸福观教育活动是必然趋势。

2.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是错综复杂,大学生的观念体系受到冲击。新时期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形成对幸福的正确认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受到错误观念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导致对幸福的认识出现偏差,使部分大学生难以实现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幸福问题的认知情况不容忽视,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能否成功建立科学、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也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奋斗幸福观培育,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摆脱各种非科学幸福观的不良影响,形成对幸福的正确认知,树立科学的奋斗幸福观,促进新时代大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奋斗幸福观培育有助于指引新时期大学生把对幸福的正确认知落实到创造幸福的实践中,从而获得幸福的体验,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奋斗幸福观培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动力。[4]

三、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幸福观培育是一项集科学性、完整性为一体的教育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期,以历史背景为依托,把握时代特点,顺应当今发展主题。面对很多新要求、新问题等,如何进行幸福观培育,增强获得感和针对性,是非常值得探索的重要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教育资源,联系各种教育力量,多途径同时前进。因此,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等各方发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新时代幸福观。

(一)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丰富完善幸福观培育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的育人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又是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的实践原则,因此,高校理应是幸福观培育的主阵地,应承担主要责任,在大学生幸福观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统领全局,不仅引导幸福观培育的走向,还推动其不断发展。

1.开设与幸福观相关的专门课程,培育大学生树立全面、科学的幸福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受西方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学生受到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价值观的吞噬,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确立的人民幸福观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构建个人幸福,做到幸福观培育入教材、入课堂、入脑、入心,使大学生自觉地不仅将幸福观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体现幸福观培育的实效性。

2.学校除了开设必要的理论课程外,还应创新幸福观培育的教学形式,如增设在线MOOC、讲座、主题辩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同时,也促使大学生多方面发展,既提升了综合素质,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3.要把幸福观培育贯彻到现实生活中,在教育过程中把幸福观贯穿始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既能激励大学生勇敢地直面困难和挫折,也是激励他们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内驱力。因此,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必须统领全局,帮助大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科学的幸福观。[5]

(二)发挥社会教育的渗透作用,搭建幸福观培育实践平台

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离不开学校的课堂教育,也有赖于社会环境的参与和影响。社会教育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具有渗透作用,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刻。因此,建立一个积极向上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塑造,是进行幸福观培育的前提。

1.着重发挥大众传媒正面引导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社会教育中最重要、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它已经从各个方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网络几乎没有门槛,这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信息世界,它能充分满足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需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然而,网络上存在着很多对时代发展非常不利的错误信息,极易对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使大学生歪曲理解幸福感和获得感,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病态问题。这就有赖于社会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拥有正能量的、科学的幸福观,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5]

2.政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裕的公共文化服务,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社会传播的正能量,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营造可靠的外部条件。

3.政府还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搭建更广大、更宽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极力避免出现大学生在毕业后无处可去、有才无处发挥的现象。让他们既能追逐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能以实现中国梦为时代使命,在现实生活中把实现个人的幸福与人民的共同幸福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完整而全面的幸福观。[6]

4.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幸福观培育实践平台,将大学生幸福观培育渗透于社会实践。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培育,提高他们创造幸福的能力,关键在于实践,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幸福观培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多维度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让科学幸福观理论不仅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把正确的幸福认知转化为现实幸福的途径,也是检验幸福观是否正确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摒弃错误幸福观,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幸福观。

为了动员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可以以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等为依托,发挥其教育功能,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城市馆等,了解新时代当地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变化,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够增强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组织参观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关心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农村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把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增强时代感和获得感,既实现人生价值又收获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幸福,促使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和谐统一。另外,通过顶岗实习、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他们体会只有认真工作、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并在劳动中享受幸福,真正理解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内涵。

(三)发挥家庭思政教育的基础作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方式、幸福的家庭氛围不仅对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和品德行为有重要影响,也关系着大学生对幸福的体验,影响着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在大学生幸福观培育过程中,家庭思政教育是重要途径,良好家风是基础。

1.父母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言传身教的成效如何由家长的自身素质决定,这就要求大学生家长要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学习并领会新时代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内涵,拓展自己对幸福观的认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2.父母要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目前,许多大学生患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这与原生家庭的父母有很大关系。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父母应该向孩子传递一种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并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业,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地交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豁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确立健康的幸福观,更好地成长成才。

3.树立家庭思政教育理念,培育创造幸福能力。父母应扬弃“重智轻德”的理念,实施全面的家庭思政教育。第一,注重“智育”,不断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导他们通过刻苦学习,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认识到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业幸福观。第二,更加重视“德育”。教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自觉关心集体、社会和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进而正确处理个人幸福、集体幸福和社会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健康是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都能达到完满的状态。身心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培养坚强意志,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性格,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创造幸福的人生。[7]

(四)发挥自我教育的内在作用,提升自身幸福修养。

教育的最高点是自我教育。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研习和反省,将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

1.形成对主流幸福观的价值认同。主流幸福观的价值认同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上所宣传的主流幸福观产生情感认同并愿意付诸实践的过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培育,关键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认同主流幸福观。新时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幸福应当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在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基础上,也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幸福。也应该认识到,只有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把自己的价值贡献给集体、他人和社会,才能获得更持久、更深刻的幸福。同时,大学生还要了解获得幸福的主要途径是劳动,只有积极参与创造幸福的实践,通过自己主动、诚信、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2.培养奋斗幸福的意志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其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会唾手可得,都需要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新时代学生应当要认识到奋斗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培养为幸福而奋斗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创造出的产品与满足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奋斗创造的产品可以给人们带来消费上的满足和幸福,但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把拥有劳动产品多寡作为幸福的标准。其次,要认识到努力奋斗的过程就是享受幸福的过程,培养为幸福奋斗的意志和品质。通过奋斗,人们既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从中获得体验、感知、创造美好人生的过程就是幸福。

3.积极参加劳动创造幸福的实践活动。知行合一既是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能动性的价值目标,也是培育大学生幸福观的落脚点和归宿。首先要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在大学阶段,新时代大学生仍然要把学习摆在首位,既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又要增强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提升学习能力和人文修养,为幸福的实现创造物质前提。其次,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新时代大学生要有自我奉献精神,积极踊跃地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更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8]

总之,新时代不仅赋予大学生幸福观培育时代要求,也给予幸福观培育机遇和挑战。我们只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基础,结合时代要求,探索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幸福观培育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的、积极的、正确的幸福观,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猜你喜欢

幸福观培育价值观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