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四重维度

2021-12-31王金平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总书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王金平

(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党的政治建设处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统领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管党治党的经验总结和系统把握,在新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延续、加强和创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仅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也事关党的领导地位与执政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明确任务要求,将党的政治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价值、认识、目标、方法等四重维度,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起点、认识高度、目标追求、方法创新,对于一以贯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价值维度分析,党的政治建设拓展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其价值起点是永葆自身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过程中,显现出动态性发展的特征。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党的七大提出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九大则将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当中,形成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总体布局,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确立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

党的政治建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是一个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宏大视野与战略眼光,创造性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等重大论断,着重强调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他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1](P19)“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P92)“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3](P80)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魂”和“根”,所处地位是管总的和管根本的,对党的其他建设具有方向引领与内容统摄的功能。政治建设这个“魂”和“根”抓好了,好比是为党的建设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其他建设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否则其他建设都成了无用功。

(二)凸显党的政治建设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中的战略地位

当下,“四个伟大”正如火如荼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4](P2)关于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5](P17)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在这场伟大斗争中赢得主动权、取得新胜利的关键,重中之重是把党建设成为政治上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品格过硬、能力卓越、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P19)政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建设伟大工程的现实需求出发,才能把党建设得更为坚强有力。关于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6](P59)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和有力保障,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别是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从政治上谋划党的政治建设全局,才能集聚全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智慧与合力。关于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P1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基础和坚强政治保证。

(三)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中的战略定力

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2](P91)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7](P93)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这样的历史使命和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与影响党的先进性和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现象作斗争,不断医治病症,坚决铲除毒瘤,保持肌体健康。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起点。此外,党自身坚强如铁,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打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P19)他还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2](P541)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推进政治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也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从认识维度分析,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其认识高度是突出党的政治属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形势,明确了首要任务、政治路线、政治生态、民主集中制、政治文化、政治能力等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围绕全面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提出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等七方面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丰富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本质要求

政党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这个政治属性一旦丧失,政党的组织概念、组织力量也会随之瓦解。加强政党政治建设的目的是传播其价值理念,团结党员、动员社会,进而实现政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明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出发点,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3](P80)坚定政治信仰既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应然之举,又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把党史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长河中比较,强调:“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3](P65)在生动而卓有成效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规律,保持讲政治的根本属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精辟论述。他指出:“全党必须讲政治,把政治纪律摆在首位,消弭隐患、杜绝后患。”[3](P8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党属性,坚持不懈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价值、政治目标、政治原则融入党的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保持和巩固这一政党属性,才能以全党高度统一的政治意志和磅礴的政治力量,在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全过程

政治标准、政治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要在思想建设上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意涵,准确把握“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2](P518)的内涵实质,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在组织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8](P4)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作风建设上,要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P11)的真谛,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纪律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2](P508)。在制度建设上,要明确制度的政治取向,扎紧制度的篱笆,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自觉对标对表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重要制度只有“真正执行和落实了,方向上就没有问题,政治上就不会出问题”[2](P126)。

(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党的政治建设以补短板强弱项

问题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突出品格之一。他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9](P74)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样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靶向治疗”。他对于党内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量事实表明,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2](P504)“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8](P11)“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8](P12)也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2](P92)“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决不能回避政治问题,对政治隐患就要从政治高度认识。”[3](P87)要实现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找准短板、分析弱项,要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坐标、选准方位、瞄准靶心,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8](P11)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应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破解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才更加坚强有力,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从目标维度分析,党的政治建设聚焦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其目标追求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追求的根本要求,其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4](P4)。实践充分证明,加强政治建设能够推动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能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

(一)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5](P7)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淬炼,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正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书写新的恢宏史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虽然已经牢固确立,但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反复强调“赶考永远在路上”,还用“霸王别姬”的历史悲剧故事警示全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治安全。因此,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P16)为根本准则,“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3](P13),并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加以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宝贵经验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5](P7-8),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3](P80)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昭示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独特优势。换句话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要有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凝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推动党的政治路线落地生根。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方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更加需要坚定不移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

(三)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有着丰富意涵的“两个维护”是根本政治要求和重要政治准则,全党必须不折不扣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8](P7-8)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是至关重要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九大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实践证明,“两个维护”是我们党最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维护’的内涵是特定的、统一的,全党看齐只能向党中央看齐,不能在部门打着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旗号损害民主集中制。”[2](P100)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忠诚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认识与自觉行动。

四、从方法维度分析,党的政治建设回应了事关党生存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其方法创新是提升党的政治建设能力水平

如何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场硬仗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2](P100)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用科学、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破解事关党生存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下大力气提高党的政治建设水平。

(一)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政治建设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同样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找准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5](P12)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质是用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3](P65)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也是全党团结统一的政治信仰基础。如果一旦背离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和“魂”,就会走上“邪路”,也会发生政治上的“变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用坚定的信仰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1]这就要求全党要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信念的“信仰之基”,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也指出:“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关键在于党高度团结统一,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执政力。”[7](P39)时时处处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9](P386)。

(三)用过硬的能力推动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能力是干部“第一能力”,也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增强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政治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体系。对于政治能力的具体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8](P12)这里所强调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分别是在知、信、行层面的具体化,统一于讲政治、政治能力的具体实践中,是政治能力这个第一位能力的逻辑延伸、集中体现、实践表达。这“三种能力”之间也具有清晰的逻辑关联,分别是讲政治的前提、基础和关键。

(四)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党的政治建设

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选择的政治制度,是由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2](P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于中国大地,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的长期实践,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些制度,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2](P12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的出台,也突出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重视遵守和执行制度,强调:“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2](P128)

(五)用巡视的利剑保障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巡视有着政治“探照灯”“显微镜”的功能,能够查摆出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有效解决“看不见”“管不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政治巡视,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加强对贯彻党章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巡视利剑作用。”[2](P511)对于被巡视的党组织来说,一次巡视就相当于一次“政治体检”,可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对巡视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遵守党的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12]同时明确了巡视的五方面具体问题。压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避免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出现因“盲区”存在而导致腐败滋生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2](P547)巡视制度业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制度,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视角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清晰的时代逻辑、明确的实践要求,既赓续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又回应与把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逻辑,还总结与升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

猜你喜欢

总书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