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主要任务

2021-12-31马秀梅

内蒙古林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林草十四五草原

内蒙古在我国生态安全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 “生态脊梁”,两侧分布草原、沙地、沙漠、河流、湖泊、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架构。

“十三五”期间,全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林草改革取得明显实效,生态扶贫成效显著,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支撑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同时,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威胁依然存在,林草植被保护修复难度加大,超载过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制度建设和投资机制有待完善,林草产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当前,党中央对内蒙古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已成国家战略,碳达峰、碳中和为林草建设作出了新部署,人民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为更好地做好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工作,2021年9月,内蒙古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全区林业草原保护发展基础、总体要求、重大工程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保障措施5 大部分共25 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工程。

阿拉善左旗贺兰山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规划》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聚焦黄河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战略区域,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切实强化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林业和草原高质量融合发展,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努力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林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系统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施策;坚持创新驱动,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多方参与。

具体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达到89.95 立方米;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50 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2.5%;湿地保护率达到3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8%,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700 亿元;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0%;森林火灾受害率降低到0.9‰,草原火灾受害率降低到3‰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0%以内。

总体布局

《规划》全面考虑全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与相关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衔接,确立了构建“一线一区两带”的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体布局。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一线”就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主要山脉构成的生态安全屏障“脊梁”和“骨架”,“一区两带”就是黄河重点生态区、大兴安岭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三大战略空间,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林草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撑保障能力建设6 项重点任务。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一是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经营。将天然林和公益林纳入统一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配合国家深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森林保护培育制度,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二是全面保护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制定征占用草原准入条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审批程序,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严禁随意改变草原用途;推进草原政策性保险工作。三是全面保护自然湿地。加大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等重要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四是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严格保护荒漠天然林草植被,加强重点区域保护,提升封禁保护质量;进一步推进沙漠绿洲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绿洲生态承载力。

加快林草生态修复。一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持续推进林草植被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建立健全义务植树和种草基地体系,深入推进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形成国土绿化新格局;推进森林进城、森林环城,构建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深入推进村庄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二是加强退化草原修复。对不同程度退化、沙化的草原进行分类治理,重点对退化放牧场、退化打草场、严重沙化草原开展综合治理,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三是科学开展防沙治沙。提高科学治沙能力,对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加强保护,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土地沙化严重的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开展系统治理,为沙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多伦县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左鸿飞

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一是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配合推进呼伦贝尔、贺兰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进行保护,兼顾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二是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推进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区破碎和孤岛化问题,实施长期保护;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调查和科学研究,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区评估和考核机制。三是推进自然公园建设。维护自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护和传承草原游牧文化,提升草原自然公园文化底蕴;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多样化优质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四是全面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境),修复和提升物种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探索创新保护体制与机制。

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强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林草产品和生态服务示范基地,推动林草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供给能力有效提升;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将林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林草产品精深加工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林草产业综合效益,扩大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普惠性,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二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新型林草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发展,加快产业链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现代林草产业体系;着力完善资源利用政策和财政金融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优化林草产业管理和服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绿色惠民利民贡献力量。

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欠发达地区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开展林草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管护,吸纳更多低收入人口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持续确保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退耕还林涉及低收入人口各项政策精准到位。国家生态工程任务和产业化项目资金继续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做好林草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大林草科技支撑力度,走高质量巩固拓展生态脱贫道路。

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一是推进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林草品种创新,保障林草种苗供给,提高良种使用率,提升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和基础支撑能力。二是提升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大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推进社会化防治、绿色防治和联防联治,着力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检疫执法、有害生物应急处置、支撑保障等能力。三是提高林草科技支撑能力。实施林草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家团队,逐步增强一线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加强基层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林草管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四是构建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体系。统筹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沙化)土地综合监测评价,实现林草生态监测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处理、综合评价、形成统一时点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服务于林草资源监管、林长制督查考核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重大工程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将实施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等8 项重大工程。

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黄河流域林草植被建设,增加林草盖度,加大退化林分修复、森林抚育、草场改良等力度,提升森林草原质量。全方位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探索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加快推进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进程。

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兴安岭森林带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林草资源保护修复、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和后备资源培育,开展封山育林,加快恢复地带性森林群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以水定绿、以草为主、林草融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防沙治沙;大力实施退化林草修复、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固沙,加快建设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和防风防沙生态林带;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划区轮牧。实施退牧还草和种草补播,统筹开展退化草原、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恢复。

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构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初步建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继续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各类自然公园建设,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

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湿地保护恢复,加强国家重要湿地监测,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以打击非法交易为重点,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能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的形成。

林草种业建设工程。以发展壮大林草种业为目标,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品种创新、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把内蒙古建成中国草种的资源库,为全区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林草产业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林草资源,推进林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林草产业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供给结构、产业链条全面优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资源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作出新贡献。包括扩面增量,增强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质增效,构筑现代林草产业体系;保障有力,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内容。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构建林草支撑保障体系,夯实发展基础,维护资源安全,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包括森林草原防火、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林草保险高质量发展五方面内容。

通过林草保护和修复,力争到2025年,全区森林草原质量明显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初见成效,荒漠化防治持续深入,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总体状况进一步好转,局部恶化趋势基本控制,林长制有效推进,林草支撑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林草产业富民惠民成效显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架构基本形成。

猜你喜欢

林草十四五草原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