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2021-12-31王永丽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直肠癌切口发生率

王永丽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一病区,河南 郑州 475000)

结直肠癌主要指腹部结肠以及直肠部位组织发生癌变,其属于临床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本病患者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有黏液及血等症状[1]。随着病灶不断增大,其可对患者肠道形成压迫,导致肠道逐渐狭窄,从而引发腹痛、腹胀、排气困难等肠梗阻症状[2-3]。手术治疗会在患者身体上留下切口,切口大小受到患者疾病类型、病情等影响而有所不同,不言而喻,大切口相较于小切口更难愈合。但不论切口大小,都存在感染风险,如若风险实质化对患者康复极为不利,不仅会导致患者严重的经济负担,住院的时间也会变长,这会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以及生活带来影响,如果感染比较严重,也有可能造成患者残疾或是死亡[4-5]。因此如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确保手术效果,并减少感染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此展开试验,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7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97 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6 例,女性患者371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年龄(51.24±2.3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3±1.25)年;Ⅰ期293例,Ⅱ期228 例,Ⅲ期195 例,Ⅳ期181 例;体质指数23 ~28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69±1.44) kg/m2。本次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 与《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6]中诊断相符,且经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2)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3) 病历资料完整;(4) 意识正常,能够配合试验者。

排除标准:(1) 合并代谢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2) 手术区域存在污染现象;(3) 中途退出试验者;(4) 视听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5) 哺乳期或者妊娠女性。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发生因素

搜集研究对象资料,根据参考文献中可能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4],分析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在性别、出血量、病程、既往腹部手术史、年龄、肿瘤大小、糖尿病、BMI ≥25 kg/m2、营养不良、临床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等因素上的差异性,并采取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切口感染的因素。

1.2.2 护理干预对策

(1) 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查看并评估患者各项生命指征,明确是否符合手术相关指征;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与其积极交流,若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则采取心理干预方式提升其对手术的认知,避免负面心理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2) 术前:对患者身体机能进行全面检查,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叮嘱患者尽量减少走动,避免受到医源性感染。在备皮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刀片刮除,避免手术部位在术前受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与抵抗能力,针对超重患者应避免或者减少电刀的使用。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调整手术室的湿度(60%)与温度(22 ~24℃),减少人员进入手术室,术前更换病号服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消毒。制定完善的手术预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合理安排手术台次,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共同探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处理工作。(3) 术中:应在层流手术间开展手术,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消毒标准进行消毒,消毒人员应避免器械感染。医生则要在术中降低对术区组织的损坏,尽可能低减少切口深度,缝合时则要仔细消毒,参观人员需要穿戴好隔离衣,避免触碰医生以及随台人员。(4) 手术结束后,增加巡视次数,加强引流管护理,重点关注切口感染的高危人群,提供给予预防性治疗,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打扫消毒,且定期监测室内菌群数量以及类型,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环境卫生整洁干净,同时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覆盖,尽可能地采用一次性无菌敷料和一次性负压引流盒,从而保护切口。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术后定期对切口进行换药处理,依据无菌操作加强感染的风险防范。必要时提供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术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1) 统计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中感染标准,且经过血液细菌培养或者切口分泌物涂片检查确诊,临床症状以切口位置疼痛、红肿、皮温升高以及分泌物增多为主。

(2) 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性别、出血量、病程、既往腹部手术史、年龄、肿瘤大小、糖尿病、BMI ≥25 kg/m2、营养不良、临床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

(3) 将有差异项代入Logistic 方程计算,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 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Logistic 回归方程,以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P=0.05 为逐步筛选变量的 标准。

2 结 果

2.1 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本次试验中共897 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其中有60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69%。

2.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

感染与未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出血量、病程、既往腹部手术史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切口感染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糖尿病、BMI ≥25 kg/m2、营养不良、临床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上与未发生切口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n=897)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n=897)

2.3 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经Logistic 方程计算,发现年龄、糖尿病、BMI ≥25 kg/m2、营养不良、临床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见表2。

表2 切口感染因素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wound infection factors

3 讨 论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占据全部恶性肿瘤的前五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饮食习惯发生极大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率呈现日渐升高趋势,成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常见病[8-9]。目前临床关于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遗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等息息相关[10]。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多选择手术治疗,但研究发现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加上中老年人群机体的各项功能明显衰退,术后极易产生较多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现象较多见[11]。有数据表示[12],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5% ~30% 左右,其中又以切口感染为主,极易造成切口疝、切口裂开,从而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痛苦,提升家庭经济负担。另外结直肠癌患者本身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切口感染后,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引起全身性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降低手术效果,延缓病情康复[13]。

临床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并减少感染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尽早掌握切口感染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及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此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本文对此展开试验,结果显示897 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共有60 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69%,提示结直肠癌手术后仍存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结果中看到: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量、病程、既往腹部手术史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肿瘤大小、糖尿病、BMI ≥25 kg/m2、营养不良、临床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差异项代入Logistic 方程,发现上述指标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原因:(1)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患者的身体各机能出现退化,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伴随着生理功能、代谢功能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是该群体容易感染的原因,加之有些患者合并复杂基础疾病,长期慢性病使得患者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也是造成该群体感染率高的原因。对于高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当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止术后切口感染[14]。(2) 糖尿病患者糖的代谢会比正常人低,蛋白质在体内合成能力慢,细胞组织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差,严重者会造成炎症细胞的功能受阻,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免疫功能相比正常人低,其纤维母细胞含量减少,不利于切口肉芽组织的形成,延迟创面愈合,甚至还会引发局部水肿,降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15]。(3)临床中BMI ≥25 kg/m2被认为超重或肥胖,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不仅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不利于手术操作,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也高于BMI 正常的患者,所以对于BMI 高的患者要做好围手术期的防感染措施,术前制定适宜的计划,防止术后感染[16]。(4) 手术时间长明显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手术视野的长期暴露,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降低周围组织的抗菌能力,增加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17]。(5) 临床分期: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其肿瘤细胞扩散范围较广阔,对机体各器官与细胞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术后感染的风险明显提升[18]。(6) 手术类型:开腹手术的切口较大,且手术期间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内,明显增加感染几率,甚至影响切口愈合。而腹腔镜手术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同时促进其尽早下床活动,为切口愈合提供保障[19]。

为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制定和落实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 手术前: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尽量少在夏季手术。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加强对血糖水平的监测和控制,合理使用胰岛素,待血糖水平控制到正常范围后,方可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应高度警惕,积极处理合并症。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若出现低蛋白血症后,应及时予以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每日营养摄入均衡,以此保证术前营养状态良好。(2)手术中:按标准无菌操作,脂肪层厚的患者,尽量不用电刀,适当调节电刀的强度。缝合手术切口时,用生理盐水冲掉失活的脂肪组织。同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期间密切配合,提升各项操作的熟练性,并积极控制手术时长。必要时可向患者与家属普及腹腔镜技术,考虑患者具体身体状况与病情,若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腹腔镜手术,不仅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同时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3) 手术后: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补充电能,鼓励多吃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增加机体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更换引流袋,预防切口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切口敷料,预防细菌滋生,防止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极易受到年龄、糖尿病、BMI ≥25 kg/m2、营养不良、临床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长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干预。

猜你喜欢

直肠癌切口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