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锻炼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

2021-12-31李亚文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前路

李亚文

(郑州市骨科医院 脊柱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早期具有79% 的发生率,极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术后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常规指导患者咳嗽排痰、建立正确饮食习惯是常用的方案,但由于此种干预方式并未根据患者情况及口腔、咽喉特殊结构进行针对性练习,因此对降低吞咽困难的效果不够明显[2]。功能锻炼主要是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及人体口腔的特殊结构制定的训练计划,包括咬牙、舌部运动、舌部阻力、喉部运动、声带训练等练习,可对喉部整体结构行针对性训练[3],但将其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对降低吞咽困难的效果并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功能锻炼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30 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 和观察组(n=65)。对照组男36例,女29 例;年龄49 ~68 岁,平均年龄(56.89±6.97)岁;吸烟史42 例,饮酒史53 例,慢性疾病史35 例;疾病类型:脊髓型颈椎病28 例,其他类型37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 例,高中及以上36 例;BMI:19 ~27 kg/m2,平均BMI(23.11±3.48) kg/m2;手术节段:C3—4 12 例,C4—5 17 例,C5—6 21 例,C6—7 15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33 例;年龄49 ~68 岁,平均年龄(57.34±6.88) 岁;吸烟史39 例,饮酒史52 例,慢性疾病史37 例;疾病类型:脊髓型颈椎病25 例,其他类型40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 例,高中及以上43 例;BMI:19 ~27 kg/m2, 平 均BMI(23.25±3.27) kg/m2;手术节段:C3—4 15 例,C4—5 11 例,C5—6 26 例,C6—7 13 例。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 符合《脊柱外科学》中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且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 术后7 天仍具有吞咽苦难情况;(3) 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 术者。

排除标准:(1) 咽喉、口腔等恶性肿瘤者;(2) 术前即存在吞咽困难者;(3) 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由同一位主刀医生手术。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常规护理等,指导患者术后建立正确饮食习惯,协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指导其正确排痰、咳嗽,同时教会吞咽功能锻炼,卧床期间行主动与被动的功能练练习,患者卧床期间给予身体及并发症等护理,定期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共干预6 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功能锻炼干预。主要于确诊吞咽困难时指导患者行吞咽功能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行咽喉肌群、颊部、舌部、口腔及下颌练习。主要训练方式如下:

(1) 责任护理,成立小组模式,组内成员主要包括1名医生、责任护士4 名,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同时对护士培训,由医生对患者行检查、评估、确诊,护士对患者行病情跟踪、功能训练指导及随访等,以保证功能训练的落实、科学及安全性。

(2) 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7 项训练内容:咬牙动作(指导患者将双唇紧闭,以保证上下牙之间能咬紧,将舌尖顶住上下牙,同时确保颈部肌肉与舌肌能收缩,吞咽)、舌部运动( 指导患者将食指与中指摆出V 型置于唇边,并将舌头伸出,以超出上下牙间置于手指之间行吞咽)、舌部阻力练习( 瞩患者将舌头伸出,自行运动,主要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伸出,后施加阻力以确保舌头能尽量对抗阻力,于此种动作下保持5 秒,并相应做各个方向抗组运动)、喉部运动(指导患者双唇紧闭,将中指与食指置于喉结处,用鼻吸气后立即停止,将舌尖顶住硬腭,行吞咽动作,当自身感觉喉部上升后,将甲状软骨按住,以最大可能延长其上提时间,停留5 秒,吞咽结束后咳嗽)、颊部练习( 指导患者缩腮或鼓腮运动)、声带练习( 指导患者保持呼吸平稳,以发出a、wu、yi、fu 等声音)、下颌练习( 瞩患者微微张嘴,将下颌慢慢向右移动,达到最大范围后保持30 秒,向中线移动,在缓慢向做移动,达到最大范围后保持30 秒,以此为一个循环,将上述动作重复10 个循环,每天做5 次),共干预六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疼痛与软组织厚度、吞咽与颈椎功能、生命质量。

(1) 围术期相关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时间、吞咽困难持续时间及伤口红肿情况。

(2) 疼痛与软组织厚度:干预前后,分别采用VAS量表[5]评价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量表总分为0 ~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皮尺测量手术节段与气管后软组织间的厚度(PST)。

(3) 吞咽与颈椎功能:干预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6]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试验总分为1 ~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差;采用颈椎评分标准(JOA)[7]评价患者颈椎功能,量表满分17 分,颈椎功能与量表分值呈正相关。

(4) 生命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安德森吞咽障碍生命质量量表[8]评价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及总体四个维度,量表满分为100 分,上述四个维度满分分别为40 分、25 分、30 分、5 分,分数与患者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情况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吞咽困难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红肿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情况对比[± s ,n(%)]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ated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n(%)]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情况对比[± s ,n(%)]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ated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n(%)]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吞咽困难持续时间 伤口红肿观察组 65 7.32±1.33 5.11±1.20 3(4.62)对照组 65 9.45±2.15 7.66±1.25 5(7.69)t/χ2 6.793 11.865 0.133 P<0.001 <0.001 0.715

2.2 两组患者疼痛与软组织厚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VAS 视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ST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与软组织厚度对比(±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and soft tissue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

表2 两组患者疼痛与软组织厚度对比(±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and soft tissue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分 PST/m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5 8.67±1.13 3.53±1.11① 0.58±0.18 0.20±0.03①对照组 65 8.53±1.16 4.64±1.29① 0.61±0.16 0.41±0.09①t 0.697 5.259 1.004 17.847 P 0.487 <0.001 0.317 <0.001

2.3 两组患者吞咽与颈椎功能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WST 评分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吞咽与颈椎功能对比(± s ,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wallowing and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score)

表3 两组患者吞咽与颈椎功能对比(± s ,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wallowing and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score)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例数 WST 评分 JOA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5 3.29±1.03 1.98±0.22① 8.18±1.22 14.79±1.77①对照组 65 3.19±1.04 2.06±0.20① 8.19±1.21 13.38±1.52①t 0.551 2.169 0.047 4.872 P 0.583 0.032 0.963 <0.001

2.4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总体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续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对比(± s ,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score)

表4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对比(± s ,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score)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情绪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5 22.25±4.41 27.29±4.12① 15.93±1.92 17.99±2.12① 18.39±2.80 21.39±2.95①对照组 65 22.90±4.53 25.41±4.40① 15.66±1.98 16.40±2.07① 19.01±2.63 19.63±3.01①t-0.829 2.515 0.789 4.326 -1.301 3.367 P 0.409 0.013 0.431 <0.001 0.196 0.001

续表4

3 讨 论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主要是由术中牵拉及长时间气管插管引起,食物通过口腔向贲门处移动过程中出现受阻而造成机体不适感,发生率极高,且常出现疼痛等情况,影响术后进食[9]。对确诊为吞咽困难的患者常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吞咽训练等,但由于并不能根据口咽情况给予针对性练习,因此不能显著改善吞咽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不佳[10]。功能锻炼是对喉部、舌头、声带、下颌等部位行针对性练习,通过指导患者行颈部肌肉与舌肌能收缩,吞咽,缩腮或鼓腮等运动,以此加强患处肌肉力量,促进血流情况[11],若将其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患者或许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佳。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吞咽困难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口红肿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 视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ST 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功能锻炼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情况,减轻疼痛症状,但不增加伤口红肿人数。分析原因可能是功能锻炼主要结合机体口咽部具体结构行针对性训练,可有效锻炼颊部、舌部、口腔等部位肌肉,以充分锻炼其口咽部肌群,激发肌肉力量,以促进咽喉部血液流速,从而减轻肿胀情况,降低疼痛度、缩短住院时间[12]。通过咬牙、舌部运动与抗阻训练、提喉、发声、伸舌等练习以完成肌肉的协调性训练,提高肌力,降低吞咽困难状况。因两组患者手术相同,且术后均会采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因此不会增加切口红肿等情况的发生[13]。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WST 分值低于对照组,JOA分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总体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说明功能锻炼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可显著提高吞咽与颈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为功能锻炼联合咬牙训练、舌部运动、舌部阻力练习、喉部运动、颊部练习、声带练习、下颌练习7 项训练,指导患者在练习咬牙动作时将舌尖顶住上牙,以收缩颈部肌肉及舌尖肌肉[14]。通过舌部阻力训练确保舌头能尽力对抗阻力,同时指导患者在喉部训练下行吞咽—咳嗽动作,促使参与吞咽活动的肌肉能力得到达到增强[15]。指导患者将双唇紧闭,将食指与中指摆出V 型置于唇边,并将舌头伸出,以超出上下牙间置于手指之间行吞咽动作,确保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在罗剑峰[16]等的研究中表明吞咽困难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当吞咽困难得到改善后,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情况,减轻疼痛与软组织肿胀情况,提高吞咽与颈椎功能,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但不增加伤口红肿人数。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前路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前路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