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效果分析
2021-12-31乔冰芦二永张超张慧
乔冰,芦二永,张超,张慧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洛阳 471003;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使用耳塞、耳机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耳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其中,突发性聋为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多以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最重要的症状就是耳聋或者说听力下降,患者在72 h 之内达到高峰听力下降大于或者等于20 分贝。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为单侧,少数可以双侧同时或者先后发生,约有1/3 左右的病人是暂时性的,可以自愈,大部分病人需要经过治疗之后才能减轻或者痊愈。针对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大概有一半的病人同时出现耳朵的胀闷感。突发性聋患者可能与耳蜗螺旋器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关。此外,有研究认为[2],病毒感染、急性血管阻塞与突发性聋患者的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病毒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突发性聋患者免疫功能失调,会出现体内皮素(ET)的变化。以往临床多采用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方法治疗该疾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作为全身用药效果不佳后挽救性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最新指南推荐使用高压氧治疗作为该疾病的补救性措施[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81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 例) 和研究组(n=41例)。其中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2 ~76 岁,平均(39.38±4.67) 岁;病变部位在左耳22 例,右耳18例;病程2 ~72 h,平均(13.48±2.69) h。研究组男20 例,女21 例;年龄23 ~74 岁,平均(39.44±4.71)岁;病变部位在左耳21 例,右耳20 例;病程2 ~72 h,平均(13.53±2.71)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经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关于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的突发性聋相关的标准[4];病变部位均为单侧耳;发病时间≤72 h;鼓室压力检测均正常者;患者均知晓并且进一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资料不全者;不愿意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 公司:山东济宁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969,规格:1 mL∶5 mg) 治疗。患者平卧,给予患耳消毒之后,行鼓膜穿刺,注入1 mL 地塞米松,嘱咐患者保持患耳朝上30 min,期间尽量让鼓室内的药液保留时间较长,禁止吞咽、说话,1 次/d,连续 治疗14 d。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首先将高压氧舱( 购自上海晶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内气压控制在0.22 MPa 左右,在进入舱体之前嘱咐并协助患者佩戴吸氧面罩,吸氧30 min,然后取下面罩出舱休息10 min,再次进舱吸氧30 min,结束后即为完成单次治疗。1 次/d,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 疗效:治疗14 d 后,评估患者疗效,共划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治愈:患者的受损频率听力恢复正常的水平;显效:患者的受损频率听力会恢复>30 dB;有效:患者的受损频率听力恢复>15且≤30 dB;无效:未达到治愈、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治愈、显效和有效计入有效率。(2) 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 周后,进一步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血液流变仪( 厂家: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LB-2A) 测定其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RE)。(3) 血清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水平。血清ET 水平通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sVCAM-1、AECA 水平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均购自海甄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不良反应:包括患者出现头晕、水肿、恶心以及呕吐和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进行分析,以n(%) 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来表示,通过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2.68% 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疗效比较[n(%)]Table 1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igh-frequency descending sudden deafness was compared with [n(%)]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FlB、RE 比较
两组治疗前FIB、R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14 d 后 两 组FIB、RE 均 低 于 治 疗 前,且研究组上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FIB、RE比较(±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FIB and 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FIB、RE比较(±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FIB and 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例数 FIB/(mPa·s) RE/(g/L)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前 治疗14 d 后对照组 40 6.28±0.69 5.67±0.61① 4.53±0.51 3.21±0.43①研究组 41 6.31±0.71 4.51±0.52① 4.55±0.52 1.64±0.47①t 0.193 9.218 0.175 15.675 P 0.848 <0.001 0.862 <0.001
2.3 两组患者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比较(± s )Table 3 2 Comparison of serum ET, sVCAM-1 and AECA levels in two groups(± s )
表3 两组患者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比较(± s )Table 3 2 Comparison of serum ET, sVCAM-1 and AECA levels in two groups(±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例数 ET/(pg/mL) sVCAM-1/(ng/mL) AECA/(pg/mL)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前 治疗14 d 后 治疗前 治疗14 d 后对照组 40 67.28±6.69 57.67±2.61① 307.32±48.87 214.47±31.37 716.56±72.36 338.42±43.15①研究组 41 67.31±6.71 64.51±2.72① 304.82±46.45 238.93±35.64 722.35±74.10 391.74±48.39①t 0.384 20.511 0.187 14.587 0.125 15.547 P 0.684 <0.001 0.725 <0.001 0.877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 论
突发性聋为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听力异常性疾病,有多种分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为其中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频听力下降、高调耳鸣,严重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作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不清楚,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与耳蜗神经损伤以及内耳迷路病毒感染等有关[5-6]。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案较多,但整体疗效一般,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7]。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循环障碍,内耳毛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导致听力损失。研究发现[8],高压氧能够提高循环血氧浓度,增加内耳淋巴液动脉氧分压。本文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探讨采采用常规西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以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该疾病治疗方法众多,鼓室内注射激素为较为常用的一种,但总体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最新指南推荐使用高压氧治疗作为该疾病的挽救性治疗,但目前关于此治疗方案的报道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采用常规西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以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68% 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治疗14 d 后FIB、RE 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陶礼等[9-10]人的近似。分析原因,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消炎、抗感染,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内耳水肿和内耳微循环,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该指标与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同时,鼓室内注射可以大大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故增强了疗效[11-12]。而高压氧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耳内的氧分压,改善其缺氧状态,有效避免了毛细胞因缺氧而变形、坏死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椎—基底动脉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动,降低血液黏度和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善了微循环,从而有效治疗了该疾病[12-14]。两者联合治疗,不仅可减轻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不仅可以减轻耳内的炎症,还可以改善内耳缺血、缺氧、水肿等状况,故疗效显著优于单一治疗。
本研究还发现,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常规西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以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此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5]。ET 是由内皮细胞合成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可作用于听神经细胞,损伤听觉感受神经元;sVCAM-1 在细胞分化、生长,血栓形成以及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影响,可导致血管内皮及耳蜗损伤;AECA 是一种异质性蛋白,能够介导血管炎性损伤[16]。高压氧可以利用高压状态促进机体血液和内耳淋巴氧分压升高,有利于修复内耳缺氧状态,同时能够改善内耳微循环,有利于减轻对耳蜗的损伤[17]。高压氧能够改善耳蜗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内耳循环,减轻炎症状态,进而有助于调节血清ET、sVCAM-1、AECA 水平。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没有意义,提示高压氧治疗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常规西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以及高压氧治疗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