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用于啦啦操项目中的对策
2021-12-30刘泽珩
刘泽珩
摘要:对于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来说,进行功能性训练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功能性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啦啦操这一项目本身的完整度以及优美性。基于此,本篇文章针对功能性训练用于啦啦操项目中的对策等有关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啦啦操项目;对策;运动
虽然说啦啦操这一项目在历史中存在着的时间不短,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这一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算是一种较为新兴的项目。如今随着人们自身健康意识的提升,啦啦操项目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在啦啦操项目中,功能性训练的开展有利于强化运动员自身的柔韧度以及平衡能力。不仅如此,功能性训练在诸多运动中都十分常见。
一、啦啦操项目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体育项目中,啦啦操这一项目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全民健身的背景之下,啦啦操项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啦啦操项目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有氧运动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日常通过相关的训练活动,可以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除此之外,这一项目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材较为简单,因此各类人群基本上都能够进行这一运动,其群众基础十分强大。其次,啦啦操项目还具有一定的塑形效果[1]。在进行这一项目的过程中,往往能够通过动作的拉伸等来达到一种塑形的良好效果,深受爱美人士的喜爱。最后,啦啦操还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啦啦操这一项目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把舞蹈以及口号等多项动作组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啦啦操运动员通过自身的柔韧性等,呈现出了人体艺术的美感与魅力,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二、功能训练对于啦啦操项目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训练的科学性
在进行啦啦操训练的过程中,一些教练往往只注重提升运动员技术上的熟练度,但是并没有从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可能会对运动员的后续运动生涯产生不良影响。一些教练虽然会在技巧训练中加入一些力量训练,但往往也只是针对运动员的某一块肌肉进行锻炼,与实际的比赛内容缺乏关联性[2]。通过功能性训练的开展,满足运动员多关节实战的要求。教练能够针对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来作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提升运动员运动技巧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训练过程的标准化,使训练的科学性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提升动作的稳定性
在啦啦操这一运动项目中,作为运动员而言往往需要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运动员则需要在这种压力之下去完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这对于运动员的心理以及身体考验都十分巨大。除此之外,一些啦啦操运动员还需要在空中做出一些跳跃动作,这类动作对于技术性以及稳定性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运动员来说还需要去有意识地训练自身的平衡感。通过功能训练的展开,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身体肌肉的协调能力,为运动员后续专项训练动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预防各类损伤情况
在进行功能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會更为关注运动员本身的核心部位。首先,功能训练在开展过程中会加强对于人体脊柱部位的保护。此类部位可以说是人体中最为脆弱的部位,如果发生了损伤,修复时间一般会比较久。其次,功能训练能够通过对人体核心部位的协调,来对运动员末端关节的负荷进行缓和,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运动员损伤问题的发生概率。比如,在对小肌肉群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功能性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效减少关节损伤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可以说,功能训练对于啦啦操项目来说,能够帮助运动员预防各类损伤情况的发生。
三、功能训练用于啦啦操项目的对策
(一)以柔韧度以及反应力为主的训练
在啦啦操运动项目中,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需要把各类动作更好地呈现出来,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度以及较强的身体反应能力。功能训练的开展融合了传统训练与专项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训练方式。啦啦操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做出一些技术性比较高的动作,这些动作的开展前提就需要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而除此之外,啦啦操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良好的反应能力能够帮助运动员减少各类损伤情况的发生。总之,在功能训练中加上适当的柔韧度训练以及反应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不同部位的训练
啦啦操项目在进行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下述几个部位的训练。首先,需要注重对于腿部肌肉群的训练。侧搬腿可以说是啦啦操项目中较为基础性的一个动作,但是这一动作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一动作往往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伸展性。因此,针对这一动作,运动员在进行功能性训练时,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青蛙,小腿要尽量往外弯曲,两条腿要分开趴在地上。刚开始进行这一训练的时候,运动员往往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但是随着训练时间的不断增加,能够有效增强运动员的柔韧度。
其次,是针对腰腹部的肌肉训练。莲花跳也是啦啦操项目中一个难度性比较高的动作,这一动作除了对运动员腿部肌肉群有一定的要求之外,同时也对运动员的腰肌柔韧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刚开始进行腰腹部训练时,运动员可以先进行侧平举的训练。首先,运动员需要双腿分开,双手在头顶进行前后旋转,再利用手臂的力量来使背部向下靠,尽量让背部能够跟地面平行,接着再进行左右的转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运动员的腰肌功能会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
最后,是针对下斜方肌以及菱形肌的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一些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动作,往往需要运动员运用斜方肌以及菱形肌来进行配合。而这两部分的训练,实际上是整个啦啦操训练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往往也会较少涉及这两个部分。基于此,在进行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可以利用简单的环绕肩,即把双手搭在肩膀上,利用手肘来进行画圈,这一方式来进行下斜方肌以及菱形肌的训练,增强运动员肩胛骨钩后缩肌群的柔韧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功能性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啦啦操运动员的整体运动技巧与能力,实现对于运动员小肌肉群的锻炼,使运动员自身的平衡力以及协调性也能够得到提升。基于此,在啦啦操这一项目中,相关人员还需要科学运用功能性训练,并以此来提升啦啦操运动员的综合水平,使我国啦啦操项目也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发展啦啦操运动项目的价值探析[J].下一代,2019:0003-0003.
[2]赵维玲.功能性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应用价值[J].体育时空,20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