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探析

2021-12-30苗晓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欧盟职业教育

摘要:欧盟成员国推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目的在于使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因此,2009年欧洲议会和欧洲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证框架》并将其视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工具,其目的是帮助成员国在质量保障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各自的后续指标体系。

关键词:欧盟;职业教育

一、《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制定的背景

早在2000年,欧盟峰会共同制定的“里斯本战略”,这是关系到未来10年内欧盟经济发展的规划。欧盟认为,里斯本战略在现有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加强对劳动者学习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并可以促进所有人的信息社会和公民的自由流动,终身学习被视为实现该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欧盟成员国发起了关于实施终身学习战略的讨论和磋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各国采取协调一致的综合战略措施,以实现欧洲终身学习的目标。

欧洲资格框架的制定是在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助于促进欧盟成员国关于职业教育质量的讨论。2002年以来,欧盟根据成员国和社会相关方的要求,制定了涵盖各个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培训体系的欧洲资格框架,以实践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基础对学习成果进行评定,主要目标是:(1)使欧盟职业资格框架成为各类教育与培训体系以及资格水平相互沟通的工具,并提高成员国公民持有的资格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移植性。同时,原则上,每个资格级别应实现多种教育和职业途径,(2)在质量保证透明和信息公开交换机制下,可促进劳动者终身学习,并提高其就业能力、流动性和社会凝聚力;(3)构建教育、培训、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架起连接学习的桥梁(正规、非正规、非正式),增强学习获得的成果得到认可度。通过上述目标可以看出,欧洲资格框架积极开放欧盟各国教育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资格的相互承认、同时鼓励就业学习者进行跨国流动。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欧盟成员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标准、规定及质量并不是统一的。青年人可选择不同的道路来获得职业能力。例如:在法国主要通过职校教育的方式,在英国通过高等教育的方式,而在德语国家主要通过职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就业市场。那么,哪种方式能够提高就业率以及培养出与就业市场要求相符的劳动者,这就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如何促进在职业资格框架及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合作便成为欧盟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为此,欧盟成员国在哥本哈根宣言中提出,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从多方面相结合,以相互承认职业能力和资格。促进流动性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此宣言强调欧盟成员国在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上的合作,认为该合作的重点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模式、方法、质量原则和共同标准的交流、关注师生的学习要求。

二、《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主要内容

随后,为了促进欧盟成员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展开合作,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2009年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该框架作为一个旨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实施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欧洲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标准、评估体系,促进了欧盟各国劳动者和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流动性。此参考框架从专业的质量管方法出发,设计了质量保障管理的四个阶段:计划、实施、评估、反馈,进而构成了一個连续的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1.计划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职业教育的政策、任务及人力资源状况,制定明确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目标、行动方案和质量标准,制定对个人能力进行认证的标准和指导原则,通过研讨等方式,确定某些地区和个人的具体需求。另外,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教师、家长、雇主和工会代表等需参与分析当地的需求,职业教育提供者需建立一个清晰透明的质量保障框架。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审视质量保障所需的资源、能力基础及支持工具,制定不同层次的实施准则和标准。为确保计划的实现,教育资源要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内部合理配置。为确保目标的实现,相关机构需制定能够促进框架实施的核心原则。在实施阶段,目标和过程的透明性很重要,即所有利益相关者应明确了解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的各个步骤、承担的任务和完成的时间。这些工作是建立在与不同级别的社会合作伙伴、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基础之上。3.评估阶段:评估主要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和搜集相关数据定期开展,包括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设计评估机制、确定评估的频率和范围,提供评估结果。评估过程包括数据输入、系统处理、数据输出、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围绕这四个环节,收集和处理数据以及进行相关结果的讨论是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4.反馈阶段:质量保障管理是一个连续的系统过程,它必须将评估结果及时加以反馈,并通过反馈,优化质量管理目标和质量管理活动。为保证反馈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欧盟还经常在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网站的主页上公布相关数据和结论,安排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质量的研讨会。

上述四个环节都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交流与研讨作为有效的方法使这种参与成为可能。因此,《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这种相互间的交流和研讨有利于不同主体制定质量保障原则、开发指标体系以及质量评价工具。不仅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还在成员国之间,通过以交流与研讨为基础的开放式协调模式,成员国可以发现质量保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经验分享平台。此外,质量保障参考框架的工作小组每年组织一次会议,以论坛的形式对《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合作方案进行研讨。

三、《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的指标体系

完整的指标体系成为了各国的通用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和评价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其目的是帮助成员国在质量保障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各自的后续指标体系。在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机构中。该指标对于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另外,指标要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政策目标。这些政策目标包括:扩大劳动者就业机会;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中一些弱势劳动者群体,让他们有更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提高职业教育供需之间的匹配度;创造更好的终身学习机会等。指标体系具体分为两级,一级中包含10个指标,二级中包含14个指标(其中1、2、4、5、8、9、10中各有2个二级指标),所有指标均有独自的操作定义。

指标1: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中使用质量保障结构。该指标表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现有质量保障体系分为两个二级指标:(1)现有的质量保证体系正在被用作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百分比。(2)合格职业教育机构比例。具体计算方法为注册的同类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具有质量资格认证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百分比。

指标2:在对教师培训方面,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投资。该指标用于评估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教师培训的投资。有两个二级指标:(1)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注册教师中参加在职培训的人数占注册教师总人数的百分比。(2)每位注册教师平均每年获得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总额。

指标3: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水平。该指标主要衡量不同人群参加面授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这里的不同人群是根据性别、年龄、最高学历、是否有辍学经历、是否为移民、是否为残疾人、失业时间等因素来划分的。

指标4: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结果的评价。在完成整个教育过程中,该指标用于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参加人数的评估,有两个二级指标:(1)取得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历的人数占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入学人数的百分比;(2)取得继续教育与培训学历并获得资格认证的人数占继续教育与培训入学人数的百分比。

指标5: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后,受培训人员的就业率。参加者在职业教育培训完成后,该指标主要用于受教育培训者的就业状况。包括学员就业方向与所参加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方向及个人素质的相关性。其中包括两个二级指标:(1)在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后1-3年内,进入劳动力市场、参加继续教育或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2)一年职业教育培训期间参加工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在此总人数是指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

指标6:职业教育和培训所教授技能的实用性。该指标用于评估的内容:(1)学员在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所学工作技能的实用性,也就是说,学员工作的行业和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2) 学员与其雇主对技能是否满意。主要有三个参数测量此满意度:(1)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后的1~3年内,所学专业与现有工作对口或相关的百分比;(2)认为受雇者的技能、学历、资格证书与工作相关的雇主所占的百分比;(3)对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员工表示满意的雇主所占的百分比。

指标7:社会失业率。

指标8:在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中,弱势群体所占百分比,该指标主要检测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后,他们接受程度。在欧洲各国被定义为弱势群体的人,包括由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不佳。该指标分为两个二级:(1)弱势群体在所有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中的百分比;(2)在职业教育培训在,弱势群体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数量。

指标9: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预测能力。该指标用于评估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分析预测能力,其中包括分析劳动力市场培训需求、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更新的速度,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等。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有三个层面,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需求。该指标包含两个二级指标:(1)是否建立鉴别不同层次劳动力需求变化信息的机制;(2)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是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指标10:长远发展的能力。该指标用于界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框架,包括欧洲层面、国家层面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层面。该指標包含两个二级指标:(1)已有的不同级别方案的相关信息;(2)关于方案有效性的证据。该指标特别强调需求的适应性,主要代表弱势群体和个人的发展情况。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以开放式协调模式为运行基础,吸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交流与研讨的方式各尽其责,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中的作用此框架是本着自愿的基本原则被大多数欧盟成员国接受并加以实施,从性质来看,是一种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的质量保障工具。尽管在框架建立之前,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但其任然愿意选择在欧盟层面的框架下重建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推进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欧盟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标准、评估体系,促进了欧盟各国劳动者和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吴雪萍.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4,8:68-73.

[2]吴雪萍,汪鑫. 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6:38-42.

[3]曾绍玮.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的先进举措及本土化借鉴[J].当代教育论坛,2018,6:56-65.

[4]边境.基于内涵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218-219.

作者简介:苗晓丹(1981-),女,汉,博士研究生,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欧盟职业教育
普京正在突出重围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