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1-12-30王洪光
王洪光
胆结石属于常见、高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发生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有关,是因细菌经血液或肠道循环侵入胆囊导致。而糖尿病为典型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将会损伤患者心、脑、肾、眼等组织[1]。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胆结石存在关联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受胰岛素分泌缺陷影响致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囊明显扩张,从而出现泥沙样结石,同时胆囊中糖分含量高,利于细菌繁殖及滋生,也会引起胆结石[2]。开腹手术是临床胆结石治疗的常用手段,具有良好疗效,但术后并发症问题较突出。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可控制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可稳定机体血糖,确保治疗安全性[3]。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医院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样本对象,着重分析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医院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文献[4]《当代胆道外科学》中胆结石的临床症状标准,有发热、腹痛等伴随症状;与文献[5]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患者具备明显的手术指征;患者无认知缺陷,可正常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并发高血压、免疫系统疾病;肝肾等功能器质性病变;凝血机制不正常;精神障碍;病历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治疗中途缺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女为22、18例;年龄低至32岁,高至75岁,平均(52.63±5.05)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6.12±1.63)年;胆结石病程:1~9 d,平均(5.62±1.33)d。观察组:男、女为23、17例;年龄低至30岁,高至74岁,平均(52.29±5.22)岁;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6.34±1.96)年;胆结石病程:1.5~8 d,平均(5.25±1.47)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研究开展前已取得患者知情认同,并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及所涉风险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实施完善相关检查,包含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对患者各项体征严密监测,及时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术前根据患者情况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2次/d。
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实施硬膜外麻醉,选择右侧肋缘做手术切口约10 cm,切开腹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胆囊三角解剖将胆囊管及囊动脉离断,胆囊剥离并切除,切口缝合,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实施气管插管全麻,选择脐部做切口,建立人工气腹,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准,利用三孔法或四孔法开展手术,利用腹腔镜,游离胆囊三角、胆囊颈,将胆囊管分离,牵引胆囊并切除,对胆囊颈部浆膜层、脂肪等采取电凝分离处理,胆囊管夹闭和离断,胆囊床剥离。手术实施电凝止血,留置引流管,将切除胆囊从脐部切口处取出[6]。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切口长度、首次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
血糖指标:于术前、术后3 d,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 h PG)[7]。
应激指标:于术前、术后3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经离心操作后取得血清,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介素-6(IL-6)水平,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8-9]。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胆漏、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及统计发生率[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指标、血糖指标、应激指标等作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以(±s)表示,开展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定性资料,以率(%)表示,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同时术中出血较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ml) 切口长度(cm) 首次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0) 88.61±6.25 91.85±12.55 10.69±2.33 34.25±2.39 38.43±3.02 7.13±2.75观察组(n=40) 57.62±5.22 37.25±11.63 4.41±1.02 19.49±2.86 15.52±2.32 5.94±1.18 t值 24.069 15.955 15.615 25.046 38.031 2.515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术后 3 d,两组 FBG、2 h PG 水平较术前均下降,且观察组FBG、2 h PG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mmol/L,(±s)]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mmol/L,(±s)]
组别 FBG 2 h PG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对照组(n=40) 8.26±2.31 7.46±1.25 12.69±2.52 10.55±1.73观察组(n=40) 8.25±2.46 6.25±1.16 12.82±2.58 8.39±1.63 t值 0.018 4.487 0.227 5.747 P值 0.985 <0.001 0.820 <0.001
2.3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3 d IL-6、CRP、ACTH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但术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 IL-6(pg/ml)CRP(mg/dl)ACTH(pg/ml)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对照组(n=40) 227.01±18.06 276.76±16.26 4.89±1.24 5.72±0.54 125.51±16.43 147.05±17.42观察组(n=40) 228.42±18.41 241.18±15.52 5.01±1.52 5.31±0.15 125.58±16.32 131.35±14.36 t值 0.345 10.011 0.386 4.626 0.019 4.398 P值 0.730 <0.001 0.699 <0.001 0.984 <0.001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受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影响,人们生活条件及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临床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11]。糖尿病患者因肥胖、脂代谢紊乱等,导致机体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胆汁酸、胆汁磷酸与胆固醇比例严重失衡,而不饱和的胆固醇不易溶于水,且糖尿病患者其胆囊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胆囊扩大,无法及时排空及回缩,发生胆汁淤积,从而形成胆结石[12-13]。同时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一大危险因子,对于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受到患者不良心理应激、麻醉、手术禁食禁饮等因素影响,易引起患者激素分泌水平提升,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诱发血糖上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术后组织愈合能力,且提高了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风险[14-15]。因此,在合并糖尿病的胆结石手术治疗中,需重视血糖的控制。
针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切口小、易于恢复、并发症风险低等特点,较传统开腹手术可明显减轻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手术应用腹腔镜可扩大手术视野,彻底清除结石,避免结石残留,应用人工气腹,将腹腔内各个脏器与腹腔的距离拉开,为术者手术操作提供便利,对各个脏器情况清晰观察,提高手术精准性,以免造成其他脏器损伤。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对患者的损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通常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术中当天就可进食,加快术后康复速率[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同时术中出血较对照组更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3 d两组血糖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FBG、2 h PG、IL-6、CRP、ACTH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从中得出,开展腹腔镜手术在手术切口、术后出血、术后恢复、并发症等方面,较开腹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改善预后。进一步分析如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多见于老年群体,其机体功能进行性衰退,本身基础病多,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差,往往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加之胆囊扩张、炎症扩散、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手术风险较高。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及早下床活动,同时良好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实施腹腔镜手术可实现血糖水平稳定控制,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综上,对合并糖尿病的胆结石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不仅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速度,且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