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生态体系构建

2021-12-30唐旭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民图书馆体系

唐旭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0)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对于个人,阅读不仅能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提高素养和净化头脑,而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阅读能够增强国家或民族的实力和底蕴。因此,在国际上,阅读一直受到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部分国家甚至颁布相关法律,大力鼓励民众多阅读。据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18周岁~70周岁)年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为4.67本,为全球最低,而这一数据在韩国为9.2本,美国25本,日本40本,以色列为64本[1]。为了鼓励更多人阅读,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了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目标,自2006年在中央宣传部、文明办及新闻出版总署等多个单位的共同倡导下,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浪潮,甚至自2014年连续三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我国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我国成人年平均阅读量明显增长,但仍处于全球低位。时至今日,我国的阅读推广活动逐渐增多,规模进一步扩大,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公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与特点

全民阅读是指全体公民都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阅读中来,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要条件。

1.1 互动分享式阅读

全民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潮流,是构建社会阅读氛围的前提。在我国政府部门大力倡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全民阅读活动,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而阅读的过程注重互动与分享,进一步提升阅读的社会价值[2]。例如,2018年4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桂林市“全民阅读 书香桂林”推进办公室联合主办,桂林图书馆承办了“书香桂林 图书集市”的活动,在该活动中的“你选书 我买单”图书荐购、图书交换等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淘书、捐书、交流阅读体验的线下互动平台,让市民通过“赶集”的方式,传播知识的旅途,传递阅读的快乐。

1.2 阅读小组的促进作用

21世纪是知识型社会,这也凸显了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读者不仅渴望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源,还期望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数字信息,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满足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国内各地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阅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阅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图书馆作为最传统的阅读促进小组,是发展和宣传全民阅读的主力军;由出版社和书店进行宣传,或由社会阅读公益团体组织来进行推广,这是全民阅读推广的有力补充。 这些阅读促进小组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推广全民阅读。如广东深圳就有许多社会阅读兴趣小组,这些小组定期举办主题书会或户外阅读等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公众阅读的积极性。

1.3 全民阅读氛围初步形成

据全国性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整体阅读率逐渐提高,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电子图书,而纸质媒介的阅读量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成人年平均阅读量仍然偏低,这不仅与当前较快生活节奏、人们阅读和学习时间的缺乏有关,还与休闲娱乐种类的增加、缺乏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书籍质量低劣等相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民众不愿意主动阅读。有鉴于此,近年来,我国不断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逐步构建了以国家为主体、各文化重点区域和民间各界积极促进的全民阅读生态结构。

2 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性质的改变

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读者的阅读量不但增加,阅读方式也日新月异,这也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2.1 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随着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民众阅读需要的日益增长和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鞭策着图书馆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在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电子图书的阅读量逐年增加,而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渐减少,这对图书馆的传统运营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图书馆进行了数字化建设,重点从服务内容和人际互动方面进行了优化,注重阅读推广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2.2 服务手段与设施的现代化

网络传播技术和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传播手段也更加高效,影响范围进一步增加[3]。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种类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的宣传活动。 在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帮助下,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公众提供了民主、广泛和多样化的服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发展历程虽然不长,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阅读体系。

2.3 重新定位图书馆的公众服务地位

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以公益性为主,它一切工作的展开都是为了为公众提供更好地阅读环境。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和需求,明确其在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梳理自身的服务和业务内容,体现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责任和价值。

3 全民阅读生态体系的解读

阅读是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主要手段,是中华文明的纽带。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促进精神文明繁荣,让自身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阅读生态体系是指以人、信息和媒体为依靠的动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引导着整个系统的生态互动,信息是维持系统运行的食物,而媒体是系统运行的纽带,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态体系准则,可以消除阅读生态体系中的功利主义和庸俗主义,对指导阅读生态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华侨大学学者认为,生态准则的重建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要回归经典阅读传统,他认为,当前流行的“快餐”阅读是文学传承的一倒退,只有建构一个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的生态体系准则才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4]。

4 全民阅读背景下生态阅读体系的构建措施

为了促进图书馆社会性服务在民众阅读环境中有序发展,提升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价值,不仅改革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模式,还要增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此外,国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4.1 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了保障全民阅读的有效实施和推广,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图书馆应该注重生态阅读体系的构建,跳出传统阅读模式的限制[5]。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公司化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馆际共享,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2 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

这里的社会团体不仅包括政府部门文化服务主体,还包括社会非营利组织及团体等,它们在推进全民阅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政府主体部门在全民阅读普及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机构属于社会服务提供者起着支柱作用,其他社会非营利组织及团体则是有益的补充,共同推动着全民阅读的普及。

4.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前面也提到了,政府主体部门在全民阅读中起着主体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可以从政策角度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力度。如可以从法律层面,确定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界定其责任与义务,鼓励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扩展服务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制定图书馆产业服务标准,鼓励图书馆不断完善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也鼓励民众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监督,促进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5 结束语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落实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将全民阅读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重大的文化工程之一。民族阅读工程的内涵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营造全民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公益图书馆的覆盖面仍然太窄,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当然,推广全民阅读是一项社会工作,不能将所有工作都寄希望于图书馆,而应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近年来,图书馆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生态体系构建的支柱力量,全民阅读的兴起促进了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的转型,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趋势,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定位,积极加强与政府主体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同推广全民阅读,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全民图书馆体系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图书馆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去图书馆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