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解读
——评《侵权责任法(第二版)》
2021-12-30张昀煊
张昀煊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出台以前,侵权责任法是解决民事侵权纠纷的重要依据,是我国民事领域最重要的法律规范之一。早在2002年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已被提上日程,但早期我国法理研究相对落后,法律大多采用借鉴和移植的思路完成建制。而我国国情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事业均需要我们在探索中进行尝试、在尝试中进行完善,侵权责任法自2002年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议案,经过连续七年的筹备、调查、起草、表决,最终在2009年1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有效保护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理清了侵权行为中的责任归咎,有效降低了民事行为领域侵权纠纷的发生率,其在我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侵权责任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由王利明独著,其以侵权责任法为理论框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侵权案件和法律实务对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进行了解读,是我国《民法典》出台后最新的关于侵权责任法法律规范解读的专项论著,也是我国《民法典》出台后学理界最权威的侵权责任法法律规范解读。本书作者王立明是我国民事法律领域的权威,其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位民法学博士,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研究和完善,有着多年的法学专业教学经验,是我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本书是其在《民法典》出台后,是作者对调整后的侵权责任法法律规范进行的学理解读。作者立足于法学人才培养和我国高校法律专业建设现状,着眼于我国法律专业现代化人才培养实践,致力于将本书打造为最优质的法学专业侵权责任法课程教材。从内容上看,本书共十七个章节,分上下两篇。上篇包含七个章节,上篇七个章节是从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思维角度对侵权责任的概念、内涵和特点进行研究,系统讲解了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界定,探讨了侵权责任法的内容特点和权益构成并从法律实践角度总结了侵权责任纠纷中归责原则,然后以法律条文为基础探讨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最后总结了侵权责任纠纷的法律实务处理办法。在上篇的最后一个章节,作者选择将侵权责任中的一种特殊情形---数人侵权责任行为单独提出,从法理学角度探讨了数人侵权责任的定义、内容、行为和几种存在形式。下篇包含十个章节,对常见的侵权责任类型进行了系统讲解和分析,分别探讨了监护人责任、用工责任、网络侵权、安全保障义务、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环境污染等十种常见的侵权责任纠纷,对这些常见纠纷的概念、内容、主客体、其他构成要件、规则原则、免责事由、赔偿责任等进行了讲解和分析,同时援引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辅助讲解,提高了内容的实践性。
侵权责任是我国民事法律领域重要的责任类型,和违约责任并称为民事领域的两大责任,同时在法律实务之中,民事领域存在也仅存在这两种责任纠纷,因此侵权责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半边天”。想要了解侵权责任法,必须要先从侵权责任本身开始探究,那么什么是侵权责任呢?结合作者在本书上篇第一章中的相关论述和举例说明,侵权责任的定义较为明确,从法理角度来说侵权责任就是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一种行为,特指其中一方通过某种方式侵犯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举个例子来说公民拥有名誉权,张三在网络媒体上散播对李四不利的发言导致李四被网络人肉,干扰了李四的生活秩序,甚至导致李四失去了工作与朋友,张三的这种行为就侵犯了李四公民权利中的名誉权且造成实际损失,张三和李四之间的纠纷就属于侵权责任纠纷。倘若一方侵犯不是他人权益而是违背了个人义务呢,此时双方之间存在的就是违约责任。但在实际的法律实务中,存在一个行为同时造成侵权责任纠纷和违约责任纠纷的情况,比如学校教师对学生具有管理义务,结果学生在学校内因为某种原因从楼梯上摔下来,教师没有在现场看护学生是导致学生从楼梯上摔下来的原因之一,学生活动时没有把握好自身到楼梯的距离也是从楼梯上摔下来的原因之一,教师和学生在“学生从楼梯上摔下来”这一事件中同时发生了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这就涉及到多纠纷的交叉,对于此类同时存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纠纷民事领域的处理习惯是从两种责任中选择任选一种,若选择侵权责任,则按照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若选择违约责任则采用违约责任相关法律法规。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在定义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两者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均表现为一方法益受到另一方行为的影响而发生损害,但两者在侵犯法益的性质上具有显著差异,只要看是违背了义务还是侵犯了权利基本可确定责任类型。
在明确了侵权责任的概念后,就需要结合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责任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于明确侵权责任法的运行机制和侵权责任纠纷的解决思路。那么侵权责任的特征是什么呢?结合侵权责任法、法理学研究和法律思维,从侵权责任的要件出发,对侵权责任的特征进行概括:(1)侵权责任的发生必然伴随着一方权益的损失,但不一定伴随另一方权益的增加。侵权责任的概念和定义明确了侵权责任是当事人法益受到侵犯,简单来说确认是否为侵权责任只要确认一方的权益发生损伤即可,对于另一方的权益并无要求,这提示另一方的权益是否发生损害并不影响到侵权责任的成立,当然在法律实务中存在双方均因对方行为而发生法益损害的情况,此时可评价为双方对对方均有侵权责任。这里的双方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多人团体。此外现实中也存在一群人侵犯一个人或另一群人法益的情况。(2)侵权责任的发生与行为性质无关,在法律领域评价一个人行为性质存在两个维度、两个角度评价,分别为主观和客观维度,作为和不作为两个角度,因此一个人行为存在四种不同性质,作为(主观故意)、不作为(主观故意)、事实上作为(非故意)、事实上不作为(非故意),四种性质的行为在法律上的评价不同,但在实际的表现形式上可能相同,此外就是行为性质的评价会影响到法官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到量刑上判断(刑事法律领域)、赔偿数额上的调整(民事法律领域)。侵权责任中的行为性质并不影响到侵权责任的成立,首先主观上故意的作为行为一定会构成侵权责任,一般此类情况不存在争议;主观故意的不作为行为一般也不影响侵权责任的成立,引起主观故意行为导致当事人权益受到侵害,因此不能排除当事人清楚其行为会导致当事人权益损害的可能;出于非故意的事实上的作为行为可能会导致侵权责任,如当事人将花盆放在窗台上并进行了固定,但不凑巧的一阵风正好将花盆从窗台上吹下,导致路人被砸伤。在此类纠纷中,造成侵害的一方并无故意,但事实上造成了另一方的权益损失,这种情况一般也会评价为侵权责任成立,这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但实际的法律实务中此类侵权责任纠纷的赔偿额度会适当降低,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最受争议的是非故意状态下的事实上的不作为行为造成的侵权责任,在法律实践中这种纠纷也是最难处理、最难平衡的侵权责任纠纷类型。来自百度网“微法官”讲的一个真实案例:王某是一个成功人士,喜欢收藏古玩字画。张某也偏爱收藏。张某特别喜欢王某的收藏的一副清朝字画,想以高价收买。但是王某不缺钱,怎么都不肯卖。于是张某起了歹心,想把王某的字画偷过来。于是张某趁王某不在家偷偷潜入王某家开始行窃,殊不知王某还是个养犬爱好者,养了一条藏獒。张某还没找到字画在哪就被藏獒咬得落荒而逃。事后,张某已被王某的狗咬伤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进行赔偿。在这个案例中王某是否对溜进家中的张某有侵权责任,有人可能要说张某以盗窃故意溜进家中,被狗养伤属于“正当防卫”范畴,王某对张某并无责任,但实际上王某将凶犬放在家中从客观上构建了一种有陌生人闯入家中会造成侵害的风险,同时王某也未在家附近提示屋内有凶犬,也在事实上造成了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凶犬咬伤张某的结果,因此从事实角度进行评价,王某对张某确实有侵权责任,其侵犯了张某身体的健康权和完满权,应当构成侵权责任。从法理的角度来说,王某对张某的侵权责任和张某盗窃未遂的刑事责任并不冲突,两者分别评价。因此各种性质的行为均可构成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否成立与行为性质无关,而是看其是否侵犯了当事人的法益,即客体要件的成立。(3)最后侵权责任的纠纷核心较为鲜明,准确来说并非侵权责任的纠纷核心,而是绝大多数的民事纠纷的核心均较为鲜明。侵权责任纠纷的核心在于赔偿责任,包括赔偿责任的归责、赔偿的时间、赔偿的方式等。一般来说双方当事人之间因侵权行为发生关系,因赔偿责任而发生纠纷,法律实务解决侵权责任的本质是解决双方在赔偿责任上的分歧,这也是绝大多数民事权利纠纷的核心所在。
在法律实务中侵权责任及纠纷的解决思路较为固定,整体上分为“三步走”,首先确认侵权行为,即明确一方当事人权益受到侵犯,这是认定事件性质对其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判断的必要过程;其次是对侵权行为中双方当事人的责任进行归责,简单来说就是责任分配的问题,有些时候侵权责任双方可能均为过错方,如在逆行引起的交通事故中,双方均有相应的责任,只是责任大小的问题,对双责任进行归责涉及到纠纷解决的关键环节,即通过举证来为责任归责进行佐证,在侵权责任纠纷中我国普遍采用无过错责任推定,一般由侵权行为人负责证明自身“未实施侵权行为”来降低责任分配。责任分配是明确赔偿额度的标准,举证责任则是证明自身“无过错”的关键所在;最后就是就双方的赔偿额度进行评价,即因权益受到侵害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多少,有些时候还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以上就是作者在本书中列出的关于侵权责任法理学研究、学理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主体内容,作者从侵权责任的概念入手,结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分析了侵权责任的特征和特点,探讨了侵权责任事实认定、法律认定的特点和要点,最后从法律实践的角度总结了侵权责任纠纷的解决思路。总的来说,本书是作者以其多年研究为基础,以宪法精神、法理研究、法律思维及实践经验为依据,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侵权责任的概念、要件、纠纷解决机制,言简意赅、案例具体、逻辑清晰、内容全面,可帮助学生建立起侵权责任及侵权责任法的知识系统,有助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
综合来说,本书是《民法典》出台后最新的、最全面的民事领域侵权责任法专项论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可作为高校法学专业侵权责任法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学者阅读和学习,也适合作为普法类读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