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1-12-30熊小庆姚俊杰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素养改革

熊小庆 姚俊杰 王 迎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系 辽宁大连 116034)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出新要求,并且对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化也提出新方向。现阶段,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2]。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意义

第一,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有助于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奠定基础,并且也是学校创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教书育人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必备学科知识,还必须具有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善于培养人和教育人的精神和能力。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教师教育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还可以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技能和水平的方式,让教师拥有更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能力,不断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同时教师只有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才能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合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社会现状,完善教学模式、内容等,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二,为充分发挥出教师教育人、培养人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发展教师专业化技能,以及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方式,让教师知识技能提升与教育知识改革之间并重发展,进而才能不断完善教师创新意识、知识结构、职业道德等,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极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第三,教师被称作为“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并且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又能通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教学艺术,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培养。为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则需要全面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进而才能在担任教书育人任务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专业思想,对学科和专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对学生良好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实现教学育人能力和质量的提升。而且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工作局限性,将教学理念、学科知识与新时期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新型教学方式充分结合,发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造性潜能,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发展良好道德品质。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其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思维的束缚,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出现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相分离的局限性,这对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产生束缚和不良影响。比如,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中,主要采用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方法,不断丰富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在教师职后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培养教师的方式,让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进而导致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相分离的现状发生,在职培训和专业培养之间存在隔离,进而不利于更准确和有效地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同时,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和课程改革方面,很多学校出现教师专业化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过于表面化的问题。其二,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而才能实现对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的全面培养。并且还要通过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方式,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现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知识体系不完善,以及忽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制约教师教育专业素养提升的主要原因。比如,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科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教育课程的建设,缺乏对教师教学技能、教育技术、教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建设。而且,对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缺乏力度,通常以单一和落后的教育理论课内容,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化能力和素养,对于教师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教育前沿动态的研究和关注度不够,没有通过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和培训模式等对策,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而使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利于提升教师发展人的专业化能力和职业能力。其三,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和发展过程中,缺少教师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并且在改善教师培训分级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通过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制度,以及健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制度等方法,推动教师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同时,部分地区在创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通过丰富教师教育专业化知识面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等方式,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为教师在教育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提供制度保障。

三、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一)完善教师专业化教育体系

首先,理论层面教育课程的构建。在构建理论层面的教育课程时,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理念、学科知识的全面培养,同时,还要开设教育心理学、德育论、教育基本原理等课程,实现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全面培养,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开设教育哲学和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化素养和能力,也能间接地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其次,技能层面教育课程的构建。为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需要结合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的相关要求,合理开设班主任工作技能、学科教学论、教学基本技能等相关课程,也可以通过开设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的方式,实现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发展。最后,实践层面教育课程的构建。为提升教师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还需要在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以及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开展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教师行为训练活动等,加强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增强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意识,进而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当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素养。

(二)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

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必须通过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对策,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效率,以及实现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合理改革。一方面,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有效调整,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需求,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工作要合理解决教学时数较少和教学内容多的问题。比如,在学科课程教学时数调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科专业课程占45%、一般教育课程占30%的方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进行培养。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一般教育课程中,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学科类型进行优化,可以按照1 ∶1:1 的比例,加强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技能层面课程的有机融合,从多方面对教师专业化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还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创建的过程中,合理开设选修课程和隐性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进而帮助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和发展中,提升专业化素养和水平[3-4]。

(三)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证机制

在教师培养和发展专业化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证机制,通过完善的教师专业化教育培养制度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教师教育质量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并且让认证考试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成为教师在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进而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可以结合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教师专业化培养和教师培训分级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化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不断转变教师职能和传统教育观念,合理明确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的自身职责和行动方式,进而最大化地提升教师专业化培养质量,达到构建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的目标。除此之外,要制定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定期展开教师专业化能力培训工作,发展教师专业化能力,不断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传递给教师,进而对教师的有效成长给予支持和帮助,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提供外部保障。

四、结束语

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中,需要完善教师专业化教育体系,加大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力度。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需要具备教育信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意等方面的专业化素养。在完善教师专业化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需求,构建健全的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实现对教师的教育专业化培养。

猜你喜欢

专业化素养改革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改革之路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