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2021-12-30秦新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图书馆服务

秦新立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战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服务内容和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进一步发挥它的信息服务和社会教育职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1 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社会大众和基层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文艺精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授、文化娱乐、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农村文化建设等7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下,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特征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强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注重服务的长效性和多样化,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的,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完善和人性化的文化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服务主体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是政府,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是现代社会的“守夜人”,为大众提供公共性的制度供给和产品供给是政府最基本的功能和职责,政府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文化服务的公益性。②服务对象的全面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有,要惠及全体公民。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打破地域、性别、种族和身份差别,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幼、职务高低、身份贵贱和贫富都可以平等地享有,文化权利是公民的平等权利。③服务内容的非均衡化。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式整齐划一的建设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和公民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层次化。④服务目标的非差异性。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最大化均等性,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均等的文化服务,保障全体公民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权利,政府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差异。

2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1 公共图书馆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部门,承担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职责,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①公共图书馆是文化遗产的载体,拥有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它的信息资源优势是其他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包括纸本馆藏和电子馆藏,这些资源都是经过长期连续的积累、筛选和优化的,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和学术性。②公共图书馆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和优雅的学习氛围,为广大民众终身学习提供最适宜的场所。

2.2 公共图书馆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现代公共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管理系统日渐完善。公共图书馆拥有完备的体系架构、专业的人才队伍、先进的管理手段、热情的服务态度和新型多样的服务方式。另外,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大幅提高,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从技术和环境上为开展高品质文化活动提供保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有劲的支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作用

3.1 开展信息服务,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文化权利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中心,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着信息服务职能。公共图书馆利用馆藏和技术优势,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诸多便利条件,拓展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障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与流通。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民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免费向全民提供文化服务,所有的人,不论年龄、身份、文化层次,都有权力平等地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全社会公民的文化权利。

3.2 普及社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大众进行终身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它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肩负着普及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公共图书馆为全民提供获取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文化素质培养平台,推动基层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满足基层人民对文化知识的追求,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3 引导阅读方向,弘扬优秀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图书馆通过新书推荐、读书交流会、名家论名著和创客大赛等系列阅读指导活动,向大众推荐丰富的民族文化,推荐经典、高品质作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民众阅读兴趣和热情,引导大众阅读方向和品位,提高公民的阅读质量和效果。公共图书馆在协助公民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平衡心态,帮助那些失衡、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策略

4.1 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职能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指引下,深化对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的认识,创新服务理念,强化“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坚持将广大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增加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认同和信任。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开放、平等、便利的借阅环境,推出形式多样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最大限度保障广大读者多层面的文化需求和权利,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4.2 坚持特色公益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让文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促进公共文化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目标。公共图书馆在为全体民众提供文化服务时,还要考虑到城乡差别,避免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项目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分析文化服务客户的年龄、文化水平等,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为读者提供最贴切的资源、设施和项目等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4.3 加强文化推广,激发全民阅读热情

目前,我国人民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不阅读或浅阅读的人很多,阅读呈现随意性、跳跃式和碎片化,缺少精读和深阅读,阅读数量不足,阅读质量不高,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整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不能有效汲取文化精髓。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文化推广,深入调查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状况,研究他们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制定适合其阅读兴趣的推广方案,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全民阅读热情,培养阅读兴趣,提高人民的阅读能力和效果,提升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4.4 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

公共图书馆要牢牢把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职能和发展方向,积极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场馆等优势举办各类展览、学术会议和讲座等社会公益文化活动,扩大知名度,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或公园等设立分馆或流动文化服务站,增加文化服务网点,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随着手机等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公共图书馆要加大数字服务项目和活动的开发利用,持续引入优质信息资源和交流互动平台,全方位拓宽服务范畴,牢牢把握微信、App等阵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推送和定制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文化需要。

4.5 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效能

品牌的力量令人震撼,如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就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文化品牌节目,节目的播出掀起全民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公共图书馆要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兴趣,就要提高知名度,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①文化品牌建设要有创意。如南京大学举办的“真人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等。②文化品牌建设要有定位。如金陵图书馆的“朗读者”艺术团,由优秀的诵读读者组成进行宣传活动,激发大众的喜爱与参与,形成特色文化服务品牌。③文化品牌建设要有连续性,要不断地努力提高知名度,提高凝聚力和扩散力,营造文化氛围。

公共图书馆作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机遇和挑战并存。公共图书馆 应凭借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为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图书馆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飞跃图书馆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