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探析
——以重庆图书馆为例

2021-12-3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讲座市民重庆

许 彤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健康信息素养是指意识到健康信息需求,确认可能的信息源并运用它来检索有关健康信息,评价健康信息的质量以及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并使用健康信息做出合理决策的一系列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在推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人群优势,“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新的服务内涵:健康信息服务。

1 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理论及现实因素

1.1 国家层面的重视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关心国人的健康问题,近年来一系列关注健康的文件等纷纷出台,如2016年国家卫健委首次提出健康信息素养概念、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通过统筹区域、城乡的公共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重点发展健康咨询等健康信息服务[1]。

1.2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拓展

公共图书馆的重心,应逐渐从阅读向包括阅读在内的更广泛的素养转移,更加突出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环境素养等多元素养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2]。公众的健康信息服务的提供,健康信息能力的培育,需要有情报学以及图书馆界的参与。根据国外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图书馆在公众健康信息素养促进中能发挥重要作用[3]。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方面依然可为,虽然不是健康素养推广主力,但可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等在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中的辅助力量。

1.3 市民群众的需求

经济的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饮食健康、日常健康保养、疾病预防等健康信息需求的增加,例如从日常饮食习惯的改善、膳食结构的调整,到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再到常见病的预防等等,市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增强。老年人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预防保健的健康信息需求增加;年轻人也表现出对心理学、日常养生健身等健康信息的需求;新手父母对科学喂养、健康育儿的健康信息需求也在增加;青少年,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对基础健康卫生预防知识、青春期性健康生理、心理知识的需求。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新媒体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的信息也铺天盖地地涌来,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市民群众对权威、可靠、真实的健康信息需求愈发强烈。

2 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与重庆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简介

重庆市2019年常住人口3 124.32万人,人均期望寿命77.85岁,略高于全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的77.3岁,医疗卫生机构21 058个,其中三甲医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个[4]。如果仅仅是依靠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健康信息的普及宣传是极为有限的,加之这些卫生医疗机构所提供的主要是专业的医疗治疗知识,而非日常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其工作人员都有繁重的本职工作要做,不能成为宣传普及健康信息的主力,因此需要让更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等积极参与进来。

重庆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健康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重庆图书馆已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推广服务,主要是定期举办医疗卫生、应急急救、养生健康方面的讲座,邀请重庆市各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现场讲座。

3 重庆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探析

3.1 加强健康信息馆藏资源建设

重庆图书馆具有较为丰富的馆藏文献,医学健康类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文献均会日常更新,保证文献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权威性。重庆数字图书馆里丰富的医学健康电子资源亦可供读者随时在线查阅。重庆图书馆还可与重庆市卫健委合作共建共享医药卫生资源,如卫健委的健康科普专栏,重庆图书馆可以通过官网链接、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共享,既保证了健康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又可增加其阅读量,增强健康信息的普及宣传推广效果。

3.2 开展健康信息阅读推广活动

3.2.1 推广形式。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是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向市民群众(非病人)提供医疗、保健、预防等健康信息[5]。目前公共图书馆主要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专家座谈会、专家保健养生分享会、培训展览等活动向市民普及基础医疗保健预防知识。例如,重图讲座每月都会安排健康保健养生心理方面的讲座,受到市民读者的欢迎。公共图书馆可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合作,让市民有机会进入医院、医学院校进行参观学习。

3.2.2 推广手段。随着我国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平等开放的互联网信息空间、采取线上线下的阅读推广手段,把握融媒体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市民群众阅读特色化、分众化、碎片化的特点和需求,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B站平台,通过文字、视频的方式,推广、普及健康信息和基础的就医信息。同时也要顾及老年人群的阅读习惯,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讲座、专家答疑,发放纸质的健康宣传手册等。重庆图书馆还要“走出去”,把健康信息送出去,送知识进校园、进乡村、进养老院、进工厂等,重点关注特殊群体。

3.2.3 推广时间。 要形成每周、每月、每季度推广的惯例和常态,重庆图书馆可结合本地区市民群体健康信息的需求,定时为其推送信息,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邀请当地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进行专题的讲座、培训,形成特有健康大讲堂品牌。在爱眼日、爱耳日、三八妇女节这些特定节日针对特定群体开办主题活动,如书目推荐、讲座、读者交流会等;针对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保健开展普及讲座、信息推送等;季节性疾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爆发前,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个人预防知识讲座。

3.3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志愿者参与

重庆图书馆应当加强与政府卫生职能部门、医院、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网络健康平台等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通过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提升健康信息服务的专业能力,解决健康信息服务推广的“不平衡不充分”短板,为偏远地区、乡村、特殊群体提供均等的健康信息服务,实现平衡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伟大目标。

3.4 加强馆员业务培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大多为非医学专业的馆员,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服务能力,重庆图书馆可与医学图书馆、社会医疗机构、当地医学院校合作,让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科、药学的学生来图书馆实习,同时对馆员进行专业的授课指导,还可让馆员进到医学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健康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健康信息认知素养,从而更好地参与健康信息素养阅读推广活动。

4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不是专业的医药诊疗信息,主要是满足普通公众需求的基本健康养生、保健、急救信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公共图书馆还要主动将健康信息送出去,送到乡村、送到工厂、送到特殊群体手中,让更多的人接收到健康信息,真正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猜你喜欢

讲座市民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视觉重庆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在这里看重庆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