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2021-12-30李春艳何利华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张某家长大学生

李春艳 何利华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一、案例概述

大一学生张某,湖北人,父母做一些小本生意,因长期忙于生意一直对张某关心较少。该生于中职期间开始接触网络赌博,中职期间只是处于“牛刀小试”阶段,步入大学以后,接触室友王某,开始沉迷于网络赌博——赌马。一开始,张某在王某的带领下,的确赢了一些钱,从此两人开始称兄道弟,形影不离。好景不长,张某逢赌必输,王某也将身上所有的钱都输光了,因为钱的问题,两人决裂!张某不甘心,开始变卖自己的物品如手机、平板电脑、饰品等。本想着可以回本,可是仍然越陷越深。这期间,张某认识了赵某,通过赵某,张某开始利用各种贷款平台借款赌博。发展到后来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张某经常收到催债的电话,身心俱疲。在一次回家的过程中。张某偷偷潜入其母亲的卧室,将其母亲的首饰拿走变卖!最后,东窗事发,该生现在辍学在家。

二、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家庭原因

社会赌博行为的泛滥和升级是影响大学生参与赌博的重要社会原因。目前高校已不是完全封闭的小社会,社会的赌博现象必然折射到学校里来。特别是在有些偏僻地区赌博行为被看作平平常常的消遣娱乐游戏,认为下的赌注小,只是玩玩而已,不算什么,对于赌博的影响和危害意识十分淡薄!再者,各种网站的强制推送,赌博广告可谓目不暇接,赌博花样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赌博案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1]。

1.家庭教育方式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有效正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或分居或离异或参赌等,都会侵蚀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染上赌博的恶习[2]。

在本案例中,该生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属于“放养式”长大的孩子。当班主任与其家长沟通之时,家长仍在言明,男孩子就是要什么都尝试。从中可以看出,造成该生的赌博行为,其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家庭经济条件

在出现赌博、校园贷的学生群体中,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的学生占比最大。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学生可能出现攀比、虚荣等情况。由于自卑,他们就会回避自己家境的贫寒,在生活中伪装自己,有的甚至肆意挥霍。这无形中就给学生增加了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极容易求助于“来钱快”且不易被旁人察觉的网络赌博[3]。

(二)学校原因

学校的监管制度、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赌博行为。高校都制定了禁止学生赌博的管理和惩罚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这些制度时,大都从“教化”出发,执行的强度不够,原则性不强,惩罚强度不够。这就在管理上削弱了对学生的约束力,放任了学生的赌博行为。目前,高校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全面,有些管理制度与网络赌博的隐秘性、虚拟化特点不相适应,不能及时起到规范作用[4]。

(三)学生自身原因

1.理想信念的缺失

学生在中职、高中阶段,有着共同的目标——考大学!无论这一目标是自己设定的还是教师、家长给予的,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清晰的理想,考入一所好的大学。当学生步入大学阶段以后,首先,时间上没有高中、中职阶段那样紧迫,自由时间更多。其次,管理方面,大学阶段没有高中、中职阶段严格,学生空间上更加自由。突然间的舒适放松,致使很多学生出现茫然状态,尤其是理想信念缺失的学生,便会寻求更多新鲜刺激的事情。漫无目的消极生活使他们把精力投注到网络世界之中,继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诱发网络赌博等恶性事件。

2.认知的偏差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培养建设期,对很多事物缺乏整体认知和正确的判断力,没有形成正确的评价感知准则。主观上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否认事物两性均衡的客观存在,潜意识中总相信自己会赢多输少或者输了总会赢,总是认为事情会倾向于利己的低概率而否认不利己的真实概率,即认知能力的欠缺。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往往会造成学生不断加大赌注,但结果却是血本无归。

三、防控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对策探讨

现在的网络赌博具有赌博行为更隐蔽,赌博方式更便捷,赌博内容更丰富等特点。尤其是赌博与校园贷交织在一起,使得解决网络赌博问题更加棘手。参照学生网络赌博的形成原因,分析网络赌博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层面防范减少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

(一)家庭社会层面

学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家庭教育。学生的习惯、品行、价值观念都在家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家长要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养成拒绝奢侈浪费,理性看待物质与金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二是家长要勤与孩子沟通,防微杜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三是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家长与教师应互动合作,及时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拒绝赌博。

在社会层面上,完善赌博相关法律体系,对于赌博事件必须给予强而有力的制裁处分,落实好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是减少社会赌博现象最直接的手段。地方宣传部门也可鼓励群众戒掉赌博陋习,倡导文明娱乐方式。

(二)学校层面

1.学校管理层面

第一,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从赌博渠道上遏制学生赌博的行为。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管,尤其是对外服务器网段和内部服务器等重点网段的保护,校园网与外网之间的访问连接必须得到控制,限制学生访问internet上的网络赌博网站和网页。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德育网站的管理,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健全高校校园网络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努力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使校园网站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5]。

第二,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法制教育的育人效果。法律的学习不应简单以书本教育为主,要采取多种方式,如参观监狱等。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法律的严厉性。目前很多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知赌博是违法行为,所以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第三,学校应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校园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满载挑战和机遇。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轻松文明的活动中释放由学业、就业、情感带来的压力,在愉快祥和的氛围中提升竞争意识和激发进取动力,努力学习,勤于劳动,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现人生价值[6]。

2.教师层面

第一,教师应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步入赌博这条不归路,归根结底是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念扭曲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应从学生内在抓起,强化三观的引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帮助学生构建理想信念,树立学习目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寻求新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阳光、积极、美好[7]。

第三,对于已发生的网络赌博事件,辅导员应认真地分析,做好反馈工作。为后期的防控预警夯实基础。

3.班级层面

第一,建立班级防赌预警机制。构建层级模式,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班干部为辅助,寝室长为基层的结构。密切关注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出现赌博行为的学生,尤其关注平时比较爱慕虚荣的同学及负面情绪较大的学生。在每学期的补助金发放等敏感时间,要尤为关注。

第二,开展多样班级文化活动,召开拒绝赌博主题班会等。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赌博的危害,以避免学生因盲目自信而身陷网络赌博陷阱之中。

(三)学生层面

大学生赌博,其实就是在拿青春“赌”明天,若不能防微杜渐,后果将不堪设想。大学生自身应加强思想堡垒建设,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课业生活。大学生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看清赌博的本质,不要因利而赌。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反赌博宣传,不仅要认识赌博的危害,更要认识到赌博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主动拒绝网络赌博。

猜你喜欢

张某家长大学生
你非叫我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酒后应赌跳江溺亡 虽非恶意仍需担责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家长请吃药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