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吉单33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30荆绍凌周洪亮健李子木娄凤菊李淑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自交系晚熟区域试验

荆绍凌 周洪亮 李 明 王 莉 闫 健李子木娄凤菊李淑华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公主岭 136100;2.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主岭 136100;3.辉南县团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辉南 135124;4.通化农业学校 吉林通化 134001)

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玉米淀粉的下游产品达3 500多种,在玉米加工行业中玉米淀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欧美等国家玉米淀粉加工业较发达,称淀粉业为“朝阳工业”,已创造出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优质专用玉米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淀粉产量为3 213.4万t,玉米淀粉产量达3 097.4万t,占淀粉总产量的96.4%。高淀粉玉米品种指籽粒粗淀粉含量(干基“%”)≥72%的一类玉米[2],在75%以上的为工业专用型玉米(国家农业部NY/T 597-2002),目前我国工业专用型玉米品种较少[3]。

我国玉米高淀粉种质资源稀缺,淀粉含量>74%的高淀粉资源材料占0.14%。研究表明,从普通玉米中通过育种材料的定向选择,完全可以培育出粗淀粉含量达75%的专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4]。国内一些科研院所进行了研究,选育出一批高淀粉自交系和品种,如玉米自交系444、434、416和四早6、四单19、四单18、长单26等[5]。优质专用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玉米淀粉工业的发展,对种植业调整和富民富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加强了对高淀粉玉米品种的研究,以自选系P6273为母本、自选系K3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玉米新品种吉单333,品质达到国家一级高淀粉玉米品种标准,可作为高淀粉专用型品种应用。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P6273

以美国杂交种先玉335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2008-2013年在吉林公主岭和海南三亚两地,每年两季连续自交8代育成的自交系。

P6273出苗至成熟128 d。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成株叶片20片。花丝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3~5个。株型半紧凑,株高175 cm,穗位高60 cm。果穗筒形,穗长16 cm,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形,百粒重28 g。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感灰斑病、穗腐病。

1.2 父本K313

K313是以昌7-2×四-444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2008-2012年在吉林公主岭和海南三亚两地,每年两季连续自交7代育成的自交系。

出苗至成熟120 d。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成株叶片19片。花丝浅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分枝数10~11个。株型半紧凑,株高160 cm,穗位高50 cm。果穗筒形,穗长14 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形,百粒重26 g。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感灰斑病、穗腐病。

1.3 杂交种选育

2013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以P6273为母本、K31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3年参加本单位组合筛选试验,2014-2015年参加本单位产比试验,2016-2017参加多环境网点试验,综合性状表现较好,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晚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吉林省晚熟组生产试验。参试中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吉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0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20007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生育期129 d,与对照郑单958熟期相同,属晚熟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1~2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83 cm,穗位高107 cm,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20 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形,百粒重38.8 g。出籽粒率86.6%。吉林省晚熟组区域试验显示该品种生长势强、综合抗性好。

2.2 抗性鉴定

2018-2019年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茎腐病平均病株率0.6%、穗腐病平均病株率0.4%,丝黑穗病平均病株率为0,大斑病1~3级、灰斑病1~5级。田间倒伏(折)率0.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年接种鉴定结果,2年4点次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感灰斑病、穗腐病。

2.3 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31 g/L,粗蛋白(干基)含量8.38%,粗脂肪(干基)含量3.50%,粗淀粉(干基)含量77.69%。品质达到国家一级高淀粉玉米品种的标准。

3 产量表现

3.1 区试试验

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875.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5%;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 243.2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9%;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559.4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2%。

3.2 生产试验

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320.1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5%。

4 栽培技术要点

吉单333适宜在吉林省玉米晚熟区种植。吉林省四平、松原、长春的大部分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均可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①提高整地质量,施用优质农家肥30 000~45 000 kg/hm2作基肥,并施玉米专用复合肥450~500 kg/hm2作底肥。②种子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③适时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④合理密植,种植密度55 000~60 000株/hm2。⑤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及时中耕除草、培土施肥。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350 kg/hm2,也可以播前或播种时一次施用玉米专用肥750 kg/hm2。⑥适时收获,玉米生理成熟后7~15 d为最佳收获期。当玉米籽粒含水率低于30%时,采用机械化收获果穗作业;籽粒含水率低于25%时,可采用机械化籽粒直收作业。

猜你喜欢

自交系晚熟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利用SNP 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
6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晚熟脐橙映峡江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