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炮制对中药质量的差异性浅析

2021-12-30胡志平邓先扩王传明陆廷祥韩忠耀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品黄精炮制

胡志平,邓先扩,王传明,陆廷祥,韩忠耀,李 香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80013)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1]。中药作为我国特色资源,其种类较多,来源十分广泛,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导致部分中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所以炮制技术应运而生,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2];中药炮制更是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炮制中,譬如纳米技术。但炮制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炮制辅料的好坏也会影响中药质量,从而影响临床疗效[3],因此开展中药炮制质量评价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中药炮制前后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含量差异、药理作用、指纹图谱及中药炮制前后的药效关系及谱效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更全面的了解目前中药炮制前后的质量评价研究,以期为制定中药炮制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中药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研究

冯学锋等[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天南星生品可见大量淀粉粒、草酸钙针晶单个散在或集成束存在与粘液细胞中,而经炮制后的天南星饮片针晶多数有溶解,尖部较为明显;草酸钙针晶束明显减少,剩余针晶束多呈黏连状,不易分散;提示了明矾水溶液对草酸钙针晶可能有溶解作用。

许腊英等[5]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乌梅生品及不同炮制程度的乌梅炭进行观察,最后得出结果,与生品相比不同炮制程度的乌梅炭中的组织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以非腺毛对比最为明显,可用于炮制前后的乌梅炭的鉴别。

刘龙忠[6]对炮制前后的禹白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其炮制前后的的组织结构差异较大,主要是粘液细胞及淀粉粒差异较为明显。王议忆等[7]对蒲黄及其炮制品蒲黄炭进行显微鉴别,实验结果得到经炮制炭化后的药物中产生了炭素,具有吸附、收敛的作用,炮制前后的组织结果均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中药“炒炭存性”的炮制特色。

2 中药炮制前后薄层鉴别研究

赵佳丽[8]通过薄层色谱法对黄瓜子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得出黄瓜子炮制前后在石油醚层、正丁醇层及乙酸乙酯层均有变化;吴建华[9]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精药材生品与不同炮制程度的酒黄精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得到经过高压蒸制后的药材氨基酸类成分减少,且单糖类成分比常压蒸制品的生成较多,可为进一步黄精的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罗益远等[10]采用TLC法对不同方法炮制的雷公藤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得到炮制方法的不同对雷公藤药材中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不同方法的炮制饮片得到薄层斑点颜色不一,其醋炙品的斑点较大而酒炙品的斑点最小,提示了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差异明显。

3 中药炮制前后含量差异研究

田连起等[11]以咖啡酸的含量为指标,运用HPLC法对炮制前后的中药牵牛子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得到其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与牵牛子生品相比炮制品的咖啡酸含量明显减小,但有新成分生成,可为牵牛子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李飞等[12]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炮制方法蜜制乌头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实验结果得出经蜜煮川乌的总生物碱含量比药典方法制川乌高27.4%,双酯型生物碱比生品低46.6%,可为蜜制川乌的炮制工艺研究提供依据。秦语欣等[13]用不同量的醋炮制川乌,运用HPLC法测定炮制前后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得到醋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与生品相比含量均有升高,其中用煮法加入醋比蒸法加入可使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提高更多,其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升高说明醋制可能抑制了它的水解。

秦昆明等[14]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牛蒡子炮制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实验表明不同产地牛蒡子炮制前后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差异较大,由此可见,不同产地牛劈子炮制前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王静等[15]通过HPLC法对中药牛皮消的生品及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得到中药牛皮消经米炒后,刺激性成分含量降低,皂苷类成分含量升高,初步说明了中药牛皮消经米炒后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4 中药炮制前后药理作用研究

李瑶等[16]通过建立戊四氮小鼠惊厥模型,比较天南星经胆汁炮制前后的抗惊厥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天南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惊厥作用,经过胆汁炮制后其抗惊厥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可延长惊厥的潜伏期,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

崔莉等[17]通过建立小鼠肾阳虚模型,以小鼠应激反应为指标,采用药理效应法对淫羊藿炮制前后的药动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得到,加热提高了淫羊藿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了淫羊藿的疗效,表明辅料羊脂油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5 中药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研究

刘建平等[18]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了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对决明子中化学成分质和量的影响。发现决明子经炒制后多数色谱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该HPLC指纹图谱较好地反映了决明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鉴别生品与炒制品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廖庆文等[19]建立了黄连生品及6种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12个共有峰作为指纹峰,发现不同的炮制品各自出现了一些非共有特征峰,实验结果得到,黄连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聚类结果与其药性呈现正相关,可为不同黄连炮制品的鉴别提供依据。

6 中药炮制前后药效评价研究

钟凌云等[20]比较了生黄精和酒黄精不同溶剂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生黄精和酒黄精进行药效研究,试验结果得到黄精炮制后能明显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该试验结果为阐明黄精炮制作用机制奠定了药理学基础。

郑礼娟等[21]以番泻叶所造D-IBS小鼠模型为对象进行相关研究,考察了白术芍药散炮制前后对模型小鼠的一般生理状况、小肠运动以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该方各药炮制后止泻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模型小鼠的小肠运动,降低血浆中SP、VIP等脑肠肽的水平等有关。

7 中药炮制前后谱效关系研究

彭伟[22]结合HPLC法对槟榔炮制品进行促进胃肠活性进行药理研究,探讨槟榔炮制前后的谱效关系,实验结果得到其炮制品比生品提高小鼠的胃肠平滑肌张力的作用较强,进一步说明了槟榔经炮制后“长于消食导滞”的炮制机制。孙毅坤[23]对川楝子炮制前后的谱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川楝子镇痛、抗炎作用谱效关系,优选出川楝子经盐炒制后镇痛效果为佳,为中药川楝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杨冰月等[24]运用HPLC法对半夏生品及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4种炮制品建立其指纹图谱,探讨其炮制前后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得到半夏炮制前后总有机酸的指纹图谱与止咳作用有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半夏炮制前后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

8 展望

中药炮制技术由来已久,炮制在提高中药药效,减少毒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能纠正异常气味、增加中药饮片纯净度,中药材经过炮制其化学成分会出现变化,导致某些有效化学成分出现减少或者消失,甚至发生药性变化[25]。目前中药炮制操作很多都是完全凭借老药工的经验传承,没有一定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工艺参数,使得中药炮制品质量参差不齐;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采用与生品相同的指标成分,不仅无法体现生品与炮制品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的差异,也无法反映不同临床应用对不同炮制方法的需求。《中国药典》、《全国炮制规范》及地方标准所收录的中药炮制方法及炮制饮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药炮制工艺的进步,因此对于中药及炮制品质量评价研究及特色炮制工艺的质量评价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生品黄精炮制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蛤蚧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朱砂生品和炮制品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