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前景展望
2021-12-30杨雨涵
杨雨涵
(云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在部分省市开展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尝试性合作,但发展势头良好,到80年代后期,高校联盟已经在全国近百个图书馆联盟中占到了较大比例。以时间维度和新技术的应用为标志来划分,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从理论研讨到投入实践的尝试阶段;②21世纪前10年,从抓住机遇到迅速发展的兴盛阶段;③2010年至今,从不断调整到锐意进取的创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收获了不少经验教训。对这些数据成果、经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前景进行描绘和展望,可为我们当下的工作提供方向指导和方法指导。
1 发展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跨地区、跨系统、跨类型联盟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长期存在东西部不平衡、两极分化的情况。数量上东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要多于西部地区,质量上东部地区也明显优于西部。解决东西部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建立跨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建立全社会统一完善的图书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基础。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①实施政策上的倾斜。给予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相应的帮扶,加强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②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信息环境的改善。可重点从通信技术、计算机普及程度、网络覆盖率三方面着手。③充分发挥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特色优势。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云南的傣族文献和纳西族文献、贵州的水族文献、广西的壮族文献、西藏的藏族文献等,这些文献对研究我国的民族文化、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西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应充分发掘自身的馆藏优势,联合打造西部特色。
张红芹、赵乃瑄[1]在对国内典型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提出加强政策引导,通过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积累联盟服务优势,开展多元化合作项目,并推动“大网络+小核心”的区域联盟合作,以促进联盟共同发展。我国高校承担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高校的图书情报资源为社会服务。以高校为主体的跨系统、跨类型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正好切中了这一要点,是秉承图书馆开放共享理念,实现优势互补的有益尝试。建立跨系统、跨类型的图书馆联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释放自身活力,提升社会形象,而对社会发展而言,则有利于将优质的信息资源、前沿的思想理念和高水平的人才集中到一个同盟体内。具体层面上来说有三点:①通过高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加盟CALIS、NSTL,公共图书馆加盟文化和旅游部,形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型图书馆联盟的作用。②打破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情报信息部门互不相通的局面,竭力促进各大学、情报信息部门建立业务联系,建立统一完善的图书文献资源共享信息网络。③充分发挥重点大学图书馆在联盟中的核心作用,重点大学图书馆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数字化程度较高,在其带头作用下,有利于充分释放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活力,促进社会资源整合与大型成果产出。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跨系统、跨类型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融合地区特色和跨界优势的发展模式,成为图书馆间合作形式的优先选择。正如孙红蕾、刘博涵、郑建明[2]在《基于关联数据的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整合研究》中提出的,构建适于数字时代的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整合框架,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优化资源配置,已经成为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加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近年来,图书馆行业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思考,历经了云计算、数据存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冲击与影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现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最鲜明的特征,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联盟业务的开展无论在方式还是效果上都取得巨大成就。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目前的技术水平以CALIS最为出色,其余大多联盟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①重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对馆员的继续教育。人才是图书馆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应从单一地重视人员的学历教育转向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进修、外出学习、内部培训来强化在职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为联盟的技术开发和深层次服务提供后盾。②应用型软件的购买与自主开发。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联盟使用的软件系统不尽相同,各有长短,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宜产品,并根据工作需要来对原有软件、系统进行修改,增删功能模块,把技术层面的自主开发作为高校图书馆联盟自我历练、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鉴于服务对象和内容同质性较强,高校图书馆联盟打造应用软件联盟也成为大有可为的一件事情[3]。③把数字图书馆联盟作为高校图书馆联盟努力的方向。而如何利用时代特点和新技术,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构建一个有利于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实现组织良好运行及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是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在新环境中应该重视的问题[4]。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为了适应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突破了不同图书馆在系统、数据库结构、工具平台等方面的差异,借助新技术对联盟内的数字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实现协同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撑,主要应在接口技术、面向数据库的中间件、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方法、知识管理理念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④合理利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抓取及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相应地图书馆以至图书馆联盟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产生了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服务性软件的应用给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移动通信和网络传输技术的便捷使图书馆资源共享顺利实现,储存技术的更新使信息贮藏和检索方式发生改变,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更是提升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5]。作为图书馆的更高级形态,高校图书馆联盟应尝试制定新技术环境下的发展策略,合理选择技术标准,提高信息聚合度,合理配比资源,实现技术增值。以技术手段激活馆藏资源,打造一个知识交流与交际的平台,这是高校图书馆联盟在互联网时代最适宜的位置。
3 重视CALIS的先驱示范作用,围绕CALIS平台打造高校图书馆联盟体
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成功典型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CALIS是国家经费支持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其建设水平较高。CALIS项目第三期计划以“‘全国中心+地区中心+省中心+211院校’为主建立核心服务体系,以共享域方式提供特色服务,共享域可以按地域、学校类别、共享内容等进行自定义”[6]。不少高校图书馆正是充分借鉴CALIS的成功经验,利用CALIS的既得成果,参照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方式建立了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代表有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广东省高校电子图书馆、河北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等。这些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对CALIS的补充和完善,二者各有其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资源共享体系。在具体操作层面,各高校图书馆联盟可充分利用CALIS平台,借鉴其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把自身独有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出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 以社会化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内涵提升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强调“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高校图书馆联盟作为社会极其重要的文化机构和信息基地,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目前高校图书馆联盟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应该是追求方式的多样化与质量的提高,例如,如何在低投入的情况下确保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如何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如何与其他机构共同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等。
高校图书馆联盟应该坚持主动参与、循序渐进、共建共享、注重效果的原则,在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方面要从简单的信息满足发展为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联盟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社会化服务:①文献借阅服务。文献借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最简单直接、可实施性最强的一项服务,它以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实体资源为基础,通过向社会读者发放借阅证来满足其信息需求。借阅证的发放要根据高校图书馆联盟的馆藏资源、发展情况和服务能力等来决定。②信息导航服务。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专项收集相关学术站点以及链接,设立学科导航,将会极大地方便社会读者。③数据库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数据库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付费购买的数据库商开发的数据库,也有在搜集整理特色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数据库,这些资源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可满足社会群体的不同需要。④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秀的人才为基础,通过表单咨询、实时咨询等方式满足读者的一般信息需求。对于一些专业性较高的信息要求,高校图书馆联盟可对已有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分析、归纳,并结合网络上的其他资源,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和意见。⑤用户培训与教育。社会用户的培训与教育涉及面广,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预测等多方面的内容,可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讲座以吸引用户。
5 深入探索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
自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全国现已有300余所高校按计划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协同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中心、信息中枢,必然要积极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联盟未来的发展也必然与之息息相关。聂峰英[7]对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进行了探索,宋乐平[8]对协同创新机制下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赵乃瑄、李杉杉[9]在对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研究态势的分析与对比中,提出为协同创新主体开展知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图书馆学者蔡筱青认为,图书馆联盟主要有新生资源、隐性资源、拓展资源三种资源,而通过协同创新知识创造,可以拓展和完善这三种服务资源,知识创造相应的还能生发出新的服务方式,这些服务方式具有全新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投入使用后能给高校图书馆联盟带来显著价值。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形成两点一线的信息交流模式。而是要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馆员的努力,将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转化为支持以政府、高校、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协作学习、协同研究,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知识服务,实现文献信息的价值增值,并在服务过程中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服务协同创新是我国图书馆联盟从国情和自身需求出发,探寻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策略,图书馆界应在这一方面给予更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6 结束语
回顾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需求。在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前提下,在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