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桑植革命老区为例
2021-12-30袁子英谷苑瑗
袁子英,谷苑瑗
(1.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 图书馆;2.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 张家界 427000)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底线任务。国家经过几年的精准扶贫实践,桑植革命老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十多个乡村基本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要实现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扶贫干部队伍撤走之后,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稳定型本土基层党组织队伍,继续带领广大农民发展致富;其次,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有待加强;最后,大力发展民俗休闲旅游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问题显现
1.1 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极度匮乏,不稳定因素凸显
常言道“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要坚决打赢持续脱贫战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扶贫工作队撤走之后,如何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稳定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促进农村经济振兴可持续发展值得研究。基层党组织队伍不稳定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一批本土能力强,水平高的党组织人才留不住。由于贫困地区村级干部待遇很少,工作繁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不能顾及自己的家庭建设,他们多出外面承包工程发展业务,收入可观,不愿意留下来担任基层党组织骨干;②有一定能力,但自身文化素养较低,不懂技术和信息交流,无法真正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从而影响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③有较强的能力,但政治素养较差,没有为广大农民谋取发展致富的政治理念,不能成为大公无私的致富带头人。
1.2 异地搬迁农民致富可持续性有待加强
从异地搬迁来看,通过将自然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从而改善其生活居住条件。2016年-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 843.8亿元,年均增长28.6%,全国已完成约87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建设任务,已有604万贫困人口搬迁入住,居住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土地,造成“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生存性制约。
1.3 产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3.1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逐步形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旅游目的地开始从过去的名山大川,逐步转变为自助式乡村休闲度假式旅游,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一大批本土特色民俗客栈应运而生,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使绝大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对异地搬迁失去土地的农民,发展民俗休闲旅游业务,带来了致富商机。桑植是少数民族居住地,更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澧水的发源地,两岸风光秀美,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开展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每年迎来了大批客人,现已形成规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年接待省内游客达3万多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为异地搬迁户带来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发展空间。
1.3.2 民俗旅游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约致富可持续发展。 由于游客的增多,当地的民俗客栈都是依河而建,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游客随身携带的生活垃圾随处乱丢,致使澧水流域严重污染,产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俗休闲旅游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实现脱贫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
2.1.1 撤乡合并产生一大批多余乡干部,可以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以桑植革命老区为例,2015年桑植县经省民政厅同意,实施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共计减少了15个乡镇建制,因此结余一大批乡镇干部,这部分干部可以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中来,他们懂业务,讲政治,文化素质过硬,基层经验丰富,在群众队伍中的威望高,是一支难得的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
2.1.2 鼓励告老还乡老干部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家乡扶贫建设。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热爱家乡,落叶归根,如果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家乡的经济建设中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基层干部队伍顾问,他们在经济发达地区多年,懂技术、懂政策、懂经济、有眼光,积极出谋划策,能很好地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奔小康。
2.1.3 严格筛选,定向培养一批年轻的本土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来。通过减免、补贴、资助、奖励考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培养原生态、高素质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才队伍培养之路。
2.2 高校人才队伍参与扶贫,提升特色、突出内涵,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桑植以白族和土家族居多,占总人口的90%以上,多年来已经建立了7个白族乡,特别是芙蓉桥、马河口、梭子丘、洪家关等乡村,白族风格建设初具规模,民风、民情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在民俗旅游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张家界市委党校彭燕、袁子英、谷苑瑗等老师在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上做了大量工作,立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多项,出版A级专业著作一篇,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现成立了武陵山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对土家族、白族、苗族口述历史文化进行抢救式保护挖掘工作。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游客不仅能享受美食与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实现旅游文化的可持续性,拓展了更大的民俗文化空间。
2.3 环保、规划、林业公安等部门严把环保关
2.3.1 环保和规划建设部门要严格把好客栈建设源头关。防止建好再撤除,给广大农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再次返贫。特别是对异地搬迁户,在客栈建设特色规划上要早做文章,提升内涵,形成民族特色村。
2.3.2 当地政府、村支两委及时做好环境保护宣传,环保部门实行实时监测制度,客栈建设必须修建污水处理池,村级垃圾及时托运处理。污水处理不达标的客栈禁止营业。门前实行三包责任制,做到门前以及门前的河段干净卫生,不乱贴乱摆,搞好环境绿化等工作,同时对游客做好环保意识教育,做到人走垃圾打包归池。
2.3.3 林业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河鱼行为,形成山清水秀、鱼肥虾丰的美丽乡村,形成可持续性绿色环保型休闲旅游新农村。
3 结束语
桑植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丰富,又是澧水的发源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拓展革命老区旅游新业态,在休闲、有机农业产品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在国家振兴乡村经济政策的帮扶下,广大农民实现发家致富不是梦想,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