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1-12-3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辛 颖
中国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郭瑞安
教师是高效的灵魂,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提升师资队伍的思政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专业教师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是双高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三教改革的有力推手。师资队伍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切实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1 前言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课程思政”,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是专业教师,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水平,是立德树人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从而改变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育人的认知。
2 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较高,但德育意识不强。多年来,专业教师一直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自从国家推行“课程思政”理念后,部分专业教师没有对该理念形成共识,无法全身心地接受该理念,甚至不以为然。因此,很难将“课程思政”的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2)专业教师非思政教师,思政能力不足。“课程思政”的提出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贯彻。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略显不足,挖掘的课程思政内容过于肤浅,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融入不够深入。
(3)“课程思政”培训力度不够。自从党和国家提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以来,对“课程思政”的重视还停留在会议、文件上,很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专业教师没有看到具体的、详细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详细指标。此外,相关的培训活动少,教师不明白课程思政的含义、不了解课程思政的方法、不会运用课程思政。这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
3 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推行“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取决于专任教师的思政能力,要从各个方面去增强专任教师的思政意识及思政能力,来建设一支优秀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1)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专业教师既要树立教书的理念,又要树立育人的理念;既要授业也要解惑,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专业教师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深化对课程思政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激发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的内动力。将教育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
(2)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要以点带面,引导专业骨干教师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调动全体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打造示范课,引导其他专业教师去挖掘、凝练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通过一门课程带动一个专业,逐步辐射全校,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3)提升教研室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作用。将“课程思政”纳入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教师备课中予以重点体现。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标准,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纲可依。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
(4)鼓励教师开发课程思政教材。专业教师要用于破解难题,找准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切入点,鼓励教师开发专业思政相结合的教材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 结语
通过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