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与现实困境

2021-12-30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志愿大学生服务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陶 珊 朱 蕾

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明确文化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困境因素,探索建立高校文化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一、文化志愿服务的内涵

文化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行为。相比其他的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更加强调文化的公益性[1]。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应聚焦主流价值的引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化志愿服务和美丽中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形象,唱好中国声音。

二、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

文化志愿服务是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化志愿服务可以提升文化修养、磨练意志品质、增强实践本领,其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解释为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即要主动去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和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认识、理解自己和其他民族国家文化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形成对自己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从而取长补短实现共赢。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认同和信任,只有自觉的去认识和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才能提升文化自信。大学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传播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上海大学非常重视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培育,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展示平台,组织文化志愿者赴非洲开展文化交流巡演。将舞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当地,志愿者们通过前期培训和实践交流了解非洲文化,在中非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中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在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提倡互助、奉献、友爱、进步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教化和育人价值,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诉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2]。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伴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信息和网络是他们认知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志愿服务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真实的世界。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过程中势必能增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通过参与义务支教和扶弱助残等项目,大学生在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帮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和苦难,很容易被他们身上积极、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和真诚、朴素的生活品质所感染。尤其是接触到其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榜样的言行和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志愿者,激发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转化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和行动。从而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青年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也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力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并擅长将传统文化以创新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大学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优势之一就是将自己的专业文化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有意识的将专业融入其中,在推广专业文化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安徽巢湖学院文化志愿者通过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墙”志愿服务项目,将扶贫与文化志愿服务相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在主题墙设计的过程中融合当地的民俗乡貌、风土人情,通过艺术的再加工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以大学生的专业性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三、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高校对志愿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项目的培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而文化志愿服务经过多年的培育虽已进入稳步发展,但开展主体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志愿服务还比较少,且多集中在文艺演出和培训方面。因此,要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制约因素。

(一)育人价值认识不足。

价值塑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志愿服务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互动性和灵活性而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深入社会、磨练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文化志愿服务由于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培育,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好善乐施、仁爱厚德、扶危救困等价值观念,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价值导向。这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目前志愿服务开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文化志愿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相关的新闻报道还是文献研究资料都比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层面尚未对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进行规划和培育,对其育人价值和对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而从参与者的层面来看,由于学校对文化志愿服务价值引领作用的忽视,导致学生更容易以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参与其中,例如获得志愿时长以换取素质拓展积分等,而忽略了志愿服务本身所倡导的互助奉献精神。社会方面,虽然大学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已经日渐成为提升群众公共文化素养、增强主流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公众对文化志愿服务效果的长期性和深远性认识不足,加之部分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本身的内在缺陷,导致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二)品牌项目形式单一。

文化志愿服务的提出和开展是服务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文化志愿服务中“文化”的内涵是广义的、多元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方面,只要是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都可以作为文化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而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则主要集中在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演出、培训和辅导等项目。虽然这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但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可开发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参与的大学生群体。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家庭文化、专业文化、校园文化、国际文化等都应成为大学生可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

(三)创新融合仍待加强。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增进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不断丰富、发展、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理应紧扣国家发展,将志愿工作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美丽中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相结合,将服务对象优先聚焦贫困户、农民工、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帮扶群体。依托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精准对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以文化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旅游管理和设计专业师生以扶贫乡村为实训基地,参与乡村文化标识制作和设计、深挖乡史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而当前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多集中于图书馆、博物馆等以讲解为主的公共文化设施领域亦或是以文艺表演的形式输出到社区、学校,还停留在传统“授人以鱼”的单纯提供帮扶的志愿服务阶段,而没有将志愿服务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以主人翁的意识“鱼渔兼授”,真正帮助服务对象“学有所获”。

四、结语

聚焦当前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困境,以特色项目为突破点,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应成为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著名的品牌缔造专家戴维 ·阿克指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是一种与消费者进行理性和感性互动的总和。从这个角度出发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形象标识、志愿者、志愿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和联结。因而,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强化服务项目的专业性,构建一个内容规范、特点鲜明、举措务实的工作体系。通过品牌的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建设,在提升文化志愿服务质量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反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志愿大学生服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大学生之歌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