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以洛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2021-12-30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李自永张海宁李艳波押辉远
◇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 李自永 张海宁 李艳波 押辉远
为了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创新人才,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①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②开展制药工程卓越班计划;③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经过探索和实践,在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前言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教育部于2019年10月12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意见第7条指出,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的两大任务,必须受到各个高校的全面重视,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何有效地促进科学研究来反哺教学活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本科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基础和有力保障,是各高等院校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科学问题[1-2]。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存在以下“矛盾”:①被认为是教学为主型院校,教学和科研无法兼顾;②学生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求知欲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③大多没有硕士授予权,容易产生高校科研工作者对科研的需求与无硕士生可带的矛盾。这些矛盾让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产生了困惑。近年来,由于各地方高校考核和评价体系逐渐向科研倾斜,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转向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所以地方各高校应高效利用科研平台和最新科研成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切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确保科研更好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本科生参与科研,加入课题组,走进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洛阳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大学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依据学校办学定位,树立高素质、个性化、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点,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带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出发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拟在制药工程专业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①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②开展制药工程卓越班计划;③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经过探索和实践,在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
2 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探索
2.1 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高校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存在很大的滞后性,无法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因此需要专任教师将课本知识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掌握学科科技发展动态[3]。为此我们设置了制药工程学科前沿讲座,邀请各制药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企业家主讲,通过讲座将该领域最新成果及时传播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紧跟制药工程学科发展的步伐。该课程包括6个学术讲座(1次/3周),主要围绕新药开发、药物的制备工艺、药物的代谢、及天然药物的分离技术等学科前沿来开展。同时,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前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避免书本陈旧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4]。
2.2 开展制药工程卓越班计划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根据《洛阳师范学院关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地区区域经济对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学生,将其培养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食品与药品学院成立制药工程卓越班。
卓越班选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院公开组织考核选拔,根据考核成绩进行择优录取。卓越班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注重过程管理。对于不能适应卓越班学习或经评价不适合继续在卓越班学习的学生,须转出卓越班。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愿申请,经考核符合卓越班要求的学生,也可补入到卓越班学习。参加卓越班的学生须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听专业讲座、企业见习和实习、参与校内指导教师的研发工作、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学科专业竞赛等。经过系统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3 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5]。洛阳师范学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内科研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优势,依据教学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构建了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创新训练、企业实训、生产实习等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校内所有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加入专业老师的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了解并使用大型仪器,培养创新能力。对创新科研平台的绩效考核除项目、论文和专利等科研成果外,还应包含开放服务工作、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培养及仪器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对绩效考核优秀的平台和培养学生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励他们挖掘内在潜力,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常态化。
2.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培养模式方面,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行全过程育人,突出个性化培养,实施“厚基础、重创新、个性化、强实践、宽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参与科研实验的过程中,坚决杜绝把本科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来参与某一项科研活动,而要让他们全程参与整个科研流程,锻炼科研思维,养成科研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创新能力。在学生视野拓展方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面的国内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培养、短期学习、交换学习、学术会议、培训考察、学科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走进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相关知名行业企业,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3 结语
洛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②开展制药工程卓越班计划;③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科研思维、科研习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