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12-30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姚琴兰

内江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运输设备轨道交通教学资源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姚琴兰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的融入到我们学校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中应用的难点,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应用到课程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1.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不够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最初以技术手段出现,但大多数院校关注点放在了教学设施的硬件建设,例如建多媒体教室、购置电脑、宽带网络建设等,传统的精品课、网络课都是重建设,而对课堂教学中软件建设重视不够,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从来导致信息技术在整体教学效果打了折扣,没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的教育优势。

1.2 大量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闲置未开发利用

当前各个学校投入大量物力,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但现状确是大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完成后,只在教学网站里闲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出现了辛辛苦苦建资源,建完后闲置无人用的尴尬现象。加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规划和激励机制,老师不知如何用,学生不愿用,如何将优质资源辐射到每个学习者,缩小数字教育鸿沟和差距,高效归拢整合线上线下各类优质数字资源,是信息化融入教学中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轨道交通运输设备投资昂贵,难以组织学生实训,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涉及十大运输设备,但设备原理抽象难懂,设备投资昂贵,供货商难以生产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各校运营专业实训设备稀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限制了组织批量学生赴轨道交通企业运输生产现场和核心技术部门学习实训,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 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应用中的优势

2.1 信息技术能直观展现教学重难点内容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表达的直观效果,教学重难点通过画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直接呈现出来,将企业生产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闻其声并见其形,缩短学生课本学习和企业生产过程之间的距离,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让学生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信息技术应用便于及时动态掌握学情

在传统教学中,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程知识点,可以通过作业或练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传统的反馈方式比较简单并且效果一般。而信息技术手段多种多样,能快速了解学生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可以利用手机APP进行及时作业反馈和分析,还有例如网络课堂测验,能快速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创新教学实践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成熟运用,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打造了高效信息化教学团队。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在线课堂、手机APP等信息化资源与手段,结合翻转课堂,将知识信息获取放在课外,知识内化放在课堂,开展精准的课前自学、课中导学和课后助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自觉性。

3 信息技术在我院《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应用中的实践研究

3.1 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教学过程中

立足我院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资源建设方向,将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围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的全方位和全链条,课程团队通过利用设备图片、运输生产过程实景视频、实训软件展示、案例库等丰富的课程资源,系统梳理相关《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出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1000多条,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对课程进行结构化设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结构化、体系化、模块化的课程,进行问题预设、任务驱动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2 将运输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定制个性化的在线课程,教与学智能终端的紧密结合

《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建设团队深入到各地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信号楼、调度控制中心、车辆段等核心技术部门拍摄大量运输生产过程珍贵实景视频,将运输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较好解决了因运输生产安全原因难以组织批量学生参观实训及校内实训室运输设备投资昂贵难以建设的问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3 创建全过程动态评价与管理体制

《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重点坚持“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三个用原则,实现从少数人应用到广大师生普遍应用,从课外应用到课堂教学主战场应用,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利用国家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专属在线课程,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逐步形成普惠效应,将优质资源辐射到每个学习者;基于教学过程的行为数据,实时、阶段、总结性地分析为学生及教师提供多元评价,课前教师准备好教学活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面授即时用云平台进行测验、头脑风暴、提问、讨论对教学重难点加强学习,课后评价学生提交教学反馈和对教师的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3.4 创建课堂内外的多维交流互动,开展教学创新实践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学习者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研究,培养师生应用信息化技术教与学,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自动探究知识及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改革,创新教学实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实践。

4 结语

通过《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使教师的身份从专业知识的传达者、实践技能的演示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助力推动“互联网+”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运输设备轨道交通教学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金矿提升运输设备机电控制的关键技术探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化教学资源老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