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历程探析

2021-12-30

关键词:义利观外交中国共产党

徐 旭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外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外交实践过程中,总结中国外交经验和规律,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既在构建对外关系时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保持了社会主义属性,又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秉持了正确义利观,传承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发展理念。

一、构建对外关系时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以期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任务。旧中国所遭受的来自西方列强百余年的不平等、不公正的屈辱对待,使中国共产党对主权独立有着深刻的渴望和意志。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庄严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1]随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国家临时宪法的形式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这对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何处理旧中国的外交关系,如何争取国际承认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三个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的原则和信心。为新中国对外宣布主权独立、坚定民族自信,促进国际认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在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形势下,中国同美苏两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外交开始面临新的重大困境。为应对这一局面,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中间地带”理论[2],精准地概括了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政治力量。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提出来的,为中国共产党应对国际动荡局势,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破解外交困局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因此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遵循。

随着苏联的全面对外扩张,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恶化。针对此种形势,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战略[3],以及“一条线”[4]469“一大片”[4]518战略思想。这些外交战略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对独立自主基本原则的坚持,也体现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后,独立自主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结伴不结盟”的对外战略上。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当时形势,中国与苏联结盟,但随着中苏关系由产生分歧到恶化破裂,中国逐步形成了不结盟的外交战略认识。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5]57“不结盟”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深刻反映,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实践所得出的重要外交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外交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不结盟”战略,逐步形成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截至2020年,中国已与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越织越密。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发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化于改革开放之后,并在21世纪的新时代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外交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制定外交战略时保持社会主义属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明确了党的性质以及奋斗目标。中共二大明确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与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反侵略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发展友好关系,同共产国际保持密切联系,学习其革命理论和革命经验。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的社会主义属性,坚决同妄图通过扶植国民党政权而使中国成为其附庸的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并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注重表明自身的社会主义属性,得到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支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形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既表明了新中国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也表明了新中国将继续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决心。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逐步加紧了对亚非拉国家的干预和侵略。中国共产党对有着共同经历和遭遇的亚非拉国家给予了物质上和道义上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在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同时,继续坚持反帝反殖,不断扩大和巩固反美统一战线。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以及对亚非拉国家在武器装备、物质资料等方面的无偿援助,使社会主义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信任和拥护。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战略方针。当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怀疑甚至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之时,邓小平指出“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5]326。正是因为对社会主义属性的坚持,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学习,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中国的稳步发展并逐步走上了富国之路,成功挫败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借机攻击社会主义中国的种种图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外交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肩负“兼济天下”、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

三、处理对外问题时秉持正确义利观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正确义利观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和合作中,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它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尊重、维护和有益补充,也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狭隘国家利益观的超越,更是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霸权行为的反对和鞭挞。”[7]正确义利观是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对外问题上始终秉持的态度和准则的传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中国制定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从国际主义出发,在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刚刚起步之时,全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援越抗法战争。1953年7月,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正如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所明确提出的:“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8]1954年7月,越南北方全部解放,越南人民赢得了抗击法国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是越南抗法战争时期唯一向越南提供战争援助的国家。”[9]这两场战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外交问题上尊重他国主权,反对恃强凌弱以及霸权主义的正确义利观。

1953年12月,在会见印度来华谈判代表团时,周恩来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强调:“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事务、处理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也反映了新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认同与尊重的义利观。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外交政策上“以义为先”的义利观,为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开辟广阔前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党工作重点以及时代发展的特点,对国家外交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调整。邓小平更是在8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5]105的重要论断。根据这一重要论断,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无论别国大小强弱,中国都以义字当先为原则,尊重他国主权,维护共同利益,时刻秉持正确义利观,中国既坚持积极同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也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实现贸易互惠,共商共享,谋求同各国之间的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方针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大国外交”战略的部署、新型国际关系的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践,都体现了中国“义利相兼、先义后利”的正确义利观。

2020年,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向亚非等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疫情防控援助并积极分享防控经验。据统计,中国已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捐献大量援助物资并派出了医疗专家组奔赴现场支援其疫情防控工作。疫苗研制成功后,中国即向巴基斯坦等5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这一系列的行动和举措,是中国“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的体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立场和风范。

一百年来,在革命与斗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开展对外关系的认识和原则;在国家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世情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方针;在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持社会主义属性,秉持正确义利观,推进中国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创新,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践行。

猜你喜欢

义利观外交中国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