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下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探究

2021-12-30王爱玲牟文凤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1期
关键词:远程师生图书馆

王爱玲,牟文凤

(1.曲阜师范大学 图书馆;2.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很快蔓延到全国。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得继续。春节过后,党和国家要求切实做好重大疫情期间的错峰返程和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等工作。在教育领域,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学校春季学期延期开学,但同时要做到“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2]。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4]和服务机构,努力为师生做好教学科研资源服务,本身也是在为争取早日战“疫”胜利作贡献。

1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1.1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内涵

重大疫情(Major Epidemic Situation),一般是指疫病发生率高、蔓延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病死率较高的情况。历史上在全球内发生的重大疫情主要包括:1347年-1353年的欧洲黑死病、1520年的墨西哥天花、1918年-1919年遍及全球的西班牙流感、2014年的非洲埃博拉等[5,6]。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疫情主要包括2002年-2003年的SARS及目前的新冠肺炎等。而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是特指在发生重大疫情的特殊时期,高校图书馆为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向他们提供相应资源服务的过程。

1.2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特点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除具有平常时期的特点外,还具有另外一些明显的特点。

1.2.1 阶段性。重大疫情的发生一般具有偶然性,有一个初步发生、暴发和结束的过程,在持续时间上短则月余,长则数月甚至数年。如18年前的SARS疫情从2002年12月首发,直到2003年中期疫情才逐渐被消灭,持续了半年左右。而1347年-1353年的欧洲黑死病,则持续了6年多,夺走了2 500万欧洲人的性命[5]。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主要是指在这一段非常时期的资源服务工作。疫情过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工作就恢复常态。

1.2.2 远程性。重大疫情一般由某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引起,如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由WHO命名的2019-nCoV即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此类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为了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国家往往采取人员隔离的做法,尽力切断传染途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广大师生无法直接到图书馆查询和获取资料,只能借助现有技术,通过远程方式从图书馆获取资源。高校图书馆也只能通过远程方式向广大师生提供相应资源服务。

1.2.3 高强度性。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获取教学科研所需资料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平常时期的资源服务工作已是繁忙。进入重大疫情的非常时期,师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一般是隔离在家远程办公学习,图书馆这条获取资料信息的途径显得愈加重要,因此服务强度也较之以往更高。尤其是图书馆负责在线咨询服务的人员更是应接不暇。

1.3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意义

1.3.1 有助于安抚人们的不良情绪。重大疫情期间,人们面对疫病病毒(如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传播,面对不时出现的疫情死亡病例,再加上长时间的封闭隔离,难免会产生恐慌、害怕、紧张、烦闷等不良情绪。而在此期间,高校图书馆通过推送相关防控疫情常识,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提供教学科研所需的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广大师生了解防控疫情相关知识,增添“宅家”乐趣,充实精神给养,从而有助于安抚不良情绪。

1.3.2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是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3]。重大疫情期间,由于实行封闭隔离管理,不能正常开学上课,广大学生难免为自己的学业担忧,广大学生家长也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广大教师还担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压力。在此期间,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甚至消除学生、家长和教师在这方面的忧虑,从而有助于避免引起扰乱社会稳定的行为发生。

1.3.3 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继续发展。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我们仍然要坚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3]。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的是知识和信息服务。而知识和信息被人们掌握后,就可以变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智力因素。正如邓小平所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恐怕是第一生产力”[7]。

2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面临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在平常时期本来就面临诸多挑战,进入重大疫情非常时期,这些挑战被进一步放大,愈发明显。具体来讲,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师生需求

高校图书馆建设大多奉行“资源为王、服务为本、技术为用”[8]的理念,往往把丰富充实馆内资源作为头等大事。馆内资源中最重要的是纸质资源,这也是最根本的资源,再就是数字资源以及馆内的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虽然各个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相应的建设经费,但在资源服务方面的供需矛盾始终存在。而进入重大疫情非常时期,这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明显。重大疫情期间,学生需要继续学习,教师需要继续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但这一非常时期的封闭隔离管理使得他们的很多学习资料不在身边,而从图书馆查询获取相关资料成为他们的首选。重大疫情期间,国家号召各种学习资源平台尽量免费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图书馆资源的供需矛盾。但由于涉及知识产权等众多因素,并不是大学生需要的所有图书资料都能免费获取,甚至有的专业书籍高校图书馆根本无法提供电子版,只能通过借阅纸质版,但又不现实,甚至不见得有纸质版。

2.2 在线互动服务压力增大

重大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响应国家号召,坚持“闭馆不停服务”。平时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一般包括纸质图书借阅服务、网络资源访问服务、文献资源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纸质图书荐购服务、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服务以及阅读推广服务等[9]。在重大疫情发生后,高校图书馆为了避免人们交叉感染,一般会暂停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加大电子资源服务力度,采用网上办公模式。在这个特殊时期网上互动服务压力会倍增。具体表现为:①原来习惯于借阅图书的师生会转向文献资源传递服务平台来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批人员规模还是可观的,需要图书馆服务人员传递的文献资料剧增;②有一部分教师和众多学生在校外居住或接受隔离,对于在校外如何访问学校图书馆不是很熟悉,往往要通过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反复求助;③面临网上开课任务和学生毕业任务等,原有在线互动服务数量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减反增。

2.3 部分远程资源供给渠道不通畅

中国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性,北上广深不是中国的全部。高校师生人员众多,广泛分布全国各地。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落后农村,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导致网络通信不是很通畅。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发生以来,几乎所有学生都需要居家学习,部分教师也须在农村老家居家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但总有部分师生在数字资源获取方面存在障碍,图书馆工作人员发现有些远程资源无法传递到位,还有些远程资源传递速度非常缓慢,经常出现卡顿现象。另外,部分师生需要的一些新出版或发行的教学科研资料没有电子版或还没有公开上架或购买,有些重大疫情期间提供的免费资源设有一些使用程序,甚至是真正有重大使用价值的资源根本没有免费,如此种种情况导致图书馆的部分远程资源供给渠道不畅通。

3 重大疫情期间优化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对策

3.1 完善高校图书馆应急预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0]。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理性、积极应对是全体国人的共同使命”[11]。其实我国早在2003年SARS疫情后,国务院就印发施行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2]。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广大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也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各项服务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同时,各高校也要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给予图书馆大力支持。

3.2 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

数字资源不足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面临的难题,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发生以来这一问题再次被放大。每所高校的师生人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重大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和学习,每天需要的数字资源服务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加大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再次被提上重要议程。怎样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呢?中山大学原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指出,“在图书馆馆藏发展中,纸质资源的建设是水平问题,数字资源的建设是经费问题”[8]。这也揭示出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质性困难,就是经费不足。面对有限的建设经费,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多方寻求破解之道。具体举措为:①图书馆领导要想方设法去争取经费。一方面,通过校内渠道,争取学校加大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渠道,广泛发动校友、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捐赠。②要用有限的经费来购买最需要的数字资源。马克思主义强调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数字资源购置也需坚持这一原理。高校图书馆领导要深入各学院各专业各班级进行科学调研,摸清教学科研一线的迫切需求,优先购买亟须的数字资源。③加强馆际合作。既然各高校图书馆都感觉经费紧张,加强馆际合作就成为一个最佳选择。这就需要各高校图书馆加强沟通,科学规划,分工合作,进一步扩大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合作规模,完善馆际合作机制。

3.3 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重大疫情期间图书馆在线互动服务压力倍增的问题,也需要图书馆领导及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比如将现有图书馆人员进行临时调配,增加开展远程服务人员数量,以缓解当时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馆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缺乏,尤其是网络知识不足,对于网络信息实用技术操作水平低、查询效率低。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①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②健全人才培养制度,稳步推进图书馆员工的学习和培训;③优化人才利用政策,努力做到“人岗相适”;④推动人才评价政策改革,激发图书馆员工自我进步的积极性[13]。

3.4 创新图书馆远程资源供给方式

重大疫情期间,图书馆资源的远程供给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远程供给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也必须直接面对。对此,最根本的举措是国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边远地区和落后农村网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做到网络全覆盖;同时在全国稳步推进5G技术的应用,提高网络信息的传输速度。而高校图书馆也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搭乘智慧图书馆建设大潮,努力创新远程资源供给方式。①针对广大师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终端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细移动图书馆建设。要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信息传输速度,简化使用程序,充实可利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避免出现有形式无内容的栏目。②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资源服务功能。微信自从2011年出现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为移动阅读服务推广创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开启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篇章[14]。今后需要进一步发挥微信平台的资源服务功能,不仅把它作为移动图书馆的一个平台,向广大师生推送阅读资料和优质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它的人际互动功能,通过专门的资源服务微信群提升在线互动服务质量。③要充分利用手机App客户端、QQ、移动网页和互联网网页、E-Mail以及最近推出的阿里钉钉、腾讯课堂、雨课堂等平台,加大图书馆远程服务力度。另外,图书馆还要紧跟科技进步步伐,不断开发新的远程资源服务平台,推动远程资源渠道畅通,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助力,为国家战胜重大疫情加油!

4 结束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服务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需要图书馆、学校等更加重视这方面建设,创新建设思路,加大投入力度,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猜你喜欢

远程师生图书馆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远程诈骗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