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阳春市产粮大县核心区高产创建示范垌技术措施与做法

2021-12-30许立强张培汉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9期
关键词: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

许立强,张培汉

(1.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阳春 529627;2.广东省阳春市松柏镇人民政府,广东 阳春 529614)

近年来阳春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2020 年,在阳春市松柏镇实施的阳春市产粮大县核心区高产创建示范垌项目取得较好成效。

一、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地点在阳春市松柏镇,实施面积400亩,其中早造200亩,晚造200亩,推广恒丰优7166、野香优9号2个优良杂交水稻品种,示范垌涉及5 个自然村约200 多农户。

示范垌建设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择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达到提升耕地力保护、提升水稻产量的目的,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二、项目水稻种植技术

1、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

(1)控肥

氮肥总量控制。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 kg 稻谷施氮5 kg 左右。空白区产量通过调查估计确定,目标产量设定为500 kg 左右。

氮肥分阶段调控。按照基肥40%、分蘖中期(移栽后15 天左右)20%、幼穗分化始期40%的比例,确定各阶段施氮量,追肥前根据叶色适当调整。

磷钾肥施用。按N:P2O5:K2O=1.0:(0.2~0.4):(0.8~1.0)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50%。

(2)控苗

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每亩栽插或抛植1.8 万丛左右,杂交稻基本苗数3 万以上。当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80%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3)控病虫

以防为主,按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稻瘟病等,插秧前3 天左右喷施送嫁药。插秧后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插秧后40~50 天防治纹枯病1 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1]。

2、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长需肥规律与土壤各物质含量,实现精准施肥的技术。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准确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配方是施肥的关键,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作物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效,确定氮、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2]。阳春市水稻测土施肥配方详见表1。

表1 阳春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单位:kg/亩)

三、示范垌水稻管理要点

1、培育壮秧

(1)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和群体通透性好、产量水平高、抗逆性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杂交品种。

(2)适期播种

早稻播种期在3 月15~20 日,晚稻在7 月15~20 日,播种量为每亩1.5 kg。

(3)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稻瘟病等,要特别注意防治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秧苗2 叶1 心期或移栽前3 天施药防治,每亩秧田可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30~40 kg 喷雾。

2、合理密植

秧苗长至3~5 叶时开始移栽,早稻亩栽植量控制在1.5 万丛左右,晚稻亩栽植量控制在1.7~1.8 万丛。为保证抛秧分布均匀,分2 次抛秧,第1 次全面抛,第2 次补抛。

3、施肥管理

参考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按照阳春市市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在施足基肥的技术上,抛秧后10 天左右,第1 次追肥,30 天左右第2 次追肥。第1 次追肥以氮肥为主,第2 次追肥以钾肥为主。

4、灌溉管理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特点调节水层,合理灌水、晒田,达到节水提温目的。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返青灭草后,采取浅水灌溉方法,水层保持在3~5 cm,以泥皮水抛秧促分蘖。分蘖后期适度搁田,增加土壤氧气。孕穗期不能缺水,水层最好保持在7~10 cm,抽穗后浅水灌溉。灌浆期以后间歇灌水,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增强根系活力。黄熟期灌花达水,收获前10 天左右断水[3]。

5、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病害等。特别注意需在破口期、齐穗期喷康宽或苏云金杆菌、苯甲•丙环唑或嘧菌脂等药物防治穗颈瘟、纹枯病、三化螟等病虫害。抽穗后喷烯啶•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物防治稻飞虱,以防造成穿顶,影响产量。

四、项目主要做法

1、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气候特点、病虫发生规律,分析各种优良水稻品种特点,推广恒丰优7166、野香优9 号2个优良杂交水稻品种,为高产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阳春市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在高产创建片内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减少化学化肥的使用,节本增效,提高土壤质量,提升耕地力,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

采用“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农药、统一防治技术”,与相关公司组织订立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合同,利用植保无人机对项目范围内的水稻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2、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

转变培训方式,由集中培训转为分散培训,由课堂培训转为田间培训。在水稻备耕、浸种、育秧、插秧、防病、促熟、收获等生长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技术培训资料500 多份,并现场进行讲解,提高培训效率及质量。同时,技术指导人员还不定期深入创建片进行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做到每周至少深入田间实地指导1 次以上。

3、组织观摩活动,扩大示范辐射范围

收割前,早、晚稻各组织1 次示范观摩活动,观摩人员为各村委会村级农科员和全镇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达到500 人次,扩大了创建示范垌的示范带动作用,产生的效果对项目区周边乃至全镇范围内的农户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加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五、项目实施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区水稻经相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示范垌早稻恒丰优7166平均亩产540.6 kg,比周边水稻亩产495.4 kg 增收45.2 kg,约9.1%。晚稻野香优9 号平均亩产530.4 kg,比周边水稻亩产480.6 kg 增收49.6 kg,约10.4%。

化肥农药成本统计,示范垌平均亩投入约240 元,周边区域亩投入约300 元,亩投入减少60 元,约20%,经济效益明显。

2、生态效益

以有机肥代替大部分化肥,采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人机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3、社会效益

项目覆盖约100 多户,通过示范垌的带动和辐射,大大促进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农民种粮技术水平提高,学科技、用科技意识增强,对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