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RCT在肺弥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30李继刚王松太高雪峰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弥漫性胸膜小叶

李继刚 王松太 高雪峰

新密市中医院(河南 新密 452370)

肺弥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限制性、破坏性肺部疾病,会累及全部肺部组织,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会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早期进行准确诊断、及时治疗[1]。由于肺弥漫性疾病类型复杂、表现相似,且临床分类不断发生变化,诊断难度增加,检出率较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能减少图像组织重叠,分析病灶位置与类型,临床应用广泛[2]。其中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是采用薄层厚、高空间分辨率对图像进行重建,观察病灶细微结构,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诊断[3]。本研究选取我院肺弥漫性疾病患者97例,旨在探讨HRCT检查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肺弥漫性疾病患者97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其中男50例,女47例;年龄48~79岁,平均(63.21±6.89)岁;病程1~5年,平均(2.58±0.76)年;肺弥漫性疾病类型:肺纤维化43例、间质性肺水肿16例、小叶肺气肿21例、支气管肺炎17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肺部活检确诊为肺弥漫性疾病;均伴有不同程度咳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痰中带血;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肺部肿瘤、肺结核、肺部感染等其他肺部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严重精神或认知障碍;恶性心律失常。

1.3方法 采用CT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取仰卧位,进行胸部检查。

1.3.1 普通CT检查 设置扫描参数:扫描电流为250mAs,扫描电压为120kV,层厚为8mm,扫描时间为3s,层距为10mm,矩阵为340×340,窗位为600HU,窗宽为1200HU,采用标准算法重建图像,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

1.3.2 HRCT检查 设置扫描参数:扫描电流400mAs,扫描电压为120kV,层厚为2mm,扫描时间为3s,层距为2~10mm,矩阵为512×512,窗位为600HU,窗宽为1200HU,采用骨算法重建图像,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

1.4观察指标 (1)HRCT、普通CT检查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征象对比,包括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肺纤维化、结节影、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蜂窝征。(2)HRCT、普通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类型检出率。(3)HRCT检查影像学特征。(4)HRCT、普通CT检查肺弥漫性疾病的阅片满意度,包括边缘、病灶密度、伪影、形态,其中图像清晰度、对比度好,床位正确、窗宽,无划痕、污染则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HRCT、普通CT检查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征象 HR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征象检出率高于普通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征象对比[n(%)]

2.2HRCT、普通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类型检出率 HRCT检查肺弥漫性疾病类型对肺纤维化、小叶肺气肿检出率88.37%、90.48%高于普通CT检查58.14%、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检查对间质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检出率为75.00%、82.35%,普通CT检查检出率为50.00%、52.9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弥漫性疾病检出率对比[n(%)]

2.3HRCT检查影像学特征 所有患者均可见弥漫性肺部病灶分布于两肺下叶、胸膜下等部位,其中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胸膜下小叶出现细网状、细线状阴影;磨玻璃影表现为左下、右下肺野后外基底段、外带背段的边缘较模糊;结节影多为微结节、小结节;支气管扩张主要呈囊状或柱状进行扩张;胸膜下线多见于背段、外基底段、肺下叶,与胸膜呈平行或垂直关系的不均匀线性影;蜂窝征分布于肺野中外带,呈强聚集或弥漫性分布;另外还包括气腔样实变、线样影、肺大泡、肺气泡等特征。

2.4阅片满意度 HR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边缘、病灶密度、伪影、形态等阅片满意度88.66%、90.72%、94.85%、91.75%高于普通CT检查76.29%、74.23%、73.20%、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阅片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肺弥漫性疾病是由于肺间质纤维化引起,会严重影响肺部功能,多伴有低氧血症、通气障碍、呼吸困难,临床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肺弥漫性疾病类型繁多,且普通CT影像学表现复杂又相似,同一疾病在不同病期表现不一,而不同疾病特别是在疾病后期可能出现相同表现,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难以区分,诊断困难[5]。临床应采用更加清晰影像学诊断方法,潘祖军[6]学者研究表明,高分辨率CT诊断肺弥漫性疾病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特征及信息。另有学者研究表明,高分辨率CT对弥漫性肺疾病影像学质量优于普通CT,且阅片者对病灶边缘、密度、伪影等均较满意[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HRCT检查,结果显示HR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征象检出率高于普通CT检查,肺弥漫性疾病类型中对肺纤维化、小叶肺气肿检出率88.37%、90.48%高于普通CT检查58.14%、57.14%(P<0.05)。HRCT是结合薄层扫描,并采用骨算法重建图像,并提高电压电流、矩阵,在扫描层面中能显著降低局部容积效应,提升空间分辨率,清晰显示肺部组织细微结构[8]。正常健康者HRCT图像表现为肺小叶呈多边形、边缘不规则、轮廓清晰,间隔呈网状或线状,小叶周边平滑,小叶核呈星芒状,小血管、肺泡清晰可见[9-10]。而肺弥漫性疾病患者由于肺小叶范围内的间隔间质、轴心间质异常导致小叶内间质增厚,且常合并胸膜增厚,表现为不规则状、结节状或光滑;且肺泡壁间质发生病变特别是疾病活动期会出现磨玻璃密度影像,边缘较模糊,出现轻度间质增厚,是由于肺小叶范围内轴心间质及间隔间质异常,且常合并胸膜增厚,呈结节状、光滑、不规则状;同时由于血管周围间质纤维化或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纤维组织牵引会扩大支气管,累及段、亚段支气管,导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周围间质、肺内间质会发生增生,多位于胸膜下1cm以内,形成与胸膜平行的线形影像表现胸膜下线[11-12];另外,蜂窝征是由于广泛性肺纤维化在HRCT下的特征性囊状表现。因此,HR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征象检出率较高,且能完全暴露肺间质细微形态与病变,有助于区分不同疾病之间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肺弥漫性疾病类型检出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HR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边缘、病灶密度、伪影、形态等阅片满意度88.66%、90.72%、94.85%、91.75%高于普通CT检查76.29%、74.23%、73.20%、70.10%(P<0.05),表明HRCT检查对肺弥漫性疾病影像学边缘、病灶密度、伪影、形态等特征表现上具有明显优势,医师阅片满意度较高,有助于疾病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影像学资料。

综上所述,HRCT检查肺弥漫性疾病对诊断征象、类型检出率均较高,能准确显示病灶影像学特征,提高阅片满意度,为临床诊断提供详细影像学信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弥漫性胸膜小叶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
和司机抢饭碗
五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