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游发展模式及安徽省实证分析

2021-12-30杨世河

当代旅游 2021年28期
关键词:研学基地旅游

杨世河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旅游学院,安徽合肥 238000

引言

国际上很少出现研学旅行的字眼,主要研究修学旅行,修学旅行在欧美和日本中小学生比较盛行,大学生也有修学旅行,对此研究既有旅游地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也有游客行为分析、旅游动机等方面[1]。Josep-Francese Valls (1997)认为修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以保护原有资源为基础,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Andrea Macchiavelli (1997)论述学术交流的文化动机重要性[2]。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理论方面

2014年4月19日,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率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即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才开始引起部分专家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十分薄弱,而修学旅游的研究与国外保持一定的同步性,以资源开发和市场分析为主[3-4]。如对于旅游产品设计除了以教育性作为衡量标准,同时也要以游客感受为标准。旅游者感知价值可分为旅游质量、学习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和经济成本,以此为指标构建修学旅游产品创新模型[5]。

目前在不多的研学旅游论文中,主要是从资源和市场角度分析了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从教育学角度分析研学旅游的作用和意义,如认为研学旅游是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从区域角度分析了区域发展现状、趋势,针对入境研学旅游市场提出区域发展举措。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研学旅游新型旅游产业。也有对研学旅游作初步的理论研究,其内容涉及研学旅游的目的、意义、特征和要素,另外有文章分析研学旅游消费行为和目前研学旅游市场现象。

(二)实践方面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这几年,教育部已着手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实施研学旅行试点,苏州、合肥、西安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

安徽省是开展研学旅行较早的省份,也是目前发展比较好的省份之一,安徽省计划将研学旅行纳入学分体系使之成为“必修课程”。目前黄山市、马鞍山市、宣城市积极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名牌,由安徽省旅游局牵头,推出了安徽十大研学旅游基地。以万达环球国际旅行社为代表的安徽众多旅行社力推研学旅游产品,甚至建立了研学旅游运营中心。

鉴于国内外研学旅游的研究基础薄弱的现状,根据安徽省中小学研学旅游的实践及广泛存在的“重旅游,轻研学”现象,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在研学旅游基地模式、区域分布结构模式和基地—市场运行模式方面做探索,帮助地方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和相关旅游企业在研学旅游领域明确关系和角色,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游产品。力避研学旅游市场的弊端,促进这一旅游新领域健康稳步发展。

二 研学旅游基地模式

(一)知识传播型研学旅游基地

知识传播型研学旅游基地可以依据资源性质分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知识型研学旅游基地,如安徽省的徽州文化、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教育类的知识型研学旅游基地,如地质水文、科研院所、高等学府、科技园区等;山水人文的知识型研学旅游基地,如山水诗歌、山水文学;工矿企业经济的知识型研学旅游基地,如大型企业和大型矿场;生态农业的知识型研学旅游基地,如生态农庄、农园;历史文化教育类的知识型研学旅游基地,如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古代工程等。

这类研学旅游基地对资源依赖性很强,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工矿企业资源、高等院校资源等开发以游览、参观为主,以体验为辅的研学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新的增长点,因此,这类研学旅游基地对景点建设投入很少,主要的投入则是针对中小学集体活动和生活的设施以及各种安全设施,具体如适合中小学学生的并附带家长的食宿设施,因为中小学生活泼好动,道路安全设施、攀爬物安全设施、水上安全设施、卫生安全设施、医疗配套设施等显得十分必要,相比之下,这类基地更为重要的是基地的软件服务配套,如需要有专门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训导人员(含知识讲解员和生活服务员)、研学读物资料、专门的研学旅游路线和解说系统等。

(二)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

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是以学生体验活动为主,游览、参观为辅的基地类型,该基地对旅游资源依赖性不强,虽然有的旅游资源地具备建立该类型基地的条件,甚至已经建立了该类型的基地设施,但该条件主要是场地条件而非旅游资源条件,即该地的旅游资源与体验活动主题内容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这种类型研学旅游基地因为对资源和景点依赖性不强,基地的建设相对投入较大,除了知识传播型研学旅游投入建设的设施外,其更多的投入是在基地的土地和研学项目设施建设方面,根据体验活动的内容和规模确定其投入大小。这类型基地大多体现为训练营、夏令营、综合实践基地、培训中心和户外拓展基地等形式。

中小学学生在学校或社会机构统一组织下来到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一般开展为期较长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活动,时间期限一般比知识传播型研学旅游基地更长(见图1)。

图1 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内容

三 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的分布结构

(一)块状分布

从共生和差异化发展角度,研学旅游基地要体现区域特色,互补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块状分布,但块状分布的条件也十分明确,决定性的条件即该地旅游资源要丰富、分布集中,相对独立,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又能体现比较鲜明的主打特色。因此呈块状分布的基地类型是知识传播型,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不体现为块状分布。安徽省淮河以北以亳州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合铜陵、芜湖的现代文明,马鞍山、宣城的山水诗歌与文学,黄山、池州的中国传统文化,六安、安庆的红色文化。区域文化特色明显是相对的,不能完全剥离了区域间的相同文化,如红色文化,除大别山区,在合肥、宣城的泾县等同样拥有高级别的红色景点,现代产业文明方面,除铜陵和芜湖外,马鞍山也拥有著名的马钢现代产业文明,可以通过主题文化线路相互联系起来。

(二)点状分布

在旅游资源差异性明显的同时,旅游资源同质性在安徽省各地普遍存在,不因为省内其他区域的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同而完全放弃开发,在一定规模范围内予以鼓励,因此在本地主打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的大力开发之余,适当开发非本地主打特色的甚至与区域外同质的文化研学旅游基地,以满足学生了解乡情的研学旅游需求。最终这样的研学旅游基地在全省范围内即呈点状遍布形态。从研学旅游基地的模式看,与块状分布的研学旅游基地一样,点状分布的研学旅游基地主要为对文化资源依赖性的知识传播型研学旅游基地。

(三)带状分布

而对文化资源依赖性不强,但对市场依赖性较强的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则一般选择在人口集中、中小学集中的城市,在城市的环城市带上零星分布,规模大小不同,专业方面各异,在地级城市以上都应建立1—2个综合性的大型的体验型研学旅游基地,中小型各专业的基地若干。在县城周边也可适当建立若干中小型基地,这样满足各地级城市内城乡中小学学生在本地区的体验需要。

四 “市场+基地”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目前通过旅行社或夏令营机构运行的研学旅游产品收费一般都不低,并且全程存在重游玩、轻研学的现象,此情形下,不少家长呼吁研学旅游应该增强教育性质和公益性质,不应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这说明研学旅游有待成为一项真正的产业,规范运行,在满足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同时,实现合理盈利,虽然研学旅游是将学生的课堂搬到了户外,是以教育为目的活动,但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实现,尤其在研学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

研学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教育事业与旅游、文化结合的一项产业,是旅游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资源到产品到宣传销售直至组织接待以及为这一过程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监管、配套等,这是一支系统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安徽省研学旅游产业需要逐步建立这样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产业链,政府宏观调控、制定规划、出台标准、政策支持、审批监管。研学旅游基地提供研学旅游产品原料和初加工产品,旅行社、研学旅游机构结合素质教育课程和研学旅游基地的原料、初加工产品,做精加工式的研学旅游成品的开发设计,并联合研学旅游基地向中小学宣传组织和接待[6]。中小学则贯彻教育部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教育改革,开发设计素质教育课程和教学方式(见图2)。

图2 研学旅游市场运行模式

五 结语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两种模式做了分析和探索,同时做了一定的理论思考,但出发点是在实践上,没有做纯理论性的研究。而研学旅游领域的实践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本文的研究也只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冰山一角。研学旅游作为一个旅游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涉及文化、体育、教育、旅游、政府等多个行业和部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对研学旅游作系统的研究,如研学旅游的概念,与修学旅游的异同,研学旅游经济性、教育性和社会性等理论领域,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学旅游发展规划、研学旅游监管等实践领域都是需要探索与研究的内容。在研学旅游市场日趋发展的情形下,希望更多专家学者重视和关注这一领域的动向,不断充实研学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猜你喜欢

研学基地旅游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我的基地我的连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