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策略
2021-12-30曾凡智农丽颖
廖 琛 曾凡智 农丽颖
1.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2.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引言
2014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简称46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及体育消费的促进将在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随着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要加快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正逐渐成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一系列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出台,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我国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旅游消费和旅游人群直线下降。随着疫情得到逐步的控制,各地政府部门也开始为旅游产业的复兴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旅游是刺激当地经济的一大载体,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体旅游业的壮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另外,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只有把体育+旅游相结合进行发展并建立新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体育旅游产业特色。目前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研究、可持续开发研究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并围绕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出需要围绕发展与生态,努力拓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作为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1];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逐步开展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注重人才培养。同时应该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强化宣传与推广效果, 着力发挥民族特色优势, 确立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等, 对推动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高质高效发展影响深远[2]。还可以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可采取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人才与培养人才等策略, 促进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3]。可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该需要政策的支持、因地制宜和合理规划,运用不同的机制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为此,马骅提出构建广西—东盟旅游合作三大协调机制和多种有效的机制来共同协调。但面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光停留在以点为核心发展,而是多方面的辐射性发展,这就体现出了体育旅游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性[4]。从已有的研究中关于广西体育旅游集群化发展的研究还较少,如司钦如通过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优化发展,提出集群化发展的构思[5]。对于疫情防控下的广西旅游发展岑先梅提出:要重树信心、启动振兴计划、出台政策、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完善治理体系[6],而对于后疫情时期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后疫情时期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定位,客观地研判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前景,并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性建议。
一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概念
体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也是一门新的学科,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产业集群亦称“簇群”“竞争集群”“波特集群”,在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即是以产业集群的方式把体育+旅游的服务项目在特定的空间内把他们聚集到一起,实现一条龙式服务,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知名度的目的。
二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地理及各方面的优势
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西将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并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沿海优势:广西海岸线曲折,拥有大小港口21个。沿边优势:广西有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现有边境口岸12个,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另外还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沿江优势:珠江水系的西江,纵横广西境内梧州、贵港等城市,西通云南、贵州,东经广州出海。铁路优势:湘桂、南昆、黔桂、焦柳等四条铁路汇集广西,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超过3000公里。公路优势:重庆—湛江、衡阳—昆明、内蒙古—北海、汕尾—清水河等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以及南宁—广州、南宁—友谊关、桂林—梧州等高速公路纵横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航空优势:已有南宁、桂林、北海、柳州、梧州五大航空港,开通航线100多条。我国通过陆路进入越南,通往东南亚各国主要公路通道有3条,其中广西2条。随着交通、口岸等通道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广西将成为沟通中国内地与东盟各国的最便捷、综合效益最佳的国际大通道,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实施双向开放的桥梁和基地,以及中外客商兼顾中国内地与东盟两大市场理想的投资场所。
(二)体育旅游资源优势
据统计广西有1100个左右的旅游景点,不含农家乐在内,而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涉及部分体育的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项目。广西各市之间都蕴含着自己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吸引着大批的旅游人群。2020年初国内受疫情的影响,随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4月国家、自治区开始有序地推动复工复产,部分文旅场所也得到复工,从春节、五一和国庆的数据统计来看,广西区内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10.3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99.96亿元。广西是多民族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达到了38%,在国内排第一;区内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体育资源,例如抢花炮、赛龙舟、芦笙及龙狮等项目,吸引着大量的爱好者参与其中,并进行旅游消费,但也要时刻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为此,2020年自治区也颁布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振兴文旅经济的若干措施》文件,为在疫情期间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体育旅游健康有序进行提供支撑。
三 后疫情时期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020年初开始,疫情一直在蔓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在急剧下降,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重创,随着疫情慢慢好转,也给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区内旅游群体明显减少,旅游消费严重下降
在疫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区内的旅游产业的入境人群和消费一直在程明显的增长趋势,见封三图5。
图5 2017—2020年区内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情况(见正文第63页)
如封三图5,2017年入境广西旅游人数总量512.44万,增长6.2%,2018年入境广西旅游人数总量562.33万,增长9.7%,2019年入境广西旅游人数总量623.96万,增长11%,但是到了2020年疫情严重时期,全年入境广西旅游人数总量只有24.68万,下降达到了96%。在旅游消费方面,广西从2017年旅游消费5500亿元到2018年的超7600亿元,再到2019年的突破10000亿元,而2020年受疫情的严重影响,旅游消费也达到了7267亿元。从数据上看疫情期间入境旅游人群在急剧下降,但从旅游消费下降幅度还较小,说明疫情防控限制了入境旅游人群的出行,疫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旅游消费时的上升主要是在2020年4月后国家、自治区对疫情严格防控的情况下进行有序的复工和复产,区内人群逐渐走出家门在区内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消费水平。
(二)旅游景区离散程度大,难以集中发展
从新冠疫情防控来看,疫情防控要求人们不能聚众,对于散点式的旅游景点是有好处的,但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去看,这是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代表性的景点可以带动更多的经济效益,区内比较具有代表性景点的当属桂林漓江、象鼻山、七星公园、七星岩,龙脊梯田、龙胜温泉、乐满地、两江四湖,阳朔遇龙河、印象刘三姐,北海银滩、涠洲岛,崇左德天瀑布,贺州黄姚古镇,南宁青秀山等,通过一项广西十大著名旅游景点、广西著名旅游胜地、广西最有名的景区的投票,网上有33167名网友参与了其中,最终前10名桂林占据了6名,足以说明桂林的旅游产业发展得较好,而且出名,政府规划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旅游景区。除桂林外,区内其他市县的旅游景区集散程度低,出名的景区不能较好地辐射当地其他景区的发展,且数量单一不够集中,集群化发展影响较为严重。
(三)旅游人群防控心理固化
旅游人群外出旅游都会有一定的心理。2020年初经过了严格的疫情防控,一段时期大部分想外出旅游的人群都被封锁在自己固定的工作地,逐渐形成了防疫心理,不给国家添乱。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人们的生活逐步回归正常,这时区内很多人群都想外出旅游,有研究认为国内外同胞在祖国内地旅游, 一般都有交际的心理, 希望能探访自己的亲戚朋友[7],这是外出旅游的最初目的,通过走亲戚、访朋友的形式顺便出去旅游散心,纯粹为了旅游而旅游的人群还是少数的。但是疫情还未结束,还会反弹,旅游人群都会存在一定的防疫心理,不敢随意地外出旅游,这也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四 后疫情时期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
(一)政策扶持旅游产业振兴,扩大区内体育旅游影响力
旅游产业的振兴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加入。2020年初开始因疫情的原因导致全球的旅游经济不景气,虽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内及广西区内的旅游经济复苏较慢,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和相关部门把旅游产业的振兴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规划区内的旅游振兴计划,深入调研因疫情防控带来的发展困境,积极地做好应对措施。结合国内外在疫情防控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得较好的地区和景区,并向他们学习,吸取先进的理念。同时还需要树立区内的特色旅游品牌,根据民族地区特色,把民族体育融入旅游当中,形成以地方为代表的特色民族体育旅游,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升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带动区内民族体育旅游的集群发展,逐步扩大影响力。
(二)稳定旅游人群的疫情防控心理,引导区内旅游消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应坚守安全底线,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强化防控意识,保证便捷出行[8]。据统计,2020年广西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61亿人次,虽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是已逐步有所回升。这就需要国家行政机关及时的发布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生活稳定的同时把疫情防控作为常态化,利用网络及时更新疫情动态,让旅游人群及时的关注国内、区内最新的疫情,通过种种手段稳定旅游人群的疫情恐慌心理,进行选择性出游。区内的疫情防控还是属于比较稳定,需多方引导区内人群进行区内游玩,区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引导意向旅游人群区内的旅游消费,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需要人才的支撑,体育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技术融合手段、政策扶持等等因素。2021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正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谋献策,赋予了教育部门、高校等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广西是多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从目前开发的民族体育项目来看,数量还较少,特色项目不多,需要加入体育+旅游融合技术带动民族体育与旅游的集群发展。2020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萎缩,但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2月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9],侧面说明我国不光控制了严重的疫情,经济的发展还有了上升趋势。但是旅游产业还处在低迷时期,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多方加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有助于提高旅游经济。
(四)完善旅游景区制度,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能力
鉴于疫情防控时期,区内旅游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及时重新审视各景区的旅游管理制度,监督完善景区制度。首先,为保障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和医护救援设备,分层级化管理,以及定期进行突发事件的救援演练,以安全评估的方式推进景区制度完善。其次,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疫情防控不能松,同时大幅提升旅游质量。再次,相关部门嘉奖表彰落实突出景区,为区内其他景区树立榜样,利用体育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最后,积极的借鉴国内外在疫情期间制定了制度健全,和旅游人群逐步增多的景区的管理经验,提高区内景区的管控能力,结合疫情突发事件对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上岗,保证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五 结语
通过对后疫情时期的广西体育旅游集群发展进行研究,为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主要目标是促进疫情后期体育旅游的发展,因疫情的影响给旅游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结合广西民族优势和民族体育优势,以旅游为融合点,时刻关注旅游人口数量、旅游消费、景区防疫、游客心理、旅游政策和国内外新冠疫情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把疫情防控作为常态化,消除游客恐慌心理,把区内的旅游责任层层落实,严格把关,做到旅游路线清晰,人员和去向明确。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策和旅游人群的带动,所以政府部门更应该有倾向性的引导和进行有效宣传,把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宣传到国内外,为此也希望疫情结束后有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广西体育旅游集群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