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2-29席春娟巨志刚杨越
席春娟 巨志刚 杨越
【关键词】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腰椎手术;安全性
为了全面探讨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麻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疗效,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8年5月27日至2020年10月27日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所收治的46例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疾病的患者为研究样本,并对部分患者实施的上述处理,得出心得,现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试验择取2018年5月27日至2020年10月27日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所收治的46例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疾病的患者为研究样本。现依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内男16例、女7例。年龄均值(47.39±15.33)岁,体质量均值(59.62±11.32)kg。观察组内男17、女6。年龄均值(48.75±12.64)岁,体质量均值(60.12±12.33)kg。
通過对比,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比。
1.2麻醉方式 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具体药物为0.2mg/kg顺阿曲库胺、1.5mg/kg丙泊酚、0.4ug/kg舒芬太尼。麻醉维持方案为持续性静脉泵入剂量为4~6mg/kg丙泊酚、12~20ug/kg/h瑞芬太尼。结合病患生命体征改变详情,调整输注速率。在此同时,依照具体手术野肌肉松弛详情,对患者间断性给予顺式阿曲库胺剂量为0.2mg/kg,于病患手术结束之前10min停用麻醉制剂。
1.3统计学原理 实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数资料开展c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则开展t检验分析。倘若P<0.05,代表有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麻醉药物应用总量对比详情 两组受试者麻醉药物应用总量对比详情详情参照表1。
2.2两组病患干预后4h、8h、24h以及48h的VAS分数对比详情 两组病患干预后4h、8h、24h以及48h的VAS分数对比详情参照表2。
2.3两组病患围术期内生命体征改变详情 两组受试者围术期内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各个时间点观察值组内前后对比以及组间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
2.4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详情 对照组内,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腹胀1例、呕吐2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7%。观察组内,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皮肤瘙痒2例、腹胀1例、呕吐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3%。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较于以往,当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此背景之下,腰椎手术的进行率也有所增加[2]。手术为一类侵入性操作,在实施手术时,与之相关的伤害刺激会贯穿于整个操作环节。针对于这种情况,麻醉师应当利用有效方式积极避免伤害性刺激传递。现如今,随着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B超可视化技术于麻醉领域中得以全面推广。在此背景之下,令区域神经阻滞的精准性变得更高。通过有效方法提升麻醉阻滞成功概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接受竖脊肌神经阻滞的受试者而言,接受此项处理干预的患者术中镇痛药物以及肌肉松弛类药物应用量更低。并且其肌松效果显著更好,患者手术之后8h内近期切口疼痛缓解显著。
就竖脊肌神经阻滞原理方面来看,主要为:人体的腰椎脊神经穿出椎间孔之后1.00cm位置,其会发出脊神经后支。在该位置中,被横跨于两横突间的肌肉以及横突韧带所全面覆盖,于横突内部的1/3位置横过其上缘,进入至竖脊肌。同时发出分支。其支配了腰部后关节突关节、皮肤以及肌肉等等结构[3]。脊神经后支全面支配了竖脊肌,于竖脊肌与横突间注射麻醉制剂能够实现腰椎脊神经后支和与之相关的分支生成阻滞效应。而在人体的腰椎棘突旁竖脊肌与横突间内注射局麻药物,能够实现上下扩散。邻近脊神经后支和分支也会受到阻滞。在此背景之下,来自于手术切口附近区域疼痛刺激,也会被阻滞。
针对于接受腰椎手术的患者而言,应用罗哌卡因竖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麻手段加以处理。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围术期患者麻醉药物应用剂量,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