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胁痛效果分析
2021-12-29刘娟杨业俊张晓刚
刘娟 杨业俊 张晓刚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肝郁胁痛;效果分析
肝郁胁痛在中医上指的是,肝部气滞淤积[1],血脉不畅,致使两侧胁肋部疼痛,疼痛方式不尽相同。引起肝郁胁痛的病症有很多,如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囊结石等,不同疾病引发的疼痛特点也不同[2],可以据此施治。肝郁胁痛患者通常脾气急躁、易怒,自觉口苦,胁肋部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胛[3]等部位,给患者带来较大精神及心理压力。肝郁胁痛属于进展型疾病,疾病进展过程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热三个状态,气滞初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结易怒,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缺少及时对症治疗,错过治疗黄金时期,疾病会继续进展为血瘀状态,进而导致湿热的最终结局,后两个进展阶段的临床表征会越来越显著,胁肋部疼痛会加剧,此时通常会引起患者的重视,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发病阶段。近年来,肝郁胁痛的发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生活。因此,积极治疗肝郁胁痛的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此次研究主要为柴胡疏肝散加减作用于肝郁胁痛,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收的160例肝郁胁痛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67岁,平均(37.51±1.2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90±1.25)年。实验组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8.21±4.1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1±2.6)年,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符合“肝郁胁痛”的诊断标准;均由患者本人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成立。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对本药过敏者;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天晴甘平胶囊,口服,150mg/次,3次/d,同时,嘱患者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合理调整患者饮食,减少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规范作息,提高患者配合度。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柴胡疏肝散:陈皮12g、枳壳12g、川芎12g、香附10g、郁金10g、佛手各10g、炙甘草6g、白芍15g、柴胡10g、姜半夏12g、神曲10g、苍术12g、延胡索12g、麦芽15g、黄芩9g、薏仁30g,1剂/d,分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0周。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候改善情况、肝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各症状、体征消失判定为痊愈;患者肝功能好转,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判定为显效;患者肝功能有所改善,各症状、体征减轻判定为有效;患者肝功能、各症状、体征等均无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测定肝功能: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单位用x±s表达。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前后肝功能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改善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腹胀、乏力、纳呆、胁痛、烦躁等症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10周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恶心、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熬夜、长时间紧张、情绪不稳、失眠等多种因素[4]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长期失眠的患者,身体及心理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会导致身体各机能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致使内分泌紊乱,机体功能失常等的发生。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严重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其中,肝郁胁痛就是常见的病症之一。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肝郁胁痛是逐步发展[5]而来的,在疾病初期,身体首先表现为气滞,即血运不畅,经络不通,导致肝郁气结,是造成患者易怒、易燥的主要原因;随疾病进展,气滞加重,进而表现为血瘀,即肝血不足,血液循环减慢[6],血流不畅,血行瘀滞,进而加重患者病情;疾病进展后期,血瘀发展为湿热之症,患者表现为肝阴损耗,冲任血虚,纳呆食少,脘腹胀满等症状,机体无力感加重[7],胁肋部疼痛加重,此时若不及时医治,患者病情会继续恶化加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此研究中,以中药柴胡疏肝散为例,作为治疗肝郁胁痛患者的主要药物。
肝郁胁痛患者在西医临床诊断中的主要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肝炎等肝部疾病;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围经期综合征等疾病,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都包括压力过大、性情急躁、精神紧张等心理问题,也是引发上述疾病的自身因素之一。因此,肝郁胁痛患者需要积极缓解自身紧张的问题,提高自身抗压能力,或者寻找定期泄压的方法,从非药物治疗方面寻找适合自身的缓解方式,从而抑制疾病进展,甚至可以改善疾病情况,促进自身康复。
中药柴胡疏肝散方剂中,陈皮、枳壳、川芎具有健脾祛湿,滋阴补肾的作用;香附、郁金、佛手各、炙甘草、白芍具有补血益气,养血柔肝的功效;柴胡、姜半夏、神曲、苍术发挥解郁止痛,舒筋活血的功效;延胡索、麦芽、黄芩、薏仁具有补血养津,行气润燥的功效。中药柴胡疏肝散作用于肝郁胁痛患者,能够大大改善患者气血两虚、经络瘀滞、胁肋疼痛的症状[8-9],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患者肝气的不足,抑制病情进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信心,提高医治成功率[10]。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总有效率91.25%,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腹胀、乏力、纳呆、胁痛、烦躁等症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胁痛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较好。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作用于肝郁脅痛疗效较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