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29张永福

甘肃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应用

张永福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高中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努力采取措施让STSE教育理念与学生实践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融合,让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到物理学科在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进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内容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STSE教育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84—02

高中学生已经接近成年,教师在引导他们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社会情感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对学科本身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高中物理是一门源自人类社会发展,源自人类对自身生活进行总结的学科。在这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充分展现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和灵活性[1]。

一、优化物理教学,关注科学素养

1.增加感性认识,明确学科目标。所谓感性认识,确切地说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进行有效认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进行认知的起步阶段,一般情况下主要指向对事物发展的感官感觉。比如,有对事物发展现象的认识,也有关于事物发展外部关联的认识。相对而言,这些认识都处于表面、片面的状态,并不能够让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理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展示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一步形象化[2]。

例如,在学习质点、坐标系、参考系的具体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制作成短视频,然后以最熟悉的场景向学生讲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同时也用具体生活场景告诉学生什么是参考系。通过这样的方式,高中生能够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明白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方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2.引发结构重组,形成科学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发结构重组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然后对新的知识展开追求、获取并且进行组织消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学习的过程必须是结构不断重组的过程,否则学习将止步不前。根据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高中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塑造科学探究、实验求证、实事求是的物理精神,而在将STSE教育理念与学生实践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形成物理科学精神[3]。

例如,在学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实践中融入“活动人行道”的模型演示,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探究之前能够在脑海中对即将要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从兴趣出发,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对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研究,进一步在研究中让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等得到全方位的重构。

二、展现物理過程,形成变化思维

1.突破时空限制,感知科学技术进步。传统的物理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展示物理现象的过程,这便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带来很大障碍。那么,在当今社会高中物理教学中便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突破其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同时,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4]。

例如,在讲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时,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设计展现大自然中各种物体的速度快慢,然后促使学生对某一物体曾经和现在的运动速度进行搜集,然后在整理的过程中,打破时间上的限制较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最后逐步推导出平均速度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并对此物体在当时所处位置上的时间进行仔细研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突破时空对课堂的限制,深入到整个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去,逐步领略和学习物理的基本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高中物理科学实践的观察,并促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搜集资料、进行统计和论证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感知到学习应该与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紧密相连,应该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进行有效融合,为将物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了思维准备。

2.突破状态限制,感知社会环境变化。物理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例如机械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在研究这些物理过程的时候,往往会由于观察方法、观察能力受限,并不能够有效地观察或者理解到物理过程的状态。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便需要引导学生对物质状态进行有效的认知,给学生展现物理过程在某一特定状态时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到这些物理过程,然后对我们的社会发展、环境状态的辩证关系进行有效感知。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过程展示时,我们知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被称之为自由落体运动,而这种运动实际上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进行才是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在空气中只能称为近似自由落体运动。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自由落体的运用进行细节化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只受重力影响的自由落体运动过程,并采用截图的形式,对某一个时间点的状态进行定格,让学生对这些特殊时间点上的状态更为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让其树立物质观、能量观、运动观等物理核心素养。在此观念基础上,学生可以感知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状态的发展与变化,进而感知到社会环境等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需要我们在STSE教育理念的作用下促使学生形成社会环境变化观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三、拓宽学生思维,形成责任意识

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质疑与创新的精神,进而在这种精神下促使学生形成责任意识。STSE教育理念与学生实践要求学生进一步拓宽思维,然后逐渐形成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学习电场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实践搜集各种资源,统计各种与电场相关的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的内容主动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融合。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让学习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逐渐在STSE教育理念与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是一门与人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连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地关注物理学科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将STSE教育理念与学生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相应内容的探索,然后主动参与到对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以达到学习物理的实际目的。

参考文献

[1]苑素霞. STS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2]林丛.刍议STSE教育视角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72-173.

[3]林丛.高中物理课堂渗透STSE教育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

[4]梁雪枫. STSE教育理念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模块中的渗透与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应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