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与思考
2021-12-29田振华
田振华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分年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评论、互相学习,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古风韵味,最终使学生爱上文言文阅读。本文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困境进行分析,重点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展开一定的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阅读;诵记;翻译;整理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62—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初中三年几十篇的文言文都用一种模式教学,未免显得太过单调,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未必得到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三年的文言文教学应当分年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对于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学生初步学习文言文,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們大多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和整理文言文知识点,甚至不会准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学习起来很吃力也很苦恼。因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着手。在课堂教学前,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预设各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各篇文言文自身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
例如,学习《狼》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歇后语、俗语等,让学生在收集、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狼的本性,从而在课文学习中更深入地认识狼,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寓意,顺理成章地谈出学习后的感悟。因为有了课前的这些活动,学生多多少少对狼的相关故事和成语有所掌握,自然在文本学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大胆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整堂课进行得井然有序,生动活跃。学生被这种学习氛围所感染,主观能动性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注重文本的阅读与诵记
阅读与诵记可以说是文言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有效途径[2]。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中停顿、古音、重音、语速、语调的把握上总是闹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笑话,对此,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多采用领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近文本、感知文本、熟悉文本。首先笔者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标出生字读音,认识生字读音,读准古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断句。然后一段一段地领读,告诉学生重音字,阅读的语调语速,清楚断句,并在文句中用符号标出断句的位置。接着指导学生放声读,多读几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以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通顺、流利地朗读全文。最后笔者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在下节课前进行三至五分钟的阅读展示,点评谁读得准确流畅,谁读得富有感情,谁读得抑扬顿挫,推举出朗读出色的学生领读接下来要学习的古文。就这样一步步激励学生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做到古音、重音的准确认读;停顿、断句的正确处理;语调、语速的清晰判断。
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阅读优秀篇目,将其中的名句名段或全篇背诵下来。这时候,笔者会与学生一起商讨背诵的方法和奖励的办法。有时是笔者和三五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起背、一起展示,并让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背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会有一个小奖励,并让其尝试在下一篇文言文的学习中给同学们讲一段或几段文言文。有时是笔者背出名句,让学生接上一句或下面的内容,接得最快,声音最响亮的学生奖励一个棒棒糖。有时是笔者背给全班学生听,以带动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背下来,和笔者一比高下。有时是同学之间、小组之间比赛背诵,背诵最精彩的同学所在小组会得到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在这样不断的激励和比赛中,笔者常常被学生出彩的表现所感动。
三、重视文言文的翻译指导
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几乎都是经典名篇,语句生动、流畅、有节奏,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而且要求学生将他们翻译成一篇篇语句流畅,优美感人的现代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翻译的方法包括“留,删,换,调,补”五个字[3]。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必须给学生讲解清楚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要求学生按此原则和方法来翻译句子和课文。
例如,学习《诫子书》时,翻译“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一句时,要告诉学生此句中前一句是肯定的语气,翻译时一定要直译,字字落实,后一句是双重否定句,可以直译,也可以意译,而意译较为灵活,文字可增可减,能做到文意连贯,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通顺、流畅、好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疏通课文时,强调以直译为主,意译灵活辅助,同时要将翻译的五种方法贯穿其中。学生只有准确地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在阅读的同时大体上懂得文章的意思,才能在疏通时有法可循。有时我们的文言翻译还要做到咬文嚼字的程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语句优美自然,生动形象,表达出原文的写作风格来。也只有这样字斟句酌的疏通、品味,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蕴含的情感,译出的文章才能做到“信,达,雅”,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解读文本,学会整理文言知识
七年级学生面对文言文中的众多知识点——古音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尤其是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法、句法现象、文言虚词、直译、意译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等,总是不能做到准确、有序地理解与整理,常常在知识归纳和习题训练中苦恼烦躁,屡出错误。对此,教师不能从头到尾一讲到底满堂灌,而应该通过一两次详细的讲解巩固这些知识点,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知识点时能够进行前后知识的链接,回忆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进行类似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逐步形成一定的知识信息,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例如,《木兰诗》一文中,“双兔傍地走”中的“走”,我们解释为“跑”,在延伸阅读《夸父逐日》中,有句子“夸父与日逐走”,笔者让学生回想之前在哪一篇文章中学过这个“走”字,意思是什么,在此句中怎么解释。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说出都解释为“跑”,其他同学不由自主地为其鼓掌,大家也同时懂得了这是一个古今异义的知识点。
五、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整个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应从七年级开始,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能力螺旋式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清晰明确每一课的知识积累点、能力训练点,进而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习题训练中做出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狼》一课后附有纪晓岚的小短文《狼子野心》,笔者布置学生先自主阅读、断句、翻译,然后在课堂上分析、讲解。还真没想到,学生的表现非常棒,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再如,学习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笔者在班上举行了一场“愚公要不要移山”的辩论会,正反对手辩论激烈,对愚公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证,最终达成共识:现代社会依然要发扬愚公精神。在此基础上,笔者激励学生写下小短文——《愚公移山引发的思考》,谈谈自己的独特感悟与收获。就是在这样的任务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循,亦没有轻捷的道路可走[4]。只有教师大胆探索与锻炼,不断反思与总结,积极与他人交流探讨,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生活充满活力,让课堂学习精彩纷呈。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他们对文言文会更加热爱,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加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儿。
参考文献
[1]陆婷雅.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07).
[2]温景娟.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學研究[J].百度学术,2018(02).
[3]黄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04).
[4]顾婷婷.初中相同篇目文言文练习对比研究——以沪教版和统编教材为例百度学术[J].考试周刊,2019(01).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