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数据在初中地方小调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29杨天学
杨天学
【摘要】海量数据的出现,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获得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本文主要以地方小调音乐教学为例,对其中大数据的相关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助力于新时期我国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大数据;地方小调;概述;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36—02
地方小调作为一种民歌艺术形式,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能够增加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升初中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而将音乐大数据运用在民间小调教学中,灵活性更强,时效性更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述
1.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也称海量数据、大资料等。“大数据”具有数量总量大、数据类型多、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大数据”主要是一些结构复杂、众多数据的集合,在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当中利用数据的集成共享实现对资源的挖掘,为需要的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1]。
音乐大数据,结合大数据的定义,就是一切和音乐相关的所有数据,都可以称其为“音乐大数据”。而音乐大数据相对零散,所以需要在一些终端上进行整理。其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第一,静态数据结构,主要指的是数字化工作过程中将纸本文献内容迁移到数字文献中;第二,人类的互动活动,也被称为动态数据结构。在纸本文献迁移为数字文献之后,会将这些纸本信息构建成一个静态的数据库。数据库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能够在其中找到数字时代里人类文化和活动的交互。大数据库内的静态数据结构和动态数据结构进行交互时,人们就会对活动有一个全新的模式建构。音乐数据信息对于研究者来讲,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和经验,使得研究者能够快速从互联网和计算机中获取研究的内容和相关数据信息。但是数据库的信息也会随着时代和时间的发展进行变化。研究者在掌握大量的数据内容后,会产生各类的分析结果。所以,如果只是进行数据分析是不够的,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来讲,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和挖掘才是最终目标。
2.音乐大数据的优势。
(1)能够提供多维研究的方略
研究者可以利用网络上产生的音乐轨迹和音乐实时动态来追查和分析研究对象的浏览规律和偏好,进而可总结出传统音乐的受欢迎程度,并归纳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规律,然后针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和研究提出明确的结论和对策,从而改变传统音乐研究的方法。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传统音乐的受众类型进行搜集,可了解大众对传统音乐的需求内容。总之,利用音乐大数据信息,研究者可以获得各类研究项目的研究答案。
(2)能够创造文化聚类的价值
云计算能够处理各种来源的数据。音乐数据比较多样化,而且能够存储、分析和管理这些数据,并将结果反馈到各类音乐资源当中,进而带来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另外,研究人员能够从音乐大数据当中找到一些组合的音乐数据信息点,将其和音乐数据库进行关联,进而更好地查找有用的音乐数据信息。再者,利用大数据这个工具,研究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信息需求从大数据中随心查询。比如对相同年代、相同地区、相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实现音乐的“文化聚类”。
(3)能够洞悉数据之间的关系脉络
从音乐大数据当中,能够发现音乐数据库中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数据之间的关系脉络,从而使研究者能够找到全新的思路,构建新的思维,找到音乐数据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于传统音乐教育当中的数据关系挖掘和分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大数据信息,分析总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找到师生之间最佳的互动方式;也可以梳理传统音乐传承与传承人、地区、历史文化等之间的关系[2]。
(4)能够掌握数据交互的动态
研究人员利用音乐数据信息,能够实时掌握传统音乐研究的动态,进而为接下来进行传统音乐研究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以及更加智能的策略。比如,研究人员针对传统的音乐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快速查询到某些音乐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出版的报刊以及一些新闻内容,进而快速抓取相关的数据信息。
二、大數据在初中地方小调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大数据对地方小调乐曲进行分析。地方小调极具地方特色,并且内容多以当地生活为主,是一种能够反映劳动人民朴实生活的音乐类型。地方小调的民俗性很强,最初就是源于人们的口头传唱,因此,搜集和整理存在一定难度。大数据的出现,为初中音乐教师开展地方小调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搜集和整理地方小调曲目,从中筛选出更加适合中学生学唱、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的曲目,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地方小调的音乐价值。
大数据能够实现乐曲关联,乐曲关联的目的就是能够借由乐曲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筛选。主要包括创作年代、乐曲分布、乐曲传播、乐曲演变等,借由这些关联大数据能够找出不同地域的地方小调。教师还可以进行小调发展历史脉络搜索,进而获取拥有相似历史发展脉络、相似发展历史的地方小调曲目。在音乐欣赏、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组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并结合音乐发展历史、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小调中的情感和内涵,这样既保障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地方小调这种民族音乐形式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在“小调”这个单元的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小调的旋律、内容以及语言特点,通过对比欣赏,帮助学生体会和感受不同地区的小调特色。此时,大数据的作用就凸显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乐曲分析,如找到同一时、不同地区的地方小调曲目在课上对比鉴赏、对比教学。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关联不同地域小调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资料,并将其整合制作成课件,在对比鉴赏教学中为学生理解和体悟小调的风格、特色发挥辅助引导的作用。
2.利用大数据进行地方小调文献关联。想要更好地开展地方小调教学,教师必然要做好充分准备,即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地方小调的各种音乐文献进行关注,之后再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相关的地方小调音乐论文数据,分析出当前最受关注的地方小调类型、研究趋势、关注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这些都能够给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在《沂蒙山小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需要或课上教学需求,下载并使用文献资料。大数据的应用,为教师节约了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也保障了文献资料的时效性。
3.利用大数据进行地方小调教学分析。地方小调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目的在于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充实音乐教学内容,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音乐形式与音乐文化,这就需要教师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分析,科学选择教学方法[3]。此时,音乐教师应该先对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学生学习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继而利用大数據进行分析,然后掌控课堂节奏,进行教学反思。在地方小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筛选曲目,选择最适合中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地方小调乐曲。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个性、音乐兴趣、认知程度、学习习惯与方法等。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就可以将此作为依据进行教学。
再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发现,很多中学生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主要是因为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因材施教,地方小调教学也是如此。想要让学生喜欢这样的音乐教学,教师就需要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对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完善和弥补。如教师可以先搜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观察学生课上注意力分布的情况,科学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然后再获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这就是一个数据分析、数据整合的过程,能够为地方小调高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教师应有效应用,发挥出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晓.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欣赏课《沂蒙山小调》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2):32-33.
[2]刘凤扬,田园.《神州音韵》教案设计——欣赏《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J].音乐天地,2012(08):25-27.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方小调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926)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