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021-12-29王菊香

甘肃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激励机制小学

王菊香

【摘要】过去,一些小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用规章制度强制要求教师“教”与学生“学”,缺少激励机制和效能,致使师生的“教”与“学”缺乏生机与活力。而激励机制是小学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管理职能、促进学生与教师成长和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激励机制;价值;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042—02

在小学,将激励机制运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给教师积极工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因此,研究小学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及其应用价值,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意义、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策略。

一、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的意义

1.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小学教师多年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其教育教学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保持。对此,学校制定并执行激励机制,有助于激活并保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小学校长及管理人员采取多种激励方式,能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学习新方法、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教师主动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格局。

2.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师在教育管理中融入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个性特长与潜在能力,给予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自信心,打破“重考试成绩、轻成长过程”的不良氛围,多角度、全方位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3.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凝聚力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具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教”与“学”。在教育管理体系建设中,激励机制的渗透,能够拉近师生之間的距离,营造信任、尊重、公开、公正、自由、开放的教育管理氛围,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是互相激励彼此进步的成长共同体。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给教师提意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处理教育管理问题,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优化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从而也能更好地增强学校凝聚力。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良好趋势,为激励机制的健全完善和实践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对激励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总结了大量的可行方法,更好地发挥出了激励机制的应用价值。然而,不可否认,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管理中,对激励机制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削弱了激励机制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团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的矛盾。有的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清楚地认识团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的关系,造成两种激励出现冲突。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更加重视个人激励,忽视了团体激励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每一个班级都是由学生组成的一个团体,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应注重有效培养其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如果过于关注学生个体荣誉,可能导致个别学生形成“大我服务小我”的错误思想,甚至牺牲团体利益来获取个人荣誉,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激励机制形式化。一些学校现行的激励机制过于形式化,缺少科学、可行性的教育管理工作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将教育教学工作视为单一的工作任务,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没有投入过多精力,缺乏责任心、创新性,影响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

3.激励中有不公平现象存在。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必须体现出公正、公开、公平,无论是对学校教师的激励,还是对学生的激励,只有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才能使学校教育管理向健康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不过,研究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现状,不难发现,仍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给学生、教师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4.激励方式传统单一。在教育管理中,很多小学教师往往习惯性沿用传统单一的激励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激励”有了“免疫”,获取成功的喜悦感逐渐降低,减弱了激励的效果。

三、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1.更新思想认识,合理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小学教师在进行集体激励与个人激励的过程中,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团体力量、集体利益。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在追求个人荣誉时,都应以争取集体荣誉为前提,在团队活动中树立起“小我服务大我”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团体或者学生团体进行集体激励时,也注意不能忽略对个人的相应激励,达到双重激励相辅相成的效果,确保团队中的先进者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促使形成一起进步的共同体[3]。

例如,在班级准备校运动会期间,小学班主任可以召开“我为班级荣誉献计”主题会议,让学生思考怎样提升班级在运动会中的整体成绩。有的学生在后勤管理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推荐细心、认真负责的学生发挥自己所长,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有的学生自告奋勇想要组建啦啦队为运动员助威,为了赢得大家支持而上台即兴唱跳,班会氛围立刻热闹起来,啦啦队队长的职务被学生积极争取到了。学生们从班级整体荣誉出发,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在运动会结束后,教师先整体奖励了一起参与集体活动的学生,接着对运动会筹备、服务等环节中表现优秀的个人给予奖励,颁发自制的“奖牌”。这样既增强了集体激励与个人激励的效果,也激励了学生们今后更加踊跃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2.坚持因材施教,提升激励的实效性。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针对教师、学生实际,保障激励措施的适度性、可行性,提升激励制度的实际效果。

首先,落实对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各有差异,“一刀切”的激励措施难免打击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分层激励措施,根据教师成长、进步的需求,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促使教师更快更好成长。

其次,落实对小学生的激励机制。由于小学生的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各有不同,在课上、课下,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激励机制;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方向,保障激励措施的效果,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3.做到公正公平,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学校要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直面问题,勇于改进,做到公正公平,让所有师生都能够信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任学校执行的激励制度。学校加强对激励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并从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有机融合的角度,加强学校机制体制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端正教师和学生对激励机制的态度。

4.与时俱进,激励方式多样化。小学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方式要避免单一化,应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运用多媒体激励措施、榜样激励措施、情感激励措施、心理激励措施等,多措并举延伸激励的时间和空间[4]。

例如,为了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小学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应以身作则,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正确的引导,采取语言、拥抱等方式激励学生。在放学后、寒暑假期间,教师则可以使用微信、QQ、邮箱等,将搜集整理的自律小妙招、自我管理经验、德育故事等传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并采取线上点赞、评价等激励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表现。

总之,激励机制是有助于改革创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学校应积极探索激励机制的运用价值和意义,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效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红兵.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科技风,2020(13):271.

[2]薛秋勤.善用激励机制提升班级管理实效[J].新智慧,2020(11):31.

[3]肖洪波.探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魅力中国,2020(18):255.

[4]丁永刚.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0(05):206-207.

編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激励机制小学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