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办学”的兰州实践
2021-12-29南战军
南战军
近年來,甘肃省兰州市围绕“扩资源、促公平、提质量”发展思路,着眼“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发展理念,深入实践“一体化办学”,着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兰州智慧。
坚持教育优先,以“一体化”破解优质资源不足的难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流动人口激增、“二孩政策”以及原有教育布局结构的先天性弊端等叠加因素的影响,大量生源向我市城区学校聚集,尤其是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县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水平较大,“城市挤、乡镇弱、农村空”,“上学难、上好学难”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一大痛点。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策略,以促进教育发展就是关注民生大计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为办好老百姓上学不求人的教育而持续努力。
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成立了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市上主要领导定期走访调研基层学校,专题听取、研究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县党委政府积极配合教育工作,在教育用地划拨、学校项目规划、建设资金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住宅小区学校配建、“同工同酬”聘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和条件支持,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教育资源扩容提质。为解决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科学统筹,创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兰州速度,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全面改薄、教育资源供给行动计划、省市属职业学校“出城入园”移交办学、引进名校办分校等重大项目顺利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5所,新增各学段学位11.01万个。筹建了兰州实验幼儿园新区分园、兰炼一小新区分校、兰州十一中新区分校、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科学院中小学高新区分校、兰州三十三中高新区分校、兰州二中雁滩分校、兰州五十一中九洲分校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北京八中兰州分校等,以“名校办分校”为主要模式,全面推进“一体化办学”实践。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市完善拓展教师补充机制,不断扩大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通过人才引进、公费师范生、公考招考、特岗教师等途径,共补充中小学教师4000余名,尤其是2018年开始,为缓解我市公办中小学校教师紧缺问题,我市创新用人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聘用制教师,在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在岗在编教师同等对待。三年来,全市共招录聘用制教师2661名,极大的缓解了城区因消除大班额、扩容增量、高中课程改革等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全市教师的学历结构、院校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全市推动“一体化办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破立并举,以“一体化办学”优化教育“和谐”生态
2016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一体化办学”专项行动,每年投入150万专项资金,通过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三种模式(涵盖市区县各类型、各层次学校),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强弱联合、片区互动、集团管理的办学格局。
联校办学:以城区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其他学校为分校,加挂总校分校校牌。总校校长由牵头学校校长担任,分校设立执行校长。办学体在人财物高度统一的基础上,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模式运行,总校校长统一领导办学体各项工作。
集团化办学:由1所优质学校牵头选择2-4所相对就近的潜力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实行管理委员会制度和集团总校制度。牵头学校作为集团总校,总校校长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管理委员会统筹谋划、统一部署集团内部各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培养、办学品质提升等工作。
联校办学:以1所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相对就近的几所同类型学校作为成员,组成联片办学体。牵头学校校长担任片区长,整体领导、统一协调、全面推进片区内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各成员学校在片区长的指导下,通过课程共建、师资互派、研训联动、捆绑评价、文化建设、质量共进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增强片区共同体的发展力。
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市主城区共成立“一体化办学”联合体63个,涉及中小学(幼儿园)193所,优质教育资源基本覆盖主城区各个学校。
深度融合,以“一体化办学”拉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一体化办学”并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单向性输出,更不是削峰填谷,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保持自身特色基础上,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成员之间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一体化”办学效益最大化。
一是核心价值“求融合”。依托优质学校牵头实施“一体化办学”,需要成员校在育人理念、发展方向、学校文化、价值诉求上达到高度一致,如此才能实现办学体内部的深度融合,提高各成员校的凝聚力。为此,我市各个办学体由总校或牵头学校会同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发展愿景,制定一体化办学章程、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内部管理结构,理顺相互关系,强化决策执行,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构建起了以共同愿景为灵魂、以制度体系为规范、以规则程序为保障的一体化运行机制。
二是完善机制“做融合”。推进优质学校管理机制拓展输出,促进成员校借鉴、共享、吸纳、融合管理经验和办学品质,结合各自实际,提高校本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一体化办学的应有之义。实践中,我市联校办学体校本部统筹部署,建立了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课程、统一评价的深度融合管理机制;集团化办学总校统筹安排,整合优质资源,各成员学校全方位良性互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联片办学体片区牵头学校统筹推进,培育大教研、大项目、大培训的共同体发展模式,以区域为单元促进同类学校优质均衡。
三是师资交流“促融合”。“一体化办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是师资队伍的深度融合。我们打破学校概念,一体化办学体内教师统一调配,按需选派;干部交流挂职,定期轮岗。对于距离较远的分校,总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分校任教,推荐分校新教师到总校跟师跟班学习。部分紧缺性学科教师在一体化内部实行走教制,跨校代课。我市办学体内干部、教师交流互动达到了教职工总数的15%。
四是研训互动“深融合”。学校教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常规检查、教研活动、质量评估、学生评价、考试检测等方面协调一致,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所有开展的评课、评教、赛课、教学观摩、对外交流、合作学习、运动会、科技节、夏令营等教育教学活动以办学体为单位统一进行,每项活动参与人员尽可能覆盖办学体内所有师生。
五是统一考评“实融合”。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诊断、研判、指引、促进的作用。全市各一体化办学体实施捆绑式考评,对集团化办学体和联片办学体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集团化办学体考核占30%、成员学校自身考核70%;联片学体考核占15%、成员学校自身考核85%。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学校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一体化办学”成为我市促进均衡、实现公平、打造品质、提升质量的“法宝”。截至目前,我市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全部消除,所有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并向优质均衡迈进。我市完善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严格控制跨片择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县域、城乡、校际间共享。“一体化办学”机制日趋成熟,抱团取暖优势日渐凸显。如我市城关区水车园教育集团通过实施管理、队伍、课程、研训一体化,成员校内涵水平共同提升,长期困扰水车园小学的入学压力问题也得以缓解。兰州三十三中和高新区分校坚持“六个统一”,两校资源优势得以互补,办学品质得到了全社会认可。
展望未来,以信息化托举“一体化办学”升级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教育新生态,已经成为我市智慧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总体趋势。目前,我市城乡间教育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仍较为突出。智慧教育将是解决区域教育不均衡这一问题的高效新途径,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将助力西部和全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是我市未来打造“一体化办学”2.0版的重要抓手。
兰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设将立足于兰州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优势,聚焦兰州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痛点难点问题,探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智能技术应用、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的举措,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加快教、学、研共同体建设,着力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为其他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