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
2021-12-29张俊美
张俊美
我国的教育从最初的重视对学生的双基培养,到上世纪初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当今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关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要素,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思维能力。在生物课堂中对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未来自身发展的能力。
1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使核心素养成为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使学生逐渐适应社会、自身的发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应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要素贯穿整个生物课程。生命观念就是指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后能理解较大范围的生物学事件和生命现象,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挑战时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和决策能力。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首,凸现其在生物学课程中的地位和其育人价值。科学思维是指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问题归纳概括思维、推理思维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认识事物,并且运用生物学中的理性思维科学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行为等。科学探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家如何工作的学习活动、涉及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是学生能够针对有价值的问题、疑问、难题或想法进行研究,基于好奇心与困惑来理解生命世界和建构知识的意愿和能力。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后,运用生物学学习成果方面能够准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讨论,尝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社会责任表现了学生相信科学、善待生命、环境友好、促进健康、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未来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2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措施
2.1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生命的思考会更加健全:身边的亲人由于意外、疾病突然离开,会对人们造成强烈的冲击,会惋惜、会懊悔、会难过;在成长的过程中,生命也是在一点一点地流逝。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与自己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开展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学习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在正常活动时,需要为体内各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线粒体是细胞中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条件。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需氧呼吸的过程模拟动画,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生学习细胞通过分裂增殖、生物的进化等知识,能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能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生物体,在细胞的水平上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联系和发展,理解自我更新是生物体的存在方式和生物的运动规律,并解释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意义,培养生命观念,从而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2.2运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聚集大概念来发展素养。以素养本位进行单元设计的概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主要对各种概念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锻炼概括能力,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现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学的各种概念,研究各概念之间的含义与意义,使学生了解到各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各种概念,从而进行有意记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示等方式表达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概念,用图表等方式表示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在物质和能量转化中的联系。又如,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后,运用模型模拟、解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规律性变化,阐释亲子代细胞在遗传信息上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在学习“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生物遗传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有什么规律可循?学生分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在交流学习成果时,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的学习,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不断地分析与探究,使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2.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了检测生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参照给定的方法步骤,探究未知生物材料的化学成分,并能够依据检测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又如,在“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物种间的基因重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展示我国育种专家培养成功的转基因鲤鱼、转基因抗虫棉花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你了解这种生物吗?我们所学的哪种技术能够得到它们?如果想让你对其中某一种生物进行特定的转基因育种,你认为该怎么操作?学生认真思考,再结合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展开想象,提高了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2.4通过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探索历史,促进学生学习与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以及对生物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并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一课中,教师以最早发现光合作用的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进行的密闭钟罩试验为例。他在实验中发现,将植物与蜡烛放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蜡烛不会熄灭,但是不能够重复实验,为探究这一真相,经过不断的试验后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忽略了光的作用。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尝试,经过多次的失败后,终于得出结论,为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学生通過学习科学家这种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又如,在学习“生物的进化”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拒绝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原因的异端邪说,理解滥用抗生素药物的危害,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房岩,王彦轩,陈野夫,等.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前沿知识拓展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4):89-92.
[2]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0-68.
[3]王辉.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分析[J].知识文库,2020,(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