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1-12-29刘刚

中学生物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美育美的

刘刚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生物学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和载体之一,生物學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对生命现象及规律的研究。生物学教师和学生分享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观念和精神,还应有科学审美能力。因此,生物学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生命之美,如何理解生命之贵,才能使学生珍惜生命、健康生活。

1以技术之先,感微观之美

在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数码显微镜观察神奇而美丽的微观世界。学生可以看到艳丽而圆润的花药和花粉粒、环流翠绿的叶绿体、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细胞,也可以看到孔雀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等,从而感叹生命的奥秘与美丽,极大地激发了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与动力。虽然,数码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分子层面,但教师可以展示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学生感悟分子的结构之美,并介绍某些疾病的产生、预防、治疗均与这神秘的结构有关;同时介绍最先进的冷冻电镜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寻美之旅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微观之美在学生心中得到了更为直观的体现,美育也贯穿于生物学习始终。

2以文学之精,感自然之美

《渔歌子》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很好地体现出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三类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晏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些诗词说明大自然界的生命现象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置身于作者描绘的自然画面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自然之美,人与自然互通的和谐之美。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每个章节的章引言和题图总是以优美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美丽的画面呈现出来,大多数章引言还配有“小诗”,这些美的语言能够极大地唤起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兴趣和热情。例如,《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神经调节”中所呈现出的精美神经细胞让读者过目不忘,那一首小诗“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调节着机体的稳态,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更是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一节生物课从“美”开始。师生在课堂上感受、享受美,这样的课堂不仅高效,更带来素养的提升。学生深受课本启发,学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后创作有关“胃蛋白酶”的小诗:“与斯帕兰札尼初识,施旺解开消失之谜。温和与高效并存只因你,发挥作用还需条件适宜。”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后,感受到袁隆平院士的伟大,创作小诗:“三系法犹盛、杂交风正兴。禾下乘凉梦,满畦稻苗林。”

这些看似与生物学无关的文学以“美”这一桥梁沟通起了文学与生物,带领学生以文学之美感受自然之美、生物之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以导图之思,感理性之美

生物学是讲结构、系统的学科,用思维导图来记忆理解生物学知识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制出富有层次的思维导图,既能深度理解了琐碎的生物知识,加深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能生成出一幅具有理性之美的作品,学生心灵会更加美好、向善。在此过程中,理性之美正是美育在生物学学科中最直接的体现。

4以模型之构,感直观之美

沃森曾站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前感叹道“太美了,它真是太美了!”很多微观生物结构比较抽象,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形象地认识细胞的结构及其分子组成,从而掌握核心概念。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易得的材料构建出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生物精妙绝伦,还可以用来在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上进行现场展示或拍成照片用于学校微信公众号展示等。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不仅将生物模型的直观之美外显于生物的客观规律,又把美育内化为学生获得认可的幸福之美。

5以科学之秘,感人格之美

人格美是指人的思想、品格、情感等多方面的美。高中生物学教材涉及到古今中外多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他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孜孜不倦、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等人格美是人类极大的财富,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素材。在高中阶段,学生若能都能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究、奉献,自然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生物呈现出的全方面的立体之美。

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科学巨星,都是用自己的一生沉浸在生命科学的探索中,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不畏权威等。他们遇到的挫折比成功要多上千倍,可是他们都能在不平坦的科学大道上艰难地走下去,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他们的人格之美让科学界的后继者们前赴后继、薪火不息;他们的人格之美让校园中的学生孜孜不倦、勇敢探索。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曾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那么大。沉甸甸下垂的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我就在它下面乘凉。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这是多么美好的夙愿。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生物教学中美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帮助学生打开通向神奇而美丽的生命世界大门。并且,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陶冶审美情操等。

猜你喜欢

生物学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好美的雾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