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

2021-12-29王莉

中学生物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生物生命

王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理解和尊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生物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健康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会事半功倍,更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1生物学教材是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依托生命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红十字教育、法制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难点是如何将生命健康教育融到日常的生物学科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发掘教材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以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表1列出了笔者日常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内容。

2生物课堂教学是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要坚持意识性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要有意识性,首先要认识到生命健康教育对培育学生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要加强情感体验,明白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健康的珍贵,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健康教育。

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按照“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串联起课标中的十大主题,每一章节的内容被选入教材时的用意是不同的。教师要在把握好其价值取向的同时,仔细研读教材,找到与生命健康教育联系紧密的内容,找到能很好地进行生命教育的章节,寻找到最佳结合点,提高其针对性,避免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的随意性。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作为教材的开篇章节,要向学生打开生物学学习的大门。学生对新的学科充满了好奇和探知欲望,正是教师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时机。在第一节

“生物与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生物学、生命现象。教师展示生物圈中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再如,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和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内容中,在完成教材中安排的“观察校园生物的生活环境”和“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健康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思想。

以上两个内容的常规教学时,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将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生物学世界,而会忽略渗透生命健康教育。正是在学习生物的初期阶段,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来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2.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要关注关联性

关联性在这是指课堂知识点与生命健康教育要有较强的连接性。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紧密依托学科教材这一载体,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有机融合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使知识传授和生命健康教育渗透融为一体,从而让生命健康教育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做到“学科渗透”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例如,在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用自己近期胃部不适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关注身边亲朋好友及自己的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胃肠结构特征时,笔者展示了自己胃肠镜的检查报告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胃肠内表面的结构。最后,在本节课结尾处,笔者设计了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否给老师提出健康小贴士。这样的生命健康教育就是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从生活出发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及亲朋的生命健康。

类似的案例在八年级上册中还有很多,如在学习血液循环系统时,渗透心血管健康、保持稳定血压、献血等;在学习泌尿系统时,渗透如何科学喝水、保护肾健康等;在学习内分泌系统时,渗透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甲状腺健康等;在学习呼吸系统时,渗透哮喘的防治、吸烟有害健康、关爱呼吸健康等。尤其是在学习人体各大系统结构时,教师都可以在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生命健康教育。这部分内容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关联性较高,学生的接受热情也高涨。

2.3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要注重实效性

实效性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关注学生的行动,使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设计一些专题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在家庭中实施,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直面生活的问题和困境,发展道德信念,滋养道德情感。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和学生课上交流,收集到活动实施效果的反馈,让学生在自然、社会以及生物学学习中获取生命健康的内容,形成生命健康的正确观念和意识,获得关注生命健康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让生物课堂中的生命健康教育落到行动上。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人的生殖”学习人的生殖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受精卵形成的视频。该视频展示了4亿个精子争取和1个卵子结合的场面。在“艰难险阻”和

“重重障碍”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精子能游动到卵子旁边,其他大量的精子都因种种原因“夭折”在途中。而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能和这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开始孕育一个新的生命。显然,最后的这个精子是4亿精子中最优秀最强壮也是最幸运的一个,因此每个生命都是最优秀的组合。这个视频可以启发学生,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是非常艰辛的,是来之不易的,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课后布置家庭作业——“访问母亲”,使学生了解母亲在孕育自己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体验母爱的伟大,从而对父母心存获得生命的感激,对自己生命更加珍惜,懂得感恩。在活动反馈作业中,还设计了学生母亲要完成的部分,对该活动的感想和通过活动观察到孩子变化的小细节,也设计了孩子在该活动中的感悟。每一届学生在完成此活动后,家长都反馈:感谢此项活动,让亲子有了一次爱意浓浓的交流,让亲子关系更融洽,也看到孩子有种瞬间长大的感觉。学生也反馈到:更能体会到爸妈的爱,体会到爸妈养育自己的辛苦,更愿意从小事做起分担爸妈的家务等。因此,哪怕是学生一次的改变,这也是活动的成功,在心中已经埋下了关爱生命的小种子。这样的活动让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具有实效性。

再有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体现在第五章第三节“合理膳食”中,为家庭成员设计“营养的一日三餐”的活动中;体现在第二十二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中,调查家庭的遗传谱系,让学生关注家族的生命健康;体现在第二十三章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中,联系所学内容,结合当下新冠疫情的情况,请给社区居民写一份预防新冠疫情的小贴士等。

3开发校本课程是对生命健康教育的补充生物学教师还应注意开发以生命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题生命健康教育。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现状出发,结合社会环境的特点,将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

排,形成校本课程。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部分人体结构

与生理健康知识后,笔者结合生命健康教育,开设《生命与健康》专题校本课程。课程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多以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感到实用、有趣。例如,结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十五章第二节“关注家庭生活安全”中关于家庭急救的知识,在课堂新授课时,由于课堂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没法让每一位学生能学习并实践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方法。教师在校本课程中,设计了急救专业人士的讲座和每位学生的急救实操,真正地让生命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另外,课程还可以结合生物学及医学热点,介绍生命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常见疾病的产生原因及诊疗等人们感兴趣的新概念、新知识,对学生将来的高中学习亦有帮助。

开发适合本校与生命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旨在唤醒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健康的相关问题,知道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操作。

4结语初中生物学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树立渗透生命健

康教育的观念,整体把握教材,找准与生命健康教育有关的结合点,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旨在追求從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生存与自我保护,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正常的性别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理解生与死的意义,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猜你喜欢

生物学生物生命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