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的改进

2021-12-29荣婉婷刘杨

中学生物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

荣婉婷 刘杨

摘要 针对教材中“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气动人工肌肉的制作原理,用简单易获的材料进行改进,从而使模型更加真实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关键词 肌肉模型 实验装置改进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是帮助学生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过程的重要装置。气动人工肌肉是应用于国内外机器人的一种外形柔软,输出力与生物肌肉有着很强相似性的新型执行器,且其制造和使用既简单又方便。下面拟针对教材中“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气动人工肌肉的制作原理,用简单易获的材料进行改进,从而使模型更加真实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1教材中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1教材中制作模型的方法

教材给出的材料用具为薄的硬纸板、图钉、橡皮筋等。用硬纸板剪出“上臂骨”和“前臂骨”(图1),橡皮筋代表“肌肉”,图钉连接“上臂骨”和“前臂骨”代表“关节”。在模拟屈肘时,捏住代表“肱二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慢慢放开皮筋,但不能使前臂位置完全复原,再捏住代表“肱三頭肌”的皮筋,轻轻拉动,模拟伸肘(图2)。

1.2教材中模型制作的不足及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材第44页分别呈现了进行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图3)。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肌肉收缩时会变短变粗,舒张时会变细变长。基于教材建议制作的模型,在演示时,橡皮筋模拟的肌肉有效地展示了肌肉收缩变短和舒张变长的事实,但未直观地表现肌肉收缩时变粗和舒张时变细的现象。同时,学生普遍认为橡皮筋绷紧在模拟肌肉的收缩状态。

2对教参及教材中模型的改进

2.1实验材料

尼龙编织网(直径8mm)、乳胶管(外径6mm)、长条气球2个、硬纸板、注射器2个(50mL)、细铁丝、钢丝钳、双面胶、图钉。

2.2制作方法及使用

用硬纸板分别剪出大小相同的2个“上臂骨”和2个“前臂骨”,再剪7~10条小段硬纸板卷成柱状,用双面胶将其分别固定在大小相同的“上臂骨”和“前臂骨”之间,制作出立体的骨模型,再用细铁丝将骨连接,模拟可活动的“关节”(图4)。

用尼龙编织网、乳胶管、长条气球制作模拟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从气球的盲端起始测量,剪取稍长于“肱骨”模型的长度,再剪取约为气球长度1/3的乳胶管和长于气球约2~3cm的尼龙编织网。将乳胶管的1/2置于气球内,另一段暴露在外。这时,将可伸缩的尼龙编织网缩短2~3cm,套在气球外(图5)。在气球盲端用细铁丝紧紧固定,开口端固定较松,确保用注射器注入气体时可顺畅通过三个材料而不会松动脱离。

将做好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用图钉固定在两个相同骨骼模型之间的柱状硬纸卷上,至此模型制作完成(图6)。

用1号注射器向代表“肱二头肌”的长条气球注入气体,观察“前臂骨”的位置变化;慢慢松开被按压的1号注射器,同时推动连接“肱三头肌”的2号注射器,观察现象。

2.3实验现象及结论

推动1号注射器时,模拟“肱二头肌”的长条气球变短变粗,模拟“肱三头肌”的长条气球变细变长。即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生动地模拟了屈肘(图7)。慢慢松开1号注射器,同时用2号注射器向模拟“肱三头肌”的长条气球注气,可以观察到“肱二头肌”变细变长,肌肉舒张,“肱三头肌”缩短变粗,肌肉收缩,生动地模拟了伸肘(图8)。

3改进模型后的优势

1本模型正确模拟肌肉收缩时变短变粗,舒张时变细变长,更加直观地模拟肌肉真实状态,从而避免学生出现前述错误认知。

2此模型可同时操作两个注射器,更加真实地还原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二头肌舒张的过程,更好地体现了产生运动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的。

3分别剪出相同的两个“上臂骨”和两个“前臂骨”,并在相同的两个骨模型之间用柱状硬纸卷进行粘连,使模拟骨的纸板具有立体感。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4.

[2]隋立明,包钢,王祖温.气动人工肌肉改进模型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2,(2):1-4.

[3]朱正威,赵占良.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6-107.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
问题引导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践探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光反应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结合的研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探讨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综合实验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