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的适当调整以适应特定学生群体
2021-12-29沈清
沈 清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与初中英语人教版相配套的课件在网络上有很多,甚至某一个课时都能下载到好几十个不同发布者发布的课件,这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方便,但是也严重影响了少部分教师,如果他们只是下载下来参考参考,并根据自己课堂设计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或重新制作,是有好处的,如果直接拿到教室里就给学生上课,其效果可想而知[1]。
以上描述的现象在当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大力提倡的今天,我们的课堂设计、课件制作,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鲁子问教授归纳得好: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就要做个“有心人”,在实践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
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根据特定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话题为“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主要谈假期去的地方。要学习的句型是: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Did you go to…? Yes, I did./ No, I didn’t.要学习的短语是:stayed at home; went to New York City; visited my uncle; went to summer camp; went to the mountains; went to the beach; visited museums.
第一课时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
1a.读图:将活动与图搭配
1b.听力:将以上活动与“谁”做的搭配。
1.stayed at home _____ ;2.went to New York City ______; 3.visited my uncle ____;4.went to summer camp _____;5.went to the mountains _____;6.went to the beach ______;7.visited museums ______。
1c.对话:根据以上内容两两问答。
A: Where did Tina go on vacation? B: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
2a.听力:听另一段对话,完成表格(填去的地方)。
People Places Grace New York City (Central Park)…… ……
2b.听力:以上对话再听一遍,进行肯定或否定判断(Yes, he did./ No, he didn’t.)。
Did you……? Yes, I did. No, I didn’t.Grace go with anyone?go to Central Park?buy anything special?Kevin play volleyball?……
2c.对话:根据以上听力内容,两两对话。
A: Grace,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B: I went to New York City.
A: Oh, really? Did you go with anyone? B: Yes, I went with my mother.
教材显然是通过两个层次共六项活动来帮助学生学用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来询问对方到哪里度假。
网络课件一般都是按教材活动编排顺序为序,做成PPT,在PPT中加入一些图片,如说到纽约,就出现纽约市图,说到海滩,就出现海滩图,有些课件在导入部分加入了英文歌曲,歌曲与旅游相关,还有的课件在这六项活动结束后,进行了语言点的讲解,如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句型。
如果直接将这类课件拿来上课,是否能激发自己学生的兴趣,是否能适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是否能提升自己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是否能提高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可能是问题。
二、调整设计及目的
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抓住关键点: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go with anyone? Who? What did you do or see there? 紧紧围绕学生暑期去过的地方用英语交谈。
1.预习或准备
上此课之前有为期一个星期的军训时间,笔者布置学生在此期间与家长联系,将暑期中去过的地方的照片发来,每位同学至少准备一张,但不得超过三张,图片上要有地方、人(自己、家人或朋友),有活动更好。选定后发给笔者,笔者将图片按学习小组分组,每个同学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为该生的姓名,整理完成后拷在教室的希沃系统里。同时,给每位学生选定了一张,打印出来。
分析:让学生谈自己所做的事情,应该会比较感兴趣,而且是出去旅游,他们会比较乐意展示给同学们看,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介绍,听得到、看得见,同时可以开拓其他同学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可能还能接触到他国文化或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助于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2.图片展示
开始上课了,笔者直接导入新课:You’ve prepared the pictures you visited this summer.In this class we’ll talk about…(Students: the places we visited.)
笔者叫了一位学生,问: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生答:I went to Thailand.以此为例,请几位学生上讲台打开他们的照片,介绍他们去的地方,笔者可以帮助不太会表达的学生:“This is…….I went to…….”有的学生讲起来很兴奋,也讲得很好:“I went to Thailand with my parents.Thailand is beautiful.We enjoyed many kinds of delicious food there.Is it interesting?”
之后,笔者发给每位学生一张他们自己的照片,请他们在小组里向其他成员介绍去的地方。
分析:示范很有必要,耐心帮助不太会讲的学生也很重要,但是这一环节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词汇量的限制,会遇到一些地名或事情不会用英语表达,这就要考验作为教师的知识,甚至教师会陷于尴尬的境地,这种设计虽然比用教材按部就班地教来得冒险些,但是却在课堂上不时生成所产生的效果和带来的快乐,是教师不可以为了课的保险而弃之的。笔者在这种情况下,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利用希沃系统强大的互联网查找功能,这些问题便不成问题,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未知,反而才是学习的真谛所在[2]。
3.两两交谈并展示
两位学生就两幅照片进行交流,轮流问: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with anyone? Who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or see there?
交流完成后,每小组中选择一对学生上讲台向全班 展示。
有学生说:
A: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B: I didn’t go anywhere.I stayed at home.
A: What did you do at home.
B: I did my homework.Sometimes I read my favourite books and watched TV shows.What about you?
A: I visited my aunt?
B: Where does your aunt live?
A: Linzhi.
B: Really? It’s a very beautiful place.
分析:这个环节涉及更多的句型和更多的内容,区别于前面环节的单句表达,有段落表达的意思,以训练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结果下来,学生们用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词组,如stay at home;visit my aunt;go to the beach;go to mountains等。
4.小组交流讨论
接着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并讨论如下话题:What’s your dream place to go? Why?
每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展示。
有小组代表说:My dream place is Changdu.I want to see the Nujiang River.The road to Changdu is dangerous.I like risking very much.And the city is very small but beautiful.Girls there are pretty and boys there are handsome.I want to see them.
分析:这个话题有一定的讨论意义,每个学生都可能有自己的与他人不同的选择,这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表达,不人云亦云,能表达主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5.完成书面作业
笔者将教材上的六项活动作为书面作业来让学生们完成。
分析:教材的安排其实就是听前准备、听中测试、听后说说,就是个听力练习,所以笔者将其作为本节课的书面练习,或者本节课的一个效果测试。
结语
新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的定位并不如以往任何时候,它不再那么唯一,不再那么不可替代,不再那么经典。教师要敢于去调整、选择、删减,教师要敢于去质疑。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利用好教材,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与学的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