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手套式约束带在小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2021-12-29肖芳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32期
关键词:躁动手套约束

肖芳芳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萍乡 337055

约束带是保护患儿安全的一种临床护理常用装置,患儿在麻醉恢复室无家属陪护,身体留置各种管道,身体活动度大,若未对其进行约束,则极易发生不良事件。既往临床所使用的约束带的效果不佳,患儿易出现坠床、挣脱与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若将其约束力度加大,则极易导致其被勒伤,并对其肢体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在躁动患儿中,约束带的应用更为普遍[1]。随着临床患儿约束带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约束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2]。在躁动患儿进行相关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给予约束带可有效改善其状态,保证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但有临床研究显示,给予躁动患儿约束带时,其被约束的部位会发生皮肤发红、磨损、刮擦等,进而出现非计划自行拔管[3-5]。因此,为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方法,本研究选取在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恢复室接受治疗的60例躁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应用自制手套式约束带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恢复室的60例小儿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10岁,平均(5.0±0.5)岁。常规组中,男 20 例,女 10 例;年龄 1~10 岁,平均(4.9±0.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萍乡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0~12岁;②美国麻醉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1~2级[3]。排除标准:①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患儿;②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儿;③严重的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患儿。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入麻醉恢复室后予以传统约束带进行约束。实验组采取手套式约束带,术前1 d向患儿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配合。术日患儿入麻醉恢复室后首先评估患儿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手套式约束带和约束部位进行约束,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和心率,约束松紧适宜,以可放入1指为宜;每10~20分钟检查1次。应用约束后,对其被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适当调整约束带松紧度,避免出现皮肤冰冷、麻木、刺痛等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患儿舒适度。①并发症:由研究者收集并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意外碰撞、静脉留置针脱出、非计划拔管、约束带松脱、皮肤受损、肢体肿胀和约束部位血液循环障碍。②患儿家属满意度:第2天术后回访,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填写[6]。其信度系数 Cronbach′s α 为0.83,问卷回收率为100%。参照Likert 5级评分法,分值区间为1~5分,分别对应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明患儿家属满意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患儿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VAS)[7]对患儿佩戴约束带期间的舒适度进行评价,总分10分,由患儿根据自身主观感受选择分值,得分越高提示舒适度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VAS评分为(3.21±0.32)分,低于对照组的(5.82±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3,P=0.000)。

3 讨论

约束带在临床中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安全意识不足,且依从性不佳,若需对其应用约束带,则应注意保持约束带的安全与舒适。既往临床中所应用的约束带易缠绕成为绳状、团状等,使患儿出现不适,导致其出现肢体移动,使约束带越来越紧,造成极不舒适的感觉,进而会对其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临床研究显示,多数患儿在应用约束带过程中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对其治疗与护理效果造成不良影响[8-9]。多数躁动患儿具有不受控制的行为意识,在应用约束带过程中极易引起感染、皮肤受伤等并发症,导致需进行非计划性拔管,这不利于病情的尽快好转[10]。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新型约束带设计被临床推广。相较于传统的约束带,手套式约束带具有较为独特的设计,且用料特殊,可有效避免传统约束带所引起的不良事件[11],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方便清洗消毒,且能够反复多次使用。②手套内衬为太空棉,套在双手外会限制手部的活动度、灵活度,避免约束带意外滑落。③采用双侧约束的形式,除了防止手套从手掌脱落之外,也可避免过度牵拉造成手腕部皮肤损伤;约束带固定肢体于床边,限制活动范围,能够对肢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手指自伤,又限制手掌抓握等灵活性。④进行手腕约束时,内衬太空棉不会损伤手部皮肤,同时不用再裹以毛巾,能够减少护士操作时间,使用更为简便;手套式约束带主要分为掌部、腕部,其中掌部位置对于手部位置可进行有效固定,而腕部位置则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双手末梢循环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且患者可进行自由活动[12-13]。此种约束带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将管道拔除,而将上肢固定于床沿无法活动的手部固定套主要是预防手部组织损伤的临时固定,还可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出治疗性管道[14-15]。患儿应用约束带过程中,每间隔10~20 min对其被约束部位进行检查,保证皮肤为正常状况,可有效避免患儿发生脱落、不良皮肤反应等事件[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患儿应用手套式约束带对于改善患儿应用效果、手部制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避免发生不良护患关系。另外,舒适度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的VAS 评分为(3.21±0.32)分,低于对照组的(5.82±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佩戴手套式约束带不会产生强烈不适感。躁动患儿佩戴手套约束带中要注意做好床头交接班,动态观察手套有无脱出,保持手套约束带松紧适宜,同时定时松解约束带,查看皮肤是否有异,若无异,5~10 min后再次套上。

综上所述,在躁动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手套式约束带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躁动手套约束
棉手套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马和骑师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