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与传统固定法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2021-12-29杨永华杨海龙杨敏捷高展望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32期
关键词:经皮微创钢板

杨永华 胡 斌 杨海龙 杨敏捷 高展望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

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这导致骨折发生率也随之有明显的增加[1]。四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过去常使用切开复位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但是随着我国微创手术的推广,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使用[2]。目前关于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法对四肢骨折疗效比较的研究虽有报道,但多以临床观察为主[3],对于两种术式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研究较少,分析两种术式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有助于反映不同术式对患者机体创伤程度,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和传统固定方法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两种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 14 例;年龄 19~60 岁,平均(41.95±7.88)岁;骨折位置: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19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空坠落13例,摔倒5例,其他2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43.05±7.19)岁;骨折位置: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16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3例,摔倒6例,其他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者;②符合内固定手术指征者;③患者神志清醒,可配合相关治疗及检查;④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骨质疏松以及骨性疾病患者;③孕妇及乳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视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术前制订手术方案,骨折断端在进行牵引复位后再行内固定。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内固定治疗,以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并注意保暖,用骨剥向骨折临近部位的骨膜附着的软组织进行剥离,建立皮下通道,并以健肢为对照,在Siremobil Compact L型C形臂机(德国西门子公司)下进行复位对线和对位,并使用螺钉固定。若骨折部位在跟骨,需要使用跟骨钛板固定;若骨折部位在关节周围,需要通过近关节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疗效评价:术后30 d参照文献[4]以X线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价。显效:骨折完全愈合;有效:骨折部位可见连续性骨痂;无效:X线检查仍有明显的骨折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手术相关指标: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③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术前、术后3 d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以血液流变仪对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沉降率进行检测。④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切口长度(cm)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114.52±15.36 153.62±22.54 5.362 0.000 106.6±16.8 172.5±24.6 5.412 0.000 13.6±2.5 25.5±6.5 5.635 0.000 6.25±0.82 14.22±1.53 8.524 0.000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 d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全血黏度 血浆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沉降观察组(n=41)术前术后3 d对照组(n=41)术前术后3 d 7.25±0.92 4.65±0.56ab 5.25±0.71 2.15±0.23ab 27.04±3.12 15.42±1.75ab 7.34±0.97 5.87±0.75a 5.26±0.74 3.65±0.51a 26.85±3.11 16.58±2.23a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因传统内固定术需对骨折部位周围肌肉、筋膜和软组织进行剥离而致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6]。传统钢板固定仅通过钢板与骨骼表面之间摩擦而固定骨折部位,缺乏必要的锁定结构,在术中需紧压骨表,导致钢板下骨骼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另外传统固定术对骨折部位周围骨膜与软组织剥离较为严重,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的创伤,同时增加了安装钢板时所产生的医源性损伤概率,进而破坏了骨折端血运,给骨折愈合带来一定负面影响[7-9]。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四肢骨折的手术方案已向生物力学方向转变,加上微创技术的引入使四肢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明显提升[10-11]。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仅需在骨折部位行小切口,然后建立皮下通道,将钢板移动到骨折部位,相对于传统的内固定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剥离较少,可有效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加速骨折的愈合,使固定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观点相一致。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的优点在于:①微创方式较传统内固定方式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能与微创方式内固定术在钢板置入及手术部位剥离时对患者创伤较小,避免因大面积创伤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经皮锁钉钢板能够减小对患者机体的创伤,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关[12]。②肌肉损伤小。由于皮下通道的建立能够减小对骨折周围组织剥离造成的损伤,有助于降低切口周围疼痛的发生率[13]。此外,经皮锁钉钢板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能够促使患者早日愈合。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此观点。③术中出血量少。经皮下通道的方式无需切断大量血管,能够保持局部血液循环的稳定性,而减小出血量[14]。

血液流变学主要是评价血液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可有效观察骨折部位血液循环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更小(P<0.05),这可能是因为观察组所采用的微创锁钉钢板和生物力学原理相符且手术为微创的方式,对机体创伤较小,无需对骨膜进行剥离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骨折端血运造成的影响而减小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有利于促进骨折端微循环的恢复,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5]。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钢板螺钉固定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流循环,从而促使患者的骨折早期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

猜你喜欢

经皮微创钢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