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差修正G1-物元分析的项目过程绩效评价
——基于施工方视角

2021-12-29胡龙伟黄宝伦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关联度建设项目绩效评价

胡龙伟,黄宝伦,王 雪,孙 雨

(1.青岛理工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青岛266525;2.山东省高校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研究中心,青岛 266525)

从国内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近十几年来,诸多的建设项目都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特点有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以及工程状况复杂等。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在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时,参建方必须具有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把控,科学合理地拟定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有序进行[1]。同时,随着项目的大型化以及同行日益竞争的激烈化,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绩效管理可以使企业针对性地设计培训与激励计划,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战略目标[2]。诸多专家学者针对当前项目的发展形式,对建设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杜亚灵等基于公共项目,指出了管理绩效的发展趋势,并且认为绩效的改善方法应深入到制度层面[3];白俊峰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对代建项目的过程绩效进行评价研究[4];郑生钦等基于管理过程的视角,对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进行研究[5];王建波等基于地铁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结合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对地铁项目进行绩效评价[6];徐享等为考核海绵城市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的绩效,构建了以政府机构为主的考核体系,为PPP模式的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7];赵辉等在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时,对指标集的构建采用了直觉模糊集(IFS)思想,保证了指标能全面、完整地传达项目信息,而从评价指标的选取来看,大部分为经济类指标,与项目实际的管理结合较少[8]。以上学者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时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时,缺乏对于后续改进措施建议的提出;项目绩效评价过于形式化;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缺乏过程绩效的评价,导致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失控。

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发现,现阶段学者们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多,但是诸多是站在政府或者开发商的立场,很少基于施工企业的立场。所以本文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进行评价,发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这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明确项目接下来的实施重点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 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项目真实情况进行评价的前提。平衡计分卡(BSC)作为绩效考核的方法之一,是一种战略控制和评价工具[9]。因此借鉴BSC相关理论,构建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BSC原有4个角度的改进,使其更契合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的特点。改进后的BSC主要包括财务角度、项目管理角度、业主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等4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改进后的平衡记分卡

绩效评价指标在设计过程中,需本着科学性、关键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总结前人对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某建设集团所发行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为了建立一套便于使用、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专家对初始评价指标进行识别和筛选。为保证指标筛选过程的专业性与准确性,选择了15位从事建筑行业5年以上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指标重要性的评测结果来筛选评价指标。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份,收回15份,收回率为100%。同时,为了反映专家意见是否具有一致性,笔者采用了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进行计算,通过SPSS 20.0得出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因此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通过进行指标的筛选,整理得出了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作为过程绩效评价的最终指标,这是本文进行过程绩效评价的基础。通过排序形成完整的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过程绩效评价指标

2 标准差修正G1法权重的确定

与传统组合赋权方法不同的是,标准差修正G1的组合赋权方法通过确定指标的重要性之比,将主观G1法赋权与客观标准差赋权相结合,一方面使得权重包含了组合赋权的优势,另一方面又避免了组合赋权中权重分配系数确定的问题。

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设有p个评价时期,n个评价指标,sij为第i个时期第j个评价指标经过标准化后的值,fij表示第i个时期中第j个指标的值,minij为第i个时期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maxij为第i个时期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则

正向指标公式:

(1)

负向指标公式:

(2)

2) 指标重要性排序。记方案层指标m={m1,m2,…,mn},假设mi的重要性大于mj,其中i,j∈(1,2,…,n),其他指标依次进行相应比较,最终得到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3) 确定相邻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之比。相邻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比值yk及标准差sk为

(3)

(4)

(5)

4) 指标对于准则层权重的求解。由式(3)中相邻指标的重要程度比值yk可得

(6)

(7)

5) 指标对于目标层权重的求解。

(8)

3 基于物元分析的绩效评价

1) 确定评价的物元。如果事物N具备n个特征,并用特征C1,C2,…,Cn以及相应的量值X1,X2,…,Xn来描述,那么可以表示为

(9)

2) 确定经典域。P0j是事物的第j个等级,j=1,2,…,m;Ci是P0j的第i个特征,V0j1,V0j2,…,V0jn作为P0j特征Ci的区间,则可以称V0j1,V0j2,…,V0jn为P0j特征Ci的经典域,其中,V0ji=(a0ji,b0ji),所以评价的经典域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10)

(11)

Kj表示第i个过程绩效评估指标Ci对j级过程绩效的关联函数。则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的关联度Kj(P0)为

(12)

4) 综合评价。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的结果为等级j,则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

K=maxKj(P0)

(13)

其中,K为综合关联度;maxKj(P0)表示综合关联度的最大值,其最大值所对应的评定等级即为综合评价的最终评定等级。

4 案例分析

本文以青岛市黄岛区A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数据资料的搜集以及咨询相关专家,对其过程绩效进行评价。该大型建设项目开工时间为2019年5月,计划竣工日期为2022年6月,计划工期864个日历日,其建设周期长,体量大。对于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一方面来自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调查,如项目进度、环境保护、施工成本、业主满意度等定量指标;另一方面来自专家对于指标的定性评价,如沟通协调等定性指标。结合专家对于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得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阶段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过程绩效评价的原始数据

4.1 基于标准差修正G1的指标权重的计算

由式(1)—(8),运用标准差修正G1的方法,得出该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过程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

4.2 基于物元分析的绩效评价

4.2.1 确定绩效指标的经典域

由式(10)可得绩效评价指标的经典域,如表4所示,其中J1,J2,J3,J4分别代表过程绩效评价的等级,即优、良、中、差。

表4 过程绩效评价指标的经典域

4.2.2 关联度的分析计算

考虑到篇幅限制,在这里仅列出8月份各指标关于绩效等级的关联度,如表5所示。

表5 8月份各指标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

4.2.3 综合评价

结合表5中指标的关联度和权重,由式(12)得到绩效评价等级的综合关联度,结合式(13)最终可得到8月至11月的绩效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准则层指标综合关联度

4.2.4 结果分析

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过程绩效进行实例分析,结合表6的结果可知,该项目在8月、9月和10月的实施过程中绩效评价等级为“良”,在11月达到“优”,表明项目在4个月中的整体实施情况较为理想。在针对绩效指标薄弱环节进行控制时,应对权重占比较大且绩效等级较低的指标作重点改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项目的绩效水平。

1) 项目管理角度。项目管理角度绩效水平综合评价值在4个月中都为“良”,说明企业在项目管理角度的实施较为良好。特别是在8月份中对“工程质量”以及“环境保护”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使单项指标的绩效水平达到了“优”,但在接下来2个月,特别是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方面,其单项绩效水平降为了“中”,说明施工单位的管理有所松懈,在接下来的施工中应对项目管理角度的各指标进行协同管理,在确保项目质量以及进度指标提高的同时,保证其他绩效指标能够有所提高。

2) 学习与成长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绩效水平从8月份的“中”提高到了11月的“优”,从各单项指标来看,绩效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施工企业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应当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给予员工良好的发展平台的同时,继续使企业内部保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强企业的创新性。

3) 业主角度。业主角度的工程绩效评价等级4个月均为优,说明业主对于该项目当前阶段的施工效果比较满意。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接下来的施工中,应当戒骄戒躁,在与业主的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其要求,使得业主对于项目更加满意,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4) 财务角度。企业的财务角度过程绩效水平除9月份为“良”外,其余各月都为“优”,这反映出施工单位当前阶段的财务方面能够做到行之有效,达到了项目财务的整体要求,同时业主也能够给予施工企业相应的资金周转,在项目的后续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当保持现阶段所进行的财务角度的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本文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改进后的平衡记分卡理论,在4个方面进行指标的构建,运用了标准差修正G1的权重求解方法,使得权重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引入物元理论,运用物元分析的方法对过程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实例的运用,验证了该模型在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基于施工方角度,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过程绩效评价,能够使施工单位看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点以及整体动态发展,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进行改善与提高,是项目顺利竣工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关联度建设项目绩效评价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压榨脱水过程优化研究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