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疫情常态化下的精细化防控探究
2021-12-29朱明明汪方正
朱明明,汪方正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具有传染性强、致病率高、易感人群广泛等特点。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2],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高校人群集聚的公共场所。根据党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部署,做好图书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建立有序、安全的日常防控体系尤为重要,现根据新冠肺炎的疾病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疫情常态化下的防控工作策略进行探讨。
1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
1.1 流行概况
新冠肺炎传播速度极快,已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7月31日,WHO公布全球已有16 523 815例感染病例,其中死亡病例655 112例,遍布216个国家[3],病死率约为4.0%;我国累计确诊病例为87 956例,其中死亡病例4 666例,病死率约为5.3%[4],且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及未经诊断的轻症患者并未纳入统计范畴,故上述结果需谨慎对待。
1.2 传播途径
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是全球公共卫生高度关注的潜在致命性病原体[5]。SARS-CoV-2易感人群广泛,主要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6]及粪口传播[7],特别是近距离接触或发生黏膜暴露时,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8]。而高校图书馆建筑中人员密集,空间又相对封闭,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地区,因此杜绝传染源、多渠道切断传播路径、保护易感人群成为高校图书馆日常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
2 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隐患
2.1 图书馆危机潜伏,人员心理状态存在两极分化
危机是指潜伏的祸害和危险,是一种对平衡和平静的破坏,是对一个组织、公司等产生潜在负面影响的事故[9]。从图书馆就职人员方面而言,危及图书馆利益及形象的灾难性事故或突发性事件称为图书馆危机[10]。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纷纷闭馆,迅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顺利度过危机。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式向好,多地疫情防控等级已下调至低风险防控区,但当前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面临境外输入的巨大压力,全国上下已做好打防控“持久战”的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馆内从业人员的公共卫生危机意识逐渐淡漠,防范意识松懈;另有部分人员在如此复杂的防控形势下出现焦虑、恐慌、害怕与他人交流接触等心理过度应激反应,严重影响防控期间图书馆日常工作运转。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高馆员及全校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的危机意识,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宣教迫在眉睫。
2.2 到馆读者流量及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密度过高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2003)及评估办法的说明中的建议:“阅览座位”的设置数量最好达到其与学生数之比1∶4及以上[11]。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多,很多图书馆都面临着馆内空间面积有限,阅览座位数量有限,且多样化座位需求增多及人流高峰时段座位缺乏的情况[12]。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高校图书馆会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面积内,安插尽可能多的阅览座位,达到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导致读者个体占用空间缩小[13]。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全日制在校生8 152人,图书馆阅览座位为1 257个,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约为1∶7。因疫情影响进馆人数略有减少,但在人流高峰期仍无法满足读者的座位需求。这种状况必然会造成学生过度密集,病毒携带者可通过飞沫传播将病毒传至周边读者,是疫情防控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节点。
2.3 馆内空间密闭,流通书册及公共设施成病毒传播媒介
多数高校为了图书馆建筑外形美观,普遍采用大型玻璃墙面,考虑到学生安全,多安装带有铰链的外翻窗,偌大的窗户只能打开一条10cm左右的缝隙,且阅览室的空间面积与窗户数量不成正比,势必会造成图书馆空间密闭、自然通风不佳及过度依赖中央空调等机械性通气方式的情况,安装中央空调的图书馆内,各阅览室的空调末端风道系统相互通连,形成封闭的空气循环,集中送风、回风的中央空调在工作状态下会让飞沫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容易造成不同阅览室甚至是不同楼层之间的交叉感染[14],同时,若中央空调的过滤器、空气处理机组、风口等通风系统设备及管道清理消杀不及时,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播风险。有文献表明,新冠病毒在纸质材料表面可存活24h[15],图书馆中的流通书籍,尤其是备受欢迎的畅销书在读者和馆员的手中不断流通,无疑增大了病毒接触性传播的风险和概率。此外,馆内的桌椅、电脑、书架、楼梯扶手及电梯按钮等多处公共设施也会成为病毒短暂的停留场所,学生接触后可携带至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
2.4 日常消毒灭菌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高校图书馆普遍将卫生清扫、日常消毒等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分派的保洁人员部分存在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全面掌握常规的医学消毒灭菌制度,公共卫生防护意识及工作责任心不强。日常工作多局限于传统的垃圾灰尘的清扫,消毒不彻底、不及时甚至有不会使用消毒设备出现无效消毒的情况。同时没有推出科学统一且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灭菌消毒规范,仅凭各馆工作经验进行消毒工作,达不到理想的灭菌效果。
2.5 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大规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较少,此次疫情突然来袭,全国高校图书馆采取闭馆减少线下服务,并根据师生需求及图书馆实际情况紧急推出一系列以线上为主的服务,如:拓宽借阅渠道,通过图书馆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提供实时服务[16];开展阅读互动活动,引导读者积极抗疫[17];建设数字资源,开展线上助学指导[18]等丰富的数字化服务,有效缓解疫情对读者学习和工作的影响。然而面对疫情,部分图书馆存在反应不及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19],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暴发之前未提前拟定好处理方案,未及时启动危机预警机制,导致在前期错过最佳防范时机,被动应急更改服务运营策略。
3 高校图书馆日常防控策略
3.1 重视心理疏导,加强抗疫宣教力度
针对部分人员松懈,图书馆应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培训积极引导,提高全校师生及馆员的危机意识,强调疫情常态化下日常防护抗疫的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及厌战情绪。另对于因疫情出现过度紧张、恐惧的相关人员,图书馆除了结合校心理咨询室做相关的疏导工作外,还可借一系列网络服务平台推出线上心理培训讲座视频,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实现自我心理调节无障碍。也可进行疫情相关的科普推送,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疫情,明白此次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难以攻破的堡垒,需要正视风险,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科学有效地做好日常防护工作,战胜疫情指日可待。图书馆可进行日常应急演练,使危机发生时馆员及全校师生能有条不紊地沉着应对,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2 限制到馆读者人数,改善图书馆空间布局密度
实行入馆预约制,限制入馆人数。经调研表明,大部分学生进图书馆是为了自习,翻阅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资料。图书馆可推出各专业电子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线上查阅。对于一部分没有电子备份图书,学生可在公众号或其他服务平台发送线上借书申请,由馆员将书取出,放至指定取书地点,学生根据预约时间来取书即可。也可在校园内增设馆外服务点,组织志愿者开展校园图书配送服务,减少进馆翻阅查书的读者数量。图书馆内增加桌椅的摆放间距,适当减少阅览桌的数量,必要时在每个阅览桌上放置格挡板,提醒读者隔座就座,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这样既能保证相对独立的阅读环境,也能减少飞沫直接面对面传播的风险。
3.3 改善通风性能,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建筑设计等原因,许多高校图书馆建筑存在先天通风不良的缺陷,高校可利用闭馆及暑假学生离校期间施工,合理设计改建图书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窗户的数量及通风面积,使用排风扇,改善馆内通风性能。开馆期间每日定时全开窗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10min,且至少保留2扇常开窗户。使用中央空调时要注意增加新风,稀释室内现有空气的病毒浓度;避免回风,弃去将室内空气收集处理再利用的过程,预防不同房间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定期清洗消毒中央空调的各个系统,保证清洁,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
3.4 做好馆内日常消毒灭菌工作
图书馆内的馆藏量较大,做好图书的灭菌工作尤为重要,读者将书本从书架上取下翻阅后不可直接放回原处,需另放置于其他指定书架,待集中消毒处理后,再由工作人员按照书号放回原来的书架上。据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较为敏感,因纸质书籍受潮后不易保存,因此馆内的流通书册不可采用喷洒、擦拭的方法进行消毒,可用紫外线灭菌法。
馆内空气可使用熏蒸(密闭房屋18%~20%过氧乙酸溶液5ml~6ml(1g/m3)作用2h)、气溶胶喷雾(0.5%过氧乙酸20ml/m3作用1h)或紫外线照射30min等方法进行消毒。桌椅、电脑、书架、触摸屏、楼梯扶手及电梯按钮等公共接触区域需每日至少3次,重点消毒。在图书馆公共区域内配备消毒防护用品、电梯内放置一次性纸巾供读者取用,储备一定数量的一次性口罩,供给需要的人员使用。垃圾收集后,立即打包运走,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分拣再利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尽可能避免各类病菌接触式传染。图书馆消毒工作量大且烦琐,消毒人员应建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注意操作规范,积极将所学知识落到工作实处,使图书馆消毒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3.5 完善图书馆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体系
今后为了更好地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的公共卫生危机,高校图书馆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危机发生时应迅速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检测和预警;制定应急反应原则、措施以及应急反应终止条件;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结束后,需对危机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将制定的应急预案编制成册,发放到全校师生手中,开展教育培训及演练,加强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危机处理队伍的专业建设。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应出台统一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策略,保证危机突发时图书馆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4 结束语
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校图书馆工作,维护校园公共卫生稳定安全,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挑战,需要广大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共同研究探讨,坚决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多渠道、多方位切断传播途径,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保证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