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2021-12-29周翠勤
周翠勤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英德实验学校 广东清远 513000)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得到提升。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本质,对历史学习效果有十分理想的作用。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较强,这也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时空观念淡薄,会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比较薄弱,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况且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氛围低沉,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核心素养内涵,提高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发展[1]。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素养的内涵
(一)时间观
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能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对此形成正确的认知。历史中包含不同时间阶段的事件,需要学生对不同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进行统一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时空素养。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后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时空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空间观
通过空间观的培养与提升能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中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客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一定的空间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时空素养和空间观的培养是相互的,两者之间能够有效推进,在互相推动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意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大脑中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时空观念
通过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特性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提高思维能力。在任何历史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历史知识,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强化历史知识,提升对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时空定位更加精准,在大脑中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对历史教学的重视,挖掘历史核心素养内涵。注重师生之间的定位,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于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核心素养培养,为历史教学提供依据,有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素养[2]。
(一)以基础知识铸就时空观念框架
1.借助时间轴展现历史时间长河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有良好的奠定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时,时空观念的培养是需要得到重视的。教师根据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绘制时间轴,根据历史基础知识和所学习的新知识罗列出详细的历史事件。如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规划,在时间轴的各种联系中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清晰的把握,在直观的表现形式下,充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时间轴的展现来统一列举历史事件,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时间轴的制作中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2.利用时间表感悟时代发展魅力
时间轴和时间表有异曲同工之处,对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学习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展现出时代发展的魅力,让学生在时间表中去感悟时代的进步,从中去掌握历史知识,体会到更加深奥的历史知识。学生在感悟历史、感悟时代发展的同时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对从古至今的变化和改善进行感叹,使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学习更加完善。比如时间轴中所提到的历史事件同样以时间表来表达出来,并将其中的关键性知识重点勾画出来。使学生通过时间表去感悟我国的壮大,了解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在历史的发展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3]。
(二)以关键能力培养落实时空观念
1.精选史料,重回历史现场——培养解读能力
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是从未经历过,也是从未见到过的。对于这种陌生,学生很难体会到当时的情形,对历史知识的解读能力也自然无法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以解读能力的提升为主,根据历史史料,带领学生重新返回历史现场,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可结合历史知识体系来播放《中国通史》《中华文明》《中国史话》这些视频,根据古代史的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欲望。在史料的选择和播放下,让学生以另一种形态回归到历史的翻转中,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来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的解读能力。视频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让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认识更加全面,结合历史事件充分阅读学习,获得逼真的学习体验,从中更好的感受历史知识,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效果。
2.思维导图,统筹时空变迁——培养整合能力
思维导图是以图文结合为主提高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的历史思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统计和收纳,使学生的历史整合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还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不遗漏任何细小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每一模块的历史知识。例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节知识时,利用思维导图来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信息全都统计在一起。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1949年9月、筹备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共同纲领》。其二,开国大典的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其三,西藏和平解放,于1951年,让祖国大陆获得同意,实现人民大团结。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来让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升,统筹时空变迁,提高对历史细节的认识,从每一课的学习中培养学习习惯,促进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4]。
(三)以思想品德发展穿越时空界限
1.爱国主义情怀,探寻国内历史变迁
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时空观念的培养,更是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学科。教师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同时,注重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指导,带领学生探寻国内历史变迁,让学生身在现代社会中去认识古时代的发展与旧社会的进步,由此来提升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保障学生的德育素养。比如,教师结合姜义华所著的《历史变迁与历史学》来深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书籍的阅读和学习中进行了解历史变迁。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社会发展进行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后社会发展促进学术进步。在书籍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极为丰富,能够充分体验出我国繁荣发展背后的艰辛,树立科学的思想和观点。在书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事实准确,观点鲜明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也为时空观念的培养提供助力。
2.求同存异原则,分析国外历史变迁
在分析国内的历史变迁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国外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解和学习,从中去发现国内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做好准确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初中历史课本上所涉及的国外历史变迁并不详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网络技术上搜索相关历史资源。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搜索有关国外历史变迁的知识内容,小组分析讨论出一定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全班一起对国外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历史变迁所涉及的内容颇多,不管是饮食、服饰、住行以及教育方面,都可以进行深入探索,从中对比双方文化的差距,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进行探讨。在求同存异原则下对国外历史变迁进行详细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扩大视野,掌握国外的丰富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历史素养[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教学内容。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奠定作用。教师应在多种教学方式的指导和教育下,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使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更加牢固,真正意义上把握历史知识,形成时空观念。同时,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